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6 16: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AC220—AC589)
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
经济: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思想文化: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背景: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皇,国号汉,史称蜀。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赤壁之战
时间:
经过:
影响:
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基础
208年
孙、刘联军打败曹操
形成: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灭魏建晋
280年,西晋灭吴国,完成了统一
2.西晋短期统一
西晋
三国后期,司马氏家族逐渐掌权后发兵灭蜀。266年,司马炎建西晋,280年完成统一。这一时期,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具有代表性的即“五胡内迁”
西晋版图
五胡内迁

1、背景:
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②少数民族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2、影响:
①促进江南开发;
②有利于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
③促进民族融合;
④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民族矛盾。
鲜卑
匈奴
羌(qiāng)
氐(dī)
羯(jié)
鲜卑
26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16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经济。
八王之乱形势图
西晋的灭亡
(1)时间:
316年,西晋灭亡,中国再次进入分裂阶段。
(2)原因:
①宗室诸王争权夺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八王之乱);
②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夺权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与南朝
东晋
1、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士族崛起
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
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3、东晋的衰亡
时间:420年,刘裕夺权建宋,之后进入南朝时期
主要原因: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势力衰落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依据材料,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西汉之前,江南地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2.江南的开发
原 因
北农南迁——劳动力、技术
南方民族融合
统治者重农政策
南方相对安定
各族人民辛勤劳动
自然因素
意 义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与北朝
三国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朝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
---嘎仙洞遗址
公元439年,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再次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族名片
类  别 游牧民族
姓氏特点 拓跋、独孤氏、尉迟氏等(多为二三字的复姓)
生活习惯 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
政治制度 诸部军事行政联合体
继承制度 父死兄即,兄死弟即(包括女人)
文  化 无文字,以图画记事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与汉族联姻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30页第一段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条件
前提
有利条件
必要性
推动力
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拓跋珪已执行汉化措施
矛盾激化,改革迫在眉睫
冯太后执政和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内容
前期
⑷推行租调制
⑶设立三长制
⑵推行均田制
⑴制定俸禄制
后期
⑷通婚姻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⑴易服装
⑸改籍贯
(6)政权封建化措施:
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①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③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评价
性质:
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
进步
经济:
生产方式农耕化
政治:
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
局限性:
全盘汉化,忽视本民族文化特点,使鲜卑族拓跋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并消亡.
民族:
促民融,为隋唐统一奠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