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听赏)新疆之春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聆听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认识小提琴的音色。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意境,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将乐曲的几个乐段运用不同的体态、色彩做出相应反应。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通过欣赏感受新疆音乐,积极参与表现,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的情绪,了解小提琴的音色。
难点:
感受新疆歌曲风格,用不同形式表现他们所体验到乐曲的情境。
3、教具准备
课件 ?手鼓 ?彩条
4、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本课围绕新课标的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本课围绕新课标的理念,从听赏入手,逐步把识谱、节奏、创造、表现融为一体;让学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创造价值和社会交往的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境导入
一 创设情境 ?初听导入
1、播放新疆风光视频,初步聆听《新疆之春》。
2、认识小提琴,了解小提琴的音色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能从直观上感受新疆美丽的风土人情,初步了解《新疆之春》的情绪,并且认识小提琴的音色及演奏形式。】
活动2【活动】视听结合 再次感受
二:视听结合 再次感受
1、欣赏主题A、B部分(播放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先生演奏的《新疆之春》)
2、区分主题A与B的画面的不同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其实这两段旋律不仅是两幅生动的画面,而且还包涵这许多不同的音乐元素,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聆听主题A与B ,感受两段主题旋律的情绪的不同。】
活动3【活动】学习主题A
三 熟悉主题A与主题B ?积极参与表现
学习主题A
1、出示主题A,师演奏主题A,生跟琴轻声哼唱。
2、参与感知主题A
3、学生利用色彩条和身势动作表现主题A
活动4【活动】学习主题B
学习主题B:
1、聆听主题B,感受乐曲的音高、力度、速度。
2、指名视唱。老师模仿拍手鼓为其伴奏。
3、请女生视唱。男生模仿拍手鼓伴奏。
4、男生视唱,女生打节奏伴奏。
5、跟琴集体一边视唱一边拍手鼓节奏。
6、欣赏第二部分音乐,寻找主题B旋律在第二部分出现的次数?指名学生上台来贴。
再听一遍,感受第二乐段强烈的舞蹈性节奏,表现了人们跳起欢乐的手鼓舞的情景。
师:让我们一起再次聆听乐曲,当你听到主题A时,就挥动你手中的色彩条,当你听到主题B时,就拍起手鼓节奏,好好表现,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 (播放全曲,学生参与表现)
活动5【活动】四、完整体验 拓展延伸
四、完整体验 ?拓展延伸
1、播放全曲
师:第二部分旋律结束后,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板书“?”
生:这一部分重复了主题A旋律。
师板书:A’
2、再次听赏主题旋律三。
了解曲式结构ABA’三段体及尾奏的情绪特点。
活动6【活动】欣赏名家演奏
3、欣赏名家演奏《新疆之春》
【设计理念:在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让学生能自信地、尽情地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染到新疆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引导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开拓艺术视野。】
活动7【活动】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欣赏了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感受新疆人民的热情奔放,一定对新疆产生了好奇与热爱,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一定能就将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更好。今天的新疆音乐之旅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配乐 阿拉木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