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静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②.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③.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科学道理.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授课时间:2013年10月23日
授课地点:西固区庄浪路一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让学生回忆坐车时的情景,我们总是感觉路两旁的树木在向后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进行新课
一、参照物与机械运动
让学生观察图3-1和图3-2,教师提出问题:
1.刘东坐在行驶的列车上,感觉自己是静止的,却看到树木是向后运动的,这是为什么?
2.青山是静止的,船夫划水使竹排向前运动,感觉自己是静止的,却看到青山在向后运动,这又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⑴要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取一个标准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看一看要研究的物体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说明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⑵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让学生观察图(多媒体),教师提出问题:
3.选什么为参照物时,车上的人是运动的?选什么为参照物时,车上的人是静止的?
4.从上面的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思考“交流讨论”中的问题.
二、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1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从运动的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类?
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实例吗?
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小组讨论后回答:
1.这说明刘东选择列车当标准,刘东相对于列车的位置没有改变,他是静止的;而树木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树木是运动的
2.船夫选择竹排当标准,船夫相对于竹排的位置没有改变,他是静止的;而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青山是运动的.
认识参照物的含义,比如,在上面的间题中,刘东选择列车当参照物,船夫选择竹排当参照物.
小组讨论后回答:
3.选大树或地面为参照物时,车上的人是运动的;选驾驶员为参照物时,车上的人是静止的.
4.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所以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5.这种事情很可能发生.当飞行员和子弹保持相对静止时,飞行员将很容易抓住子弹.
学生思考后回答:
从运动的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学生举例.
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突出物理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活动进行新课
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小组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让学生体验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让学生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
让学生理解相对静止的含义。
让学生知道把运动分类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物理现象。
小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内容?我学到了什么方法?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和怎样选择参照物以及运动的分类。
让学生学会小结,学会梳理知识。
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1、2、3、4.
2.自学教材第61页“阅读材料,”
板书设计
一、运动和静止
1.参照物
①定义
②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
③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机械运动
①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里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②分类从运动的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