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张PPT。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L 1.00mol/L的氯化钠溶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 6%的NaCl溶液?1、实验所需仪器容量瓶几种规格的容量瓶:
100mL. 250mL. 500mL. 1000mL(1)使用前要检漏
(2)不能溶解、稀释、存放溶液、进行反应
(3)洗净后里面可以有蒸馏水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2、步骤: 配制100mL 1.00mol/L的氯化钠溶液① 计算:m(NaCl)=5.85g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 5.9g ③ 溶解:用适量水溶解并恢复至室温④ 转移:用玻璃棒引流⑤ 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⑥ 定容:离刻度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⑦ 摇匀:盖上瓶塞,反复上下颠倒⑧ 装瓶贴标签俯视仰视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浓度的影响V偏小,C偏大V偏大,C偏小3、误差分析依据[讨论]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40 mL:(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⑨摇动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
(2) 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g NaOH。
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_______。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至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练习]小结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2.实验步骤3.误差分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反思
优点:
课前准备充分,教态自然大方,处理问题很从容。
课堂节奏把握很好,师生互动效果较好。
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记忆,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急于否定,尊重学生。
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不足:
在定容这一操作中的俯视和仰视问题处理欠妥,分析的有点复杂,学生容易混淆。
利用公式计算时,忽略了注明是什么微粒。
课件中有一道练习题没有呈现出正确的答案。
改进:
误差分析中的笔记可以以导学案的形式打印出来,节约课堂时间。
习题中的操作步骤可以由少到多,不要全部呈现出来,要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目标
1. 认识容量瓶并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
2.熟悉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
3.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4. 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方法。2.. 容量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引导、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讲述】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有许多应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问题交流】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 6%的NaCl溶液?
2、配制100 mL 1.00 mol·L-1NaCl溶液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
【提问】请你设计配制该溶液(问题交流2)的简单步骤。
[设计方案1]称量5.85 g NaCl固体,放入100 mL烧杯中,加蒸馏水到刻度线,充分搅拌。
[设计方案2]称量5.85 g NaCl固体,加入100 mL蒸馏水,充分搅拌。
【提问】这两个方案有什么区别?
[分析]方案2中溶剂的体积是100 mL,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100 mL。
【提问】方案1的溶液体积一定是100 mL吗?
(回答)不一定。
【提问】那如何操作才能使溶液体积一定为100 mL?
(回答)先向烧杯中加少量水,将NaCl充分溶解后,再加水到100 mL刻度线。
【讲述】烧杯是粗略量取液体的,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种精确量取溶液体积的玻璃仪器——容量瓶。
【展示】各型号容量瓶。
【讲述】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容量瓶上都标有温度和容积,也就是说,容量瓶需要在室温时使用。将所加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瓶内液体的体积则为瓶上标注的体积。容量瓶使用前检漏;只能用于配溶液,不能做其他用途,洗净后里面可以有蒸馏水。
【提问】实验室提供的均为托盘天平,怎么办?
(回答)托盘天平游码最小刻度为0.1 g,读数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此只能称量5.9 g NaCl固体。
【实验视频】配制100 mL1.00 mol·L-1NaCl溶液
/
【提问】注意观察,使用到了哪些仪器,在操作上有哪些你觉得特别的地方?
(回答)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特别:玻璃棒引流;胶头滴管定容。
【提问】实验完毕,你可以把实验过程描述为几步?
(回答)溶解、转移、洗涤、确定容积、摇匀。
【板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1.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2.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8)装瓶贴签。
【提问】在实验的过程中你有哪些问题?如果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容量瓶,会使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讲述】根据 cB = = 判断。其它正常时,凡是使m或n增大的因素,使cB偏大;凡是使m或n减小的因素,使cB偏小;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B偏小;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使cB偏大。
【板书】3.误差分析(依据)cB = =
【分组讨论】表格中的错误操作会使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m
V
c
托盘天平
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增大
不变
偏大
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减小
不变
偏小
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
减小
不变
偏小
量筒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
增大
不变
偏大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减小
不变
偏小
烧杯和玻璃棒
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
减小
不变
偏小
未洗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不变
偏小
容量瓶
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不变
减小
偏大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
减小
不变
偏小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减小
不变
偏小
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
不变
减小
偏大
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
不变
增大
偏小
(学生讨论,代表回答,教师纠错)
【课堂练习】
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40 mL:(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⑨摇动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
(2) 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g NaOH。
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_______。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至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所需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误差分析。要求大家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注意点和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会判断引起误差的原因。
【板书设计】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2.实验步骤:
(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8)装瓶贴签。
3.误差分析
根据 cB = = 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