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演唱)编花篮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演唱)编花篮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6 06:4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演唱)编花篮
1、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使学生喜欢带有戏曲特点的民歌,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通过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准确演唱前倚音、甩腔、衬词特色乐句。
3、通过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听赏不同版本的《编花篮》,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视唱乐谱的能力,通过演唱学生能基本了解前倚音和附点节奏在歌曲情绪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歌曲旋律中出现的前倚音、附点节奏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只要加以对比就可以准确唱好,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的孩子已开始变声,最后2小节的音高在小字二组bE上,长而高,唱好这样的音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采用远处打招呼的办法解决高音的演唱,先从小字一组bE音轻声进入,通过练习后再至小字二组bE音。
3、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能准确把握前倚音和附点音符的演唱。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渲染气氛、激趣引入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一种特有的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它还被看作富贵的象征,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
生:牡丹。
师:那你们知道哪个地方的牡丹最有名吗?
生:洛阳
师:是呀,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河南洛阳的南山参加牡丹节,去观赏五彩缤纷的牡丹花!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做一个文明的游客,静静地观赏!
(二).播放PPT《牡丹花开》,初听音乐。
师:孩子们,这些牡丹漂亮吧?
生:漂亮!
师:其实,牡丹不仅是一种观赏花卉,它的根经过加工还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所以,在河南广为流传了一首赞美牡丹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河南民歌《编花篮》。
设计意图:通过观赏牡丹花、聆听《编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互动学习、体验歌曲
(一)说说河南话
师:(用河南话有节奏地读)请你们跟我读一读:编花篮
生:编花篮
师:请你们用手划一划:编花篮
师:孩子们,河南话的“编”和普通话的“编”在音调上有什么区别?
生:河南话的“编”有上扬、拐弯的感觉。
(二)学习前倚音
师:在这首歌曲中,加入了前倚音来模仿河南方言的音调,前倚音作为装饰音要唱得短而轻,先听老师唱一唱。
教学行为:
师范唱前两小节。
板书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来唱一唱,要唱出河南的韵味。
教学行为:
1.师弹奏钢琴范唱。
2.生跟琴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学说河南话引入前倚音,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河南韵味。
(三)再听歌曲
1.师表演唱,想象画面、感受情绪
师:你们唱得真不错!采花姑娘听到你们的歌声,也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你们听,她唱着歌来了!
教学行为:
师扮演采花姑娘声情并茂地范唱全曲。
师:孩子们,你们能感受到采花姑娘此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生:高兴…
师:那你从歌声中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漫山遍野的牡丹,美丽的采花姑娘。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范唱,引导学生想象看牡丹、摘牡丹喜悦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四)学习第一段
1.师生互动,按节奏读歌词。
师: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呀!真是花美人美,歌更美,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赞美她们吧!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打击乐器?
生:双响筒。
师:现在就让我们和着双响筒的敲击节奏来读一读第一段的歌词。
教学行为:
(1)师敲双响筒有节奏的教读第一段歌词的1至10小节。
(2)师接唱11至17小节。
2.学习甩腔句
师:同学们,我仿佛看到漫山遍野的牡丹竞相开放,我就情不自禁的唱了起来。相信你们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现在,我们来学学这一句。
板书设计:
教学行为:
(1)师弹琴教唱。
(2)师弹琴生跟琴演唱。
(3)师讲解乐句特点并范唱。
师:同学们,民歌创作常常会融入地方戏曲元素,这一句就用到了河南的地方戏——豫剧的唱腔:甩腔。再听老师唱一唱。
(4)生跟琴再次演唱甩腔句。
3.学习难点句
(1)辨别节奏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在第一段中有一句歌词出现了两遍,是哪一句?
生:朵朵花儿开的艳。
师:你们听,这两句的节奏相同吗?
板书设计:
生:不同。
师:我们一起来拍拍这两句的节奏。
教学行为:
A.师用双响筒敲节奏念读,生聆听分辨。
B.师生练习节奏。
C.齐拍节奏。
(2)演唱难点句
师:跟着钢琴唱唱这两句。
教学行为;
A.师分句弹奏,生跟唱歌词。
B.生完整演唱两句歌词。
C.师引导学生带上情绪演唱。
师:这边的花儿真漂亮,他们自豪地摇着脑袋(师唱“朵朵花儿开得艳”)。那边的花儿可不服气了,我们更漂亮(师唱“朵·朵花儿开·得艳”)。花儿们,用歌声来赞美赞美自己。
D.连唱最后一句。
师:这边的花儿漂亮,那边的花儿更漂亮,漫山遍野的牡丹简直是美不胜收!“银格丹丹哎银牡丹,银牡丹那个哪哈依呀咳!”孩子们,带上这样的情绪把这几句连起来唱一唱。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牡丹花的艳丽,唱好附点音符,通过歌声表达情感。
4.找旋律相同乐句
师:你们的歌声可真美,老师想把第一段完整的唱给你们听。你们仔细听听,哪两句的旋律是相同的?
