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化学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上化学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6 22:3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一、学情分析:
首次出现系统地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
学生从金属的用途中分析、归纳出金属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能力目标: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3.情意目标: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七、教学准备:
P115-116实验。
八、教学过程:
图片引入
引言: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金属?已经见过了哪些金属?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吗?知道它们有哪些用途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1.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们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并完成书P114的表格)
学生归纳后,投影出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a.大部分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
b.机械强度大
c.有良好的延展性
d.导电、导热性好(导电性Ag>Cu>Au>Al>Fe)
e.熔、沸点比较高
(学生讨论书P115联想与启示)
1.为何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
3.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1:将铜丝和铝丝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
4Al+3O2 ==== 2Al2O3 表面变暗
失去金属光泽
2Cu+O2 ==== 2CuO 铜片表面变黑
结论:Mg、Fe、Al、Cu能与氧气反应。
教师设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学生回答:不是,例如金
学生实验2:将几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观察现象。
②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铁丝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H2SO4 ==== FeSO4+H2
Fe+HCl ==== FeCl2+H2
2Al+3H2SO4 ==== Al2(SO4)3+3H2
2Al+6HCl ==== 2AlCl3+3H2
Cu与稀硫酸、稀盐酸不反应
Cu+H2SO4——
Cu+HCl——
结论:Fe、Al能与稀酸反应,但Cu不能。
设问:除了Al与Fe能与稀酸反应外,还有什么金属也能与稀酸反应? Zn+2HCl ==== ZnCl2+H2
Zn+2H2SO4 ==== ZnSO4+H2
Mg+2HCl ==== MgCl2+ H 2
Mg+H2SO4 ==== MgSO4+H2
比较:Fe、Mg、Zn、Al、Cu与酸的反应速度快慢得出五种金属的活泼性。
Mg> Al> Zn> Fe> Cu
设问:实验室制取H2,选择哪种金属比较好?(Zn粒)原因:(学生回答)
比较:上述金属与酸的反应有何特点?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③探究活动:
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
现象 1.铁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
2.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CuSO4 ==== FeSO4+Cu
(讨论:Fe与Cu哪个比较活泼?)
学生活动: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