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1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1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1-19 17: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三 地 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某国考古工作队在长5千米、宽3千米的长方形区域内进行作业,最适宜随身携带地
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0 B.1:100000 C.1:5000 D.1:500000
观天判势图为天气网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2~5题。
2.最新实况表示上海市当晚
A. 有大风 B. 有雨雾 C. 有冰冻 D. 有点冷
3.与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立夏(5月5日) D. 冬至
4. 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5.世博会期间正值上海汛期,如遇“三碰头”则黄浦江水会明显上涨。不属“三碰头”
的是
A.暴雨 B.天文大潮 C.台风 D.咸潮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
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据此回答6~8题。
6. 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
A. 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B. 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C. 是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地带
D.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7. 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严重 B. 水土流失严重
C. 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D. 土壤污染严重
8. 图中乙处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土壤贫瘠 B. 光热条件差 C. 地形坡度大 D. 水资源缺乏
下图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
10.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1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
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
下图是“我国某自然村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 政策 B. 市场
C. 地形 D. 气候
14.该自然村可能位于
A. 杭州市附近 B. 长春市附近
C. 福州市 D. 烟台市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读下列两幅图.回答第15~16题。

15.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西风:自西向东流 B. 东风;自西向东流
C. 东南风;东向西流 D.西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
16.右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右图是某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地区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修筑了调水工程,其调水方向应该是
A.东水西调 B.西水东调 C.南水北调 D.北水南调
18.图中城市附近有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对其
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优势是煤铁资源丰富
B.不会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C.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D.其生产企业仅仅向科技最发达的地区扩散
读某种气候类型在甲、乙两地区的分布图,回答19~21题。
19. 与甲、乙两地区阴影部分同纬度,气候类型却与阴影部分不同的地形区是
A. 埃塞俄比亚高原 B. 阿尔卑斯山脉 C. 安第斯山脉 D. 德干高原
20. 图中阴影部分与同纬度非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是
A. 大气环流的影响形式不同 B. 沿岸洋流性质不同
C. 海陆位置不同 D. 地形、地势不同
21.下列地区中与图中阴影部分气候类型相同,在成因上属于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形成的是
A. 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地带 B. 佛罗里达半岛
C. 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 D. 加里曼丹岛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被称为回归沙漠上的“绿洲”,据此回答22~24题。
22.形成该地区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原因是
A.属湿润地区,有大面积森林草原分布
B.北回归线穿过,终年受到热带高压控制
C.东临太平洋,深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D.地处低纬度,东北信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23.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A.旱涝、伏旱等气象气候灾害时常发生 B.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C.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资源量少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4.封山育林是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要使其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人口迁移问题 B.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C.育林区的管理问题 D.农民的耕地问题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瓦轴集团),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故乡和摇篮。瓦房店市轴承及相关企业总数超过300家。除拥有各类规模不等的轴承生产、加工企业200余家外,还包括市区内轴承包装、销售、维修企业100多家。读图,回答25~27题。
25.图中反映了瓦房店轴承及相关企业
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
A.产业集群
B.产业扩散
C.产业郊区化
D.产业集约化
26.图中显示该市轴承企业向郊区扩散、
布局,影响因素不是
A.地价 B.交通
C.环境 D.能源
27.该市向郊区扩散的轴承企业(部门),
主要是
A.生产企业 B.销售企业
C.研发中心 D.信息中心
作为一种洁净能源,风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
较图,回答28~30题。
28.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
A.海上高于陆地 B. 陆地高于海上 C. 海上陆上相同 D. 无法判定
29.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
A.陆地向上增速快 B. 海洋向上增速快
C. 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快 D. 40米高度以上陆上增速快
30.关于海上和陆上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速差距由地面向高空增大 B.风速差距由海面向高空增大
C. 近地面增速小是地物阻力造成的 D. 海上增速小是海浪阻力造成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本卷共4小题,共计55分。
31.(12分)读 “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左图)和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甲城市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4分)
(2)P是乙城市正在建设的港口,你能预测一下该城市等级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吗?请说明理由。(8分)
32.(16分)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L和S沿线植被带变化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简述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主导因素。(4分)
(3)该地城市空间分布有何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6分)
33.(15分)读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和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目标图,结合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压缩煤炭消费比重,其主要目的是什么?能源消费构成的目标变化会对山西煤炭生产带来哪些影响?(提示:不利和有利两方面来答)(6分)
(2)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山西省总结出了哪些有效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措施?(3分)
(3)为加速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转变,在未来十几年中应着重抓好哪些能源发展措施?(6分)
34.(12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热带丛林般的绿妆设计以及“动感都市,活力巴西”为主题,上海世博会巴西馆(见下左图)将人们带到了多姿多彩的巴西,感受绿色中无尽的动感和活力,展馆包括城市风光、“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和幸福等几大展厅以及一系列主题走廊,通过液晶显示器等视听手段和各种艺术、文化旅游节目以及研讨、商贸等活动展现充满动感的城市生活脉动,其中,最核心部分和最大亮点将围绕“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巴西略图
(1)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城市②举行,请描述城市②的地理位置特征。(2分)
(2)材料二图中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不同,请比较说明其形成原因的差异。(6分)
(3)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巴西有一种自然资
源受到全球的关注,这种资源是什么?为什么会受到关注?(4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试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5 CDAAD 6——20 ACDDB 11——15 ADBDA
16——20 DDCCD 21——25 ACDBA 26——30 DAAC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2分)
(1)接近煤铁产地;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4分)
(2)预测:城市等级将提升(2分)
理由是: P港位于河口附近,可通过河海联运,外贸等扩大该城市服务范围;地形平坦,为城市发展提供拓展空间;水源充足,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该地区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为乙城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等。(6分,答出3点即可)
32.(16分)
(1)差异:L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1分)S沿线植被由温带草原逐渐过渡至常绿阔叶林,变化复杂。(1分)
原因:L线地处高原,气候高寒、热量缺乏、地形平坦,气候单一,植被变化少;(2分)S线地处湿热河谷向高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东南部热量充沛,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变化复杂。(2分)
(2)差异:西南部河流以东西走向为主,(1分)东北部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1分)
影响流向的主导因素:西南部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1分)东北部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发育成西北—东南向。(1分)
(3)特征:沿河分布、数量较少。(2分)原因: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2分)但地形起伏显著、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2分)
33.(15分)
(1)减轻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2分) 一方面压缩了
山西煤炭的外销市场,短期内可能影响了煤炭生产的规模,减少了收入;(2分)另一方面,加快了山西煤炭产业升级的步伐,长远来看有利于山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分)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1分) 调整产业结构(1分) “三废”的治理(1分)
(3)抓好三峡、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建设;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和其它可再生新能源建设;依靠科技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生产;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促进能源利用的多样化和来源的多元化等。(言之有理,答出三点以上6分)
34.(12分)
(1)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地处热带;位于巴西的东南部,东临大西洋。(2分)
(2)①②两地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2分)成因差异:①地位于低缓的亚马孙平原,
(1分)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空气对流活动强烈,(1分)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
气候;②地位于巴西高原的东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1分)沿岸的巴西暖流又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1分)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雨林(2分) 受到关注的原因是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调节全球气
候;提供良好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淡水
资源;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等。(三点以上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