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六(下)第5单元 16.表里的生物(2课时课件+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六(下)第5单元 16.表里的生物(2课时课件+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7 19:57:15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表里的生物
第1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2.了解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重点)
学习目标
你听到过表里的声音吗?你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吧。
蝉,俗称“知了”。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寒带较少见。蝉的幼虫期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黑褐色。
蟋蟀,也叫“蛐蛐儿”。雄性善鸣,好斗。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膀摩擦发音。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因鸣声悦耳而闻名。
蝈蝈,体长在40毫米左右,通体绿色,品种很多,分布面广。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月—9月为活跃期。雄虫脱皮后3天—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蝈蝈常引亢高歌,铿锵有力。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 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的“声”和“影”。
蝎子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陆地上最早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
冯至(1905—1993),河北人,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冯至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左右
结构


脆 拦
我会写
左右结构


我会写

cuì
笔顺
组词
造句:
清脆
黄鹂的叫声清脆好听。


笔顺
组词
造句:
恐怖
这个电影很恐怖。


笔顺
组词
造句:
蟋蟀
笔顺
shuài

路灯下,一对蟋蟀在鸣叫。
识字方法
加一加: 执+虫=蛰
喝-口+虫=蝎
换一换:
加一加: 月+危=脆
识字方法

加一加:弓+玄=弦

加一加:虫+国=蝈
词语解释
玻璃: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
造句:他不小心打碎了窗户上的玻璃,非常懊恼。
词语解释
齿轮:有齿的轮状机件,是机器上最常用、最重要的零件之一。通常都是成对啮合,其中一个转动,另一个就被带动。
造句:当他把汽车搭上齿轮后,汽车便颠簸地行驶起来。
词语解释
钵子: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造句:饭做好之后,徐母用钵子给徐磊弄了两大碗。
想一想
初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
——“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
“我”的心理描写。
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打对勾。
三弦:(xián xuán)
蛰:(zhē zhé)


二、写出近义词。
呈现—________
高兴—________
保护—________
表现
兴奋
爱护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27张PPT)
表里的生物
第2课时
1.学会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义。 (重点)
2.体会幼时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重点)
3.学会作者运用的描写手法。(难点)
学习目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 )的故事。
小时对表发出声音的事情感兴趣
划分层次
第一层:
1~6段:写“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关在里面。
划分层次
第二层:
7~18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第一段段意:写小时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段末句子是反问句。表现了作者小时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阅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段末句子是什么句呢?作者这样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品质呢?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语言描写:爱听这声音,想伸手摸一摸。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听到表声后,“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同时也证明了“我”是个好奇心强的孩子。
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呢?
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
你能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吗?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你能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吗?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心理描写。父亲的阻止不仅没有让“我”打消念头,反而觉得更加“神秘”。对表的好奇也与日俱增。可以看出“我”是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0
心理描写。这个推断在“我”看来是顺理成章的。读到这里我们自然感到“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是那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文章描写了( )个人物,他们分别是( )。文中刻画人物时采用了( )的描写手法。

“我”和爸爸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心理活动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心理活动描写,写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心理活动描写,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指什么样的话?
主旨概括
本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 。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强烈的 ,是个 的孩子。
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
表里有个小蝎子
好奇心
善于观察,爱思考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猜想有个生物关在表里。
证实表里有个蝎子。
渴求知识,不断探索,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zhuǎn( )
转:
zhuàn( )
mēng( )
蒙:
méng( )
一、多音字组词:
转弯
转动
蒙蒙亮
蒙蔽
二、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狗( ) 鸟( ) 蝉( )
虫( ) 虎( ) 猿( )






三、仿照句子,用标红的词写一句话。
1.我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我以为凡是鹦鹉都可以说人话。
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比妈妈的爱更温暖,比爸爸的爱更深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