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2垂线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技 能
1.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结论.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数 学
思 考
经历观察、分析、概括、论述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
解 决
问 题
通过探索垂线的性质,能解决相关的垂线问题,并能够进行适当的说理.
情 感
态 度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
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
难点
用垂线定义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及垂线的画法.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探索垂线的定义
活动2探索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活动3 探索垂线段最短的结论
活动4 巩固练习
活动5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活动1观察相交线的模型,得出垂线的定义.
活动2通过课件探究、动手操作,得到结论.
活动3 利用对问题的解决以及课件演示和动手操作,发现结论.
活动4通过对问题解决,实现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活动5 通过总结,回顾本节知识点,以便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并巩固知识、灵活应用.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教师用三角板
量角器,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观察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若固定木条a,旋转木条b,当b的位置发生变化时,a、b所成的角也会随之变化,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位置:=90°
教师演示课件“垂直”.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动画,感受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变化.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实物抽象出垂线的能力;
(2)学生认识到垂直是两条相交直线的特殊位置;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归纳:若两条直线相交成90°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垂线的几何图形,使新知识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增强对生活中的垂线的认识.建立直观的,形象化的数学模型.
活动2 问题
如图
现有一条已知直线AB,分别过直线外一点C和直线上一点D,作AB的垂线,你能有几种方法?
通过上述方法画出的垂线有几条?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经过思考、操作,发现对于问题(1)可以有下列几种方法来画垂线:
①用度量法,用量角器;
②用三角板,如图:
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演示课件“用三角板作垂线”,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画垂线的过程.
学生通过思考得到: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过程,发现结论,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概括结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3
问题:
(1)如图,在灌溉时需要把河AB中的水引到C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教师适时演示课件“垂线段最短”,引导学生探索和归纳.
(2)从上述探究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教师活动:
适时地给出概念:
垂线段:垂线上一点到垂足的线段;
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垂线段的长度.
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先在直线AB上任取一些点,连接此点和C,可以发现CD最短,此时CD⊥AB,于是找到挖渠方案.
学生归纳: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即:垂线段最短.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观察课件中的情况,自主探索发现在图形中存在的规律,进而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活动4 巩固练习
(1)怎样画一条线段或一条射线的垂线?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经过观察发现,画已知线段、射线的垂线其实就是经过已知点作已知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的垂线,只要理解这一点,画垂线的问题迎刃而解.
主要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严谨性.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且
∠DOE=3∠COE,求∠AOD的度数.
(3)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地开往B地,M、N是分别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设汽车行驶到公路AB上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行驶到Q点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的公路AB上分别画出点P和点Q的位置;
当汽车从A出发向B行驶时,在公路AB的哪一段,距离M、N两村庄都越来越近?在哪一段路上距离村庄N越来越近,而离M越来越远?
教师活动:
在学生思考或表述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考察学生的几何直观.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线的几何图形,用语言准确描述;
(2)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敢于发表个人观点.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在必要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讨论,经过思考或讨论可以发现,
对于问题,当汽车距离M最近时,相当于过M画直线AB的垂线,垂足就是P点,同理,过N点画直线AB的垂线,垂足就是Q的位置;
对于问题,可以通过图形观察发现,当处于AP路段时距离两村都越来越近,在处于PQ路段时距离M越来越远、距离N越来越近.
本问题的解决,再一次让学生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的作图能力的训练;
垂线段最短的知识;
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2)培养学生的说理习惯.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出现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加以解决.
活动5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习题5.1 第3、4、5、6、9、10、11、12.
1.垂线的定义;
2.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垂线段最短.
对知识回顾和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