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拳击手出拳但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B.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虽找不到施力物体,但仍受到向上的力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D.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解析:拳击手没有击中对手,但在击拳过程中,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仍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选项A错误;小球上升过程只受重力,没有受向上的力,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选项B错误;有些物体不接触也能发生相互作用,例如磁铁对铁块的吸引,故选项C错误,D正确。
2.如图所示是足球撞击球网的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因为是足球撞击球网,所以球对网有作用力,网对球没作用力
B.因为球有重力,所以对网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C.是网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D.球对网之所以有作用力,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选项A错误;对网的作用力方向与重力方向无关,大致是水平方向的,选项B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C正确;球向前运动是因为惯性,并没有向前的推力,选项D错误。
3.如图所示是某人在投飞镖,飞镖在飞行途中受到的力有( B )
A.推力
B.重力、空气阻力
C.重力、推力
D.重力、推力、空气阻力
解析:飞镖投出后不再与手接触,不受推力作用,但飞行途中总受重力作用,同时与空气有相对运动,还受空气阻力,选项B正确。
4.图中表示的是小车所受外力的图示,所选标度都相同,则对于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B )
A.F1和F2 B.F1和F4
C.F1和F3,F4 D.都不相同
解析:考虑到力的三要素对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大小和方向相同的仅有F1,F4;对于小车来说,推后面和拉前面虽然作用点不同,但不影响效果,故选项B正确。
5.如图为F1,F2两个力的图示,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D )
A.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解析:不知道甲、乙两个力的图示中每一个力的标度是多少,所以无法比较甲、乙两个力的大小,选项D正确。
6.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 D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解析:由悬挂法测量重心位置的原理可得,重心位置可能是D点。故选项D正确。
7.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重心”概念主要运用了
( B )
A.控制变量方法 B.等效替代方法
C.理想实验方法 D.建立模型方法
解析: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即为物体的重心。
8.如图所示,两辆车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无关
D.物体只有重心受重力作用,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解析:重力作用在物体的各部分,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选项A正确,D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选项B错误;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影响物体的重心位置,选项C错误。
9.双层巴士靠站后,上车乘客向上层的后方走动,此时车的重心将( B )
A.向前上方移动 B.向后上方移动
C.向上移动 D.不变
解析:重心将随物体中的质量分布变化而变化。
能力提升
10.现代跳高运动员一般采用“背越式”姿势,已知某运动员的身高为1.90 m,假设他的重心位于从头到脚全长的中点,则在他跳过2.40 m的高度时,其重心实际上升的高度最接近于( C )
A.2.40 m B.1.90 m C.1.45 m D.0.95 m
解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过横杆时,其重心接近于横杆,甚至可能低于横杆.
11.如图所示,茶杯内装有茶水,随着茶水饮用完毕这一过程,杯和水的共同重心将( D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解析:当注满水时,茶杯和水的重心均在中心。随着茶水的减少,茶杯的重心虽然仍在中心,但水的重心逐渐下降,故茶杯和水共同的重心下降;茶水饮用完毕时,重心又回到中心,故杯和水的共同重心先降低后升高,选项D正确。
12.我国古代有一种饮酒的祭器叫做欹器,如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末欹器的实物。它的奇特之处是“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意思是器皿内盛酒过多就立即自动倾倒过来。欹器盛酒过多时之所以能自动倾倒过来,是因为欹器( D )
A.所受重力太大了 B.重心降低了
C.重心不在器皿上 D.重心升高超过支轴
解析:器皿中虚空时,重心刚好在支轴上,故能在任何角度平衡——“则欹”;盛酒适中时,重心在支轴下方,器皿稳定——“则正”;器皿盛满酒时,重心在支轴上方,则会倾覆。故选项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