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四、五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四、五单元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08 19: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第四、五单元测试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
1.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荒漠 mò  水磨 mò  泡沫 mò  横亘 gèn
B.遗憾 hàn  沉淀 diàn  偌大 luò  漂浮 fú
C.哀悼 dào  眺望 tiào  虔诚 qián  蹭破 cèng
D.障碍 ài  牢骚 sāo  嬉游 xī   闲暇 xiá
2.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兴致勃勃 勃勃:兴盛的样子。 B.心有余悸 悸:心慌,害怕。
C.含辛茹苦 辛:辛苦。 D.引人人胜 胜:美好的境界。
3.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犟龟》一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体裁是童话。
C、小溪流唱的歌是一首在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
D.《基因畅想》的作者漆孝诗是美国心外科专家。
4、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A、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
B、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D、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5.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一无是处  栩栩如声  忠贞不渝 B.骇人听闻  诲人不倦  扑朔迷离
C.忧心冲冲  眼花缭乱  稽费时日 D.白驹过隙  不可救要  繁复新巧
6.下面句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7、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旌旗(jīng)  城铺(pù)   言讫(qì)
B、石碣(jié)   瀑布(bào)  恍惚(hū)
C、模仿(mó)  脆弱(cuì)   抽噎(yē)
D、沙哑(yǎ)  卓越(zhuó)  信仰(yǎng)
8、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A、隐匿  谨慎  远循  神鬼莫测   B、瞑目  镌刻  石碣  力倦神疲
C、恍惚  过瘾  沉浸  书声琅琅   D、嘟囔  眯缝  碗厨  寥寥可数
9、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蹭(摩擦) 心有余悸(害怕) 前瞻(向前或向上看)
B.犟龟(执拗) 兴致勃勃(兴盛的样子) 积蓄(积聚)
C.障碍(妨害) 偌大(这么,那么) 富足(完全)
D.虔诚(恭敬) 引人入胜(美好的境界) 沉淀(沉积)
10、填空
⑴《勇气》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国作家。
⑵《美猴王》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_ ,他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___   ⑶ 青年伞兵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勇气。在牢笼里,他______________了而且      _______________了惟一的出路。
第二部分: 阅读 (一)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来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的‘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往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1.作者是这样写的:小溪“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小河“沙声地歌唱着”,大江“低声吟唱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泥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大江的奔流中得到什么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别离在即
一片片宽大的黄叶被风驱动着,惆怅地舞蹈,把秋的颜色渲染的深了,而不绝如缕的细雨,吹奏着别离的笙箫。
别离在即。
我和几位同事围坐在一起,浅斟低诉。听不见窗外的雨声,只有心瑟瑟地冷。
平素相处,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刻骨铭心。
其实友谊的种子早巳悄悄地植下,一旦离别,种子便骤然萌芽、生长,但心的空间太小,这份感情充盈而沉重。
此时记忆的每一扇门都被心海的风吹开,往事如昨,许多朝夕相处的细节又添了新的滋味。
记得我独自去边疆的一个县城出差,结束采访后早巳归心似箭,但因为没有买到车票,只好在县城滞留了一天。我在县城唯一的马路上来来回回地散步,心被作客他乡的愁丝缠得紧紧的,一时无法解脱。
魂不守舍地回到宾馆,正听见服务台的小姐大嚷着找北京来的客人接长途。我抓过电话,那一端远远响起了同事的声音:“你好吗 ”这极普通的询问竟让我一时无言以对。
原来他们通过县政府问到了宾馆的电话,为接通这个电话他们反复拔了十几次。
我的同事一个接一个和我讲话,问候、安慰、叮嘱,把我枯愁的心迅速滋润了,终于懂得若有一份动情的关切相伴,天涯之遥也仿佛近在咫尺。
人生有几个声气相投的同事,真是一大幸事。遭到奚落嘲笑了,互相宽解,也就倏然减轻了心灵的负荷;流泪过后会心一笑,轻轻抹去生活的枯燥和黯淡,天地也为之豁然开朗了。
当我再次回首,那些共同欢笑共同流泪的的日予就亮丽起来了。
可我是永远的漂泊者,总以为真正的生活在别处,在远方,执意地要去找寻。
我终于忍心拒绝了真情的挽留。
于是同事们为我送行。这是一场温情的辞别,如果人的心灵深处真有一块铜版,我将镌刻上这一瞬永恒的美丽。
握别时同事把理解和祝福留在我的掌心,秋风正紧,我却攥住了温暖。
4.第一节景物描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意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4分)
