24*刘姥姥进大观园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刘姥姥进大观园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6 19:2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三案
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序号
课题内容
24、刘姥姥进大观园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主要故事情节及主旨。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节选部分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
学习重点
把握小说主要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法


预习检测:
作者名片: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爱好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字词检测。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拜谒( ) 疏懒( ) 愧赧( ) 鄙贱( )
如雷贯耳( ) 箪食壶浆( ) 顿开茅塞( )
纶巾( ) 鹤氅( ) 甲胄( )
⑵解释下列词语
愧赧:
如雷贯耳:
思贤若渴:
箪食壶浆:
顿开茅塞:
(3)答题方法指导: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运用了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人物做某事 的 心理 ,表现了人物的 性格、品质 等 ,表达了 谁 对 谁 的 什么 情感 。
知识链接:
创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40回,《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课文节选的部分,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回中,凤姐、鸳鸯在宴席间合谋戏弄刘姥姥,引出了一篇“笑得文章”,把贾府中各色人等的身份、年龄、性格、气质等通通“浮雕出来”,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也在其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4、问题导学:请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段),写故事的起因:凤姐、鸳鸯等人为了取悦贾母,设局准备拿刘姥姥取个笑。
第二部分:(4--9段),写故事经过:刘姥姥上演“笑”剧的全过程,和众人各具情态的反映。
第三部分(10--11段):写故事结尾,鸳鸯、凤姐向刘姥姥道歉,刘姥姥道出甘被取笑的原委。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他们为什么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准备拿刘姥姥来取个笑。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社会底层的农村老妇;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豪奢、腐朽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没落进行了侧面批判。
在文中找出对刘姥姥的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进而分析刘姥姥的形象。
有关刘姥姥的语言描写,展现了她的大智若愚、朴素实在和机敏圆滑。
有关刘姥姥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没见过世面、世故圆滑的性格特点。
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6)中的文章《慕雅女雅集苦吟诗》(2页)、《埋香冢飞燕泣残红》(97页),分析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进而把握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