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解 题
邹 忌 讽 齐王 纳 谏
战国时齐人,曾任相国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采纳、接受
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解题
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
邹 忌 讽 齐 王
齐 王 纳 谏
兼语
兼语句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邹忌,齐国的谋臣,有辩才,善鼓琴.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
治国安民之道,齐威
王听后,大为赞赏,
封他为齐相。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
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
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大王身居王位,掌握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不管国家大事,这跟我摆着琴不弹有什么两样呢?我摆着琴不弹,大王很不高兴。大王面前摆着齐国这架大琴,即位九年了却不去弹它,一切国事都让下臣去做,连敌国屡屡进犯,打算瓜分齐国的军国大事大王也不放在心上,恐怕齐国的大臣百姓们也不会高兴吧?"
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分十二策,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zòng héng bǎi hé指在政治上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yì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读准字音
kuī
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句读示例
看图听文
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吾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使臣求见
赵国使臣求见
魏国使臣求见
理解文意
我在朗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
貌昳丽。朝服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长,这里指身高
“有”通“又”,链接整数和零数
表并列
形体容貌
早晨
穿戴
对---说
谁,哪一个
极、很
比得上。赶得上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说:“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
美丽者也。忌不自
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不相信自己,动宾倒置
连词,表顺承
又,再
我与徐公孰美?孰与:用于比较性的选择问句中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旦日,客从外来,
与坐谈,问之:”吾
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天
介词,跟,同
与(之)坐谈
如,比得上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
为不如;
第二天
同”熟“仔细
他,指徐公
认为
自以为不如(其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
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表修饰
指躺着
这件事,指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偏爱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想要
介词,向,对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
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
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朝廷
拜见
实在,确实
认为
比
土地疆土
方圆
近侍,近臣
极点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好,对
于是,就
指宫廷大官
指地方小官
名词作状语,当面
指责
指责别人的过错
讽刺
使---听到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刚、才
王宫门前,庭院里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不时,有时候
间或、偶尔
满一年
即使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
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
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听说
这件事
动词朝见
介词,到
介词,在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文章结构分析
问 美
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
比 美
思 美
妻
妾
客
私
畏
求
孰视: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
相 貌
邹忌比美(开端)
皆以美于徐公
妻私臣
妾畏臣
客求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求王
王之蔽甚矣
(生活小事)
(国家大事)
以小见大
类比
说理
邹忌讽谏(发展)
三赏
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
中赏:上书谏寡人者
下赏: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三变
齐王纳谏(高潮)
结局: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鉴赏品味
“三问”“三答”
“三思”“三比”
“三赏”“三变”
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邹忌三问;
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1)邹忌有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成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
臣之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臣之妾畏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面刺
书谏
谤讥
上赏
中赏
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
数月
期年
门庭 若市
时时间进
无可进者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邹忌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批评意见,对于奉承的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 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
反 面 事 例
1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商
纣王剖心而死.
2春秋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
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
被迫自杀。
3西周厉王,暴虐无道,残酷地压迫人民,激起人民的
强烈不满。他的大臣召公劝谏周厉王说,为政必须注
意老百姓的意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西周厉
王不听召公的劝告,终于激起民愤,被人民流放到边
远地区。
人物分析
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②实事求是
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开明,有作为的君主,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皆以美于徐公
妻私臣
妾畏臣
客求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求王
王之蔽甚矣
(生活小事)
(国家大事)
类比
说理
邹忌讽谏
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家事喻国事
矣甚蔽之王
设喻
以小见大
以为人处世之小,见治国安邦之大
小结
1、出自本文的一个 成语是:__________
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___________
2、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 _________
邹忌进谏的方式与诸葛亮有什么不同?
当堂练习:
门可罗雀
开张圣听(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门庭若市
邹忌:以家事喻国事,婉言进谏;口头进谏,以理服人;
诸葛亮:直接提出建议,直言进谏;书面进谏,以情感人。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受上赏
5、闻寡人之耳者
早晨,名词作状语
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偏爱,形容词作动词。
当面,名词作状语
头等的,方位名词作形容词
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
课后积累
二.一词多义
1、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2. 时时间进
又何间焉
3. 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早晨)
(朝廷)
(间或,偶然,)
(参与)
(以…….为美)
(漂亮好看)
(偏爱)
(私情)
(朝见)
谤讥于市朝
(公共场合)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哪一个)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 仔细)
6、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上等)
(送上,进献)
7、乃下令
受下赏
(颁布,下达)
(下等)
8、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
(及,比得上)
(像,如)
9、邹忌修八尺有余
欲有求于我也
(通 “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与“无”相对)
于
欲有求于我也
皆以美于徐公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
比
到
在
闻
闻寡人之耳者
燕、赵、韩、魏闻之
使……听说
听说
null
比较下面几个“朝”字的意思
朝服衣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zhāo 早晨
朝拜、拜见
朝廷
null
null
比较下列“间”字的读音和意思
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立有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jiàn 间或、偶尔
jiàn 参与
jiàn 夹杂
jiàn 一会儿
jiàn 暗中,暗暗地
null
用原文回答问题。
(1)表现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句子是: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
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劝谏齐王的原因的句子是:
王之蔽甚矣
(4)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是: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旦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日,客从外来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信誓旦旦
私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燕王私握臣手曰
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明,早晨
第二天
天天
诚恳的样子
私人
偏爱
私下
长
修建
整治
补充练习
诚
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于
有求于我
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方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真心,真诚
的确,确实
表假设,如果、果真
介词,向
介词,比
介词,在
介词,到
方圆,纵横
地方
才,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