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3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6 12:26:44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过零丁洋》
部编版 九年级下
1278年,文天祥起兵抗元,兵败被俘。第二年过零丁洋时作七言律诗《过零丁洋》,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死明志,最后从容就义。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是一首。有《文山先生全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gē)/寥(liáo)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hàn)青
1、读注释,了解诗意。
2、提出疑难。
3、老师抽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经书
四周年
国势危急如风中柳絮
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
地名
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心害怕
自己孤苦无依的样子
不投降卖国的爱国之心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
如今抗元战事渐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局势危急在旦夕恰如风中的柳絮,
我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当年兵败,经惶恐滩撤离时对艰难的时局忧惧不安,
如今被俘,路过零丁洋,不禁感叹自己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
我要为国捐躯,留下一颗忠心永垂史册。
指导品读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3.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对偶。国势危急如柳絮飘散,自己身世坎坷如浮萍漂泊无根。表达对国势危急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自己因科举走上仕途;
国家危急,起兵抗元。
双关、对偶。写出了对险恶形势的担忧和对自身孤苦处境的哀怨。
反问、直抒胸臆,表明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体现他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
此页隐藏,用于老师参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从修辞手法)
示例一: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风飘絮”比喻山河破碎,危在旦夕的
国势;“雨打萍”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坎坷身世。表达了对国势
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示例二: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
“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一语双关
一是两个地名。
二是对战争局势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文天祥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皇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赏析)
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情感高亢激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达了舍生取义的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此页隐藏,用于老师参考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
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
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
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答案: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引导扩读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在
他身上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气节,你能举出几个与之类似的例子吗?
(1)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3)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4)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
(5)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6)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引导扩读
一、诱导初读(知诗人解诗题)
二、疏导细读(解字词译诗句)
三、指导品读(想意境悟诗情)
四、引导扩读(用学法促迁移)
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已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而献身。
板书设计
首联:走上仕途,起兵抗元
颔联:国家危难,命运艰辛
颈联: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尾联:舍生取义,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