①不绝如缕(  )::④近在咫尺(  ):
6.下列句子与“一片片宽大的黄叶被风驱动着,惆怅地舞蹈”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2分)
A、不绝如缕的细雨,吹奏着别离的笙箫。
B.此时记忆的每一扇门都被心海的风吹开。
C.心被作客他乡的愁丝缠得紧紧的,一时无法解脱。
D.秋风正紧,我却攥住了温暖。
7.“出差边疆接电话”这一事件,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它在全文中属于 ____________ 从内容来看,反映了同事们对远在他乡的“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8.结合“我”的职业特点来看,“我”为什么是“永远的漂泊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能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是(  )(3分)
A、友谊的种子早已悄悄地植下。
B.若有一份动情的关切相伴,天涯之遥也仿佛近在咫尺。
C.人生有几个声气相投的同事,真是一大幸事。
D、当我再次回首,那些共同欢笑共同流泪的日子就亮丽起来了。
10.最后一节握别时同事的理解与祝福如果用古诗来表达,哪一项不得体 (  )(3分)
A、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
一天,山从沉思和酣梦中醒来,向全世界提出了它那个久藏心底的问题:天有多高 它还声明,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它便把满山的财富送给谁。
公鸡问蚯蚓。蚯蚓说,天有蒲公英那么高;公鸡气昂昂地说:“你真无知!天有村头麦垛那么高!”蚯蚓害怕公鸡吃掉它,违心同意了公鸡的观点。
公鸡遇上黄狸。黄狸听了公鸡的回答,雄赳赳地说,“你胡说!天有河对岸那座土丘那么高!”公鸡害怕黄狸扑上来吃掉自己,满脸苦笑地恭维黄狸的聪明。
黄狸被猎人的猎枪逼住。黄狸哆嗦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猎人说:“蠢东西!云彩有多高,天就有多高!”黄狸害怕猎人开枪,便说:“恩主呵,你说得对,云彩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对极了!你应该赶快去见大山,去接受山的奖酬。”猎人听了恭维话,真以为找到了答案,放走了黄狸,去见大山。路上,碰到一队人马鸣锣开道,轿里坐着县官。“喂,你行色匆匆,要到哪里去 ”县官问。猎人回答要去见大山。县官又问:“难道你知道天有多高了吗 ”猎人小心翼翼说:“我想,云彩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县官小胡一撅:“胡说!告诉你,天和太阳一般高!”猎人唯唯诺诺,连连称是。县官放过了猎人,带上一班衙役去见大山了。
走了不远,忽见旌旗蔽日,仪仗如林,一队人马迎面而来。原来是皇帝驾到。
县官来不及回避,只好上前参见。皇帝说:“满朝文武没一个人能回答得出,你居然说已经知道了!好,你说!天有多高 ”
县官吓得战战兢兢。他不敢隐瞒,恭恭敬敬在皇帝面前跪下来,怯声怯语说:“依奴才拙见,太阳有多高,天就有多高。是否妥当,唯请万岁赐教。”
“哼!”皇帝第一个字是用鼻子说出来的,“照你看来,太阳还比我的寿命高了 告诉你,蠢才!我的寿命有多高,天就有多高。”
县官吓得头都不敢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万岁陛下,您是真龙之身、天子之智,您的每句话都像宝石一样晶莹、黄金一般珍贵。您的明示,使奴才受益匪浅!是的,您的寿命和天一样高。这是回答大山的最正确、最不可动摇的答案。万岁陛下,快起驾去接受大山的馈赠吧。”
皇帝听得飘飘忽忽,宽恕了县官,动身去见大山了。
皇帝率领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快走到山前了,皇帝遇见了一位学者。皇帝派人叫住他:“喂,老头,你到哪里去 ”
“去见大山。”
“你知道天有多高吗 ”
“知道,”学者说,“天是无限高的。”
“不!”皇帝怒喝,让人纠正学者的话,“你应该这样回答,皇上的寿命有多高,天就有多高。”
学者连连摇头:“欺人之谈!天,是无限高的,而皇帝陛下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他忽然意识到这是在间接地和皇帝对话,觉得态度不够适合,便补充说:“很对不起,我的话使你很不高兴,但请你转奏皇帝,我说的是事实。”
皇帝听了禀报,怒不可遏,下令把学者捆起来,并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让他照皇帝的旨意纠正自己的话,否则就要他的脑袋。
11.根据课文补全下列词语。3分
怒不可(  )   受益(  )浅   (  )体投地
12.请你试着给这个童话拟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展开想象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50到100字以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召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着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
14、本文段选自四大名著中的《     》。文段有小说中三个著名人物:刘备、张飞和    。(2分)
15、文段中写到“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如果用今天的国际单位“米”表示,张飞的身高约 。(2分)( )
A、1.74米    B、1.84米   C、1.94米    D、2米以上
16、解释下列词语(2分)
a:长叹:               
b:威风凛凛:                    
17、翻译(3分)
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上文段中的语言、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张飞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许多著名的人的出身是很普通、极平凡的人。正如小说中的张飞当初是一“卖酒屠猪的”。最后成为五虎大将之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亦曾经做过和尚。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请以 “那一次,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要求写记叙文。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身份相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