生: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的艳。
师:那你们唱唱这两句。
教学行为:
(1)师完整演唱第一段。
(2)生演唱旋律相同乐句。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能自主学习。
5.完整演唱第一段
师:孩子们,老师可把编花篮的步骤教给你们了,现在就需要你们自己来练习了。我用钢琴弹奏第一段,你们只做口型,不出声。
师:从你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自信,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好编花篮的任务,我们试着轻声地唱一唱第一段。
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看到了好多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孩子们,用你们饱满的热情让花儿们开得更艳丽点。
教学行为:
(1)生跟琴完整默唱第一段。
(2)生跟琴轻声演唱第一段。
(3)生声情并茂地演唱第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的演唱,让学生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
(五)学习第二段
1.师接唱第二段
2.学习结尾句
师:同学们,第二段的结尾和第一段的结尾有什么区别?
生:“哪哈依呀咳”的“咳”只唱了两拍,而且最后还多了一个“哎”。
师:“哎”唱几拍?
生:4拍。
师:跟着琴声来唱唱这一句,先听老师弹一遍。
教学行为:
(1)师弹奏钢琴生聆听。
(2)生跟琴演唱。
3.可能出现的问题:唱“哎”时会吼叫。
解决办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轻声演唱。
师:我们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跟对面的游客打招呼,招呼声越传越远,声音也就越来越弱。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解决学生在唱歌时可能出现的吼叫问题,从而让歌曲的表达更加完美。
4.完整演唱第二段
师:孩子们,花篮编好了,我们一起上山摘牡丹去吧!记住了,演唱时声音一定要轻快一点。
教学行为:
师弹奏钢琴,生跟琴演唱。
(六)完整演唱全曲
1.分组演唱
师:接下来,我们把两段连起来唱一唱。编花篮这样的技术活交给男生来做,摘牡丹这样轻松简单的工作就交给女生来做。比一比,谁的歌声更美!
2.全体演唱
师:看来经过练习,你们编花篮、摘牡丹的技术都有进步,老师还想再给你们加大点难度。注意:耳朵听伴奏音乐,眼睛看老师指挥。
教学行为:
(1)师钢琴伴奏,生分组演唱。
(2)师播放伴奏音乐指挥生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演唱全曲,进一步提高歌唱技能,在歌唱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情感。
活动3【活动】拓展延伸
(一)轮唱
1.讲解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的歌声可真美,牡丹花在你们歌声的滋润下,开得越发的娇艳。成群结对的采花人争先恐后地加入到编花篮的队伍中。现在,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表现这热闹的场面吧!
师:我把第一段改成了轮唱的形式。
板书设计 :
师:我们分成两个声部。一声部有一个变化,在唱到第二个“朵朵花儿开得艳”时,重复一次开得艳,也就是这样……(师范唱)。二声部的旋律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要比一声部后起两拍。
2.演唱第一声部
师:现在我们先来唱唱第一声部。
教学行为:
师弹奏钢琴,生演唱第一声部。
3.合作演唱
(1)师生合作
师:看来同学们刚才听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合作试试,你们唱一声部,我唱二声部。希望我们能合作愉快!不过在演唱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在演唱时唱得轻一点。因为我们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聆听其他声部的演唱,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歌声和谐统一。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教学行为:
师弹琴,一声部进入时左手手势提示后双手伴奏。
(2)生生合作
师:看来我们的合作是成功的,把掌声送给自己。那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合作?
生:有
师:那我们就来试试。
教学行为:
(1)师把生分成两个声部。
(2)师钢琴伴奏,在两个声部进入时分别给予手势提示。
设计意图:在唱好歌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演唱形式让生体验歌曲经过改编后的情绪变化。
(二)听赏《新唱<编花篮>》
1.聆听第一部分,用肢体语言表达情绪
师:其实,歌曲的情绪不仅能通过演唱形式来改变,还可以加入其他的音乐元素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今天,我还带来了一首《新唱<编花篮>》,你们听听,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
师:请听第一部分,这段音乐和我们学习的《编花篮》在情绪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可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行为:
(1)师播放第一部分音乐。
(2)师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情绪。
2.聆听第二部分,分辨演奏乐器,感受情绪变化
师:孩子们,是不是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别着急,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们!你们听听,在第二部分音乐中还出现了哪些民族乐器?用动作模仿它们的演奏。
教学行为:
(1)师生聆听音乐并模仿乐器演奏。
(2)师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的舒缓乐段。
(3)师生共同表演重复乐段。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体会到音乐情绪的变化并能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同学们,咱们的民族音乐经过艺术加工,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却又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