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化学 3.1.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对原子质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上化学 3.1.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对原子质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6 21:4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科目:化学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课时: 一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教版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章是在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宏观基础,要进一步探究性质和变化的本质原因就必须认识物质的微观层面的基础之上展开本章教学的。同时本章的学习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章内容化学概念多,抽象性强,(如:分子、原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等),,教学难度大、重要性强 ,需要采用多媒体、模型、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本章是教与学的难点,往往使一部分学生掉队,从而产生成绩的两级分化现象。
?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归纳、想象和推理的方法在微观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化学素养,对化学这门课研究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本章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i前两章学习到的微观知识极少,感性知识不充分,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章的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据以往的教学来看学生容易在此产生厌学情绪。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章内容化学概念多,分子、原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等这些概念抽象性强,看不到,摸不着,学生不易理解,为此在本节的教学上,我采用设置合理的认知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概念,教学时,我没有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整体抛给学生,而是将概念设计成相应的三道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学后试着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获取知识。这样做既具体操作性又强,也便于学生理解概念。同时将难点分散。课外拓展题采用表格形式,清楚直观,便于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整理得结论,并将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相对分子质量
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形成问题
列举氢、碳、氧、铁的原子实际质量,引出书写、使用都不方便,引入新课
?
学生思考?,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设计情境,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原子的质量之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指导阅读 尝试练习?
,出示练习题?,巡视指导
1 已知作为‘基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千克,你能试着求出‘基准’的值吗?
2 .把概念中‘其它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这句话用式子( )/( )的形式。
3 .已知一个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3.819×10的负26 次方千克试求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课本给出的铝、氟的实际质量求出它们的 相对原子质量。
用苹果比作碳原子,找出基准,苹果的12 分之一,这样举例更便于学生理解概念。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思考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割并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由学生分步验算,便于学生理解概念。将难点分散处理。
育德于教 循序渐进?
查阅常见原子的相对质量,针对我国化学家张青莲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爱科学的教育。
?
?学生练习查阅常见原子的相对质量
结合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清楚理解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来由,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讨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表格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恰当过渡 学习新知
既然已经知道相对原子质量那么如何求相对分子质量呢??试着求出二氧化碳、水、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
学生思考?尝试联系,组内交流。
在旧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学习新知,从而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
巩固练习 深化提高
抽生板书练习题,巡视指导,列表比较氢、氧、碳、铝、镁的实际质量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通过比较发现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进一步巩固本节知识,学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强化重点知识。
小结评价 提高认识
核对练习题结果,查缺补漏,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核对练习题结果,谈感受。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
七、板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一 相对原子质量
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二 相对分子质量
概念
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