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16 15:24:11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观察化石标本,推测地质年代和古地理环境,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2.结合地球的演化历史,从大尺度区域科学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变迁。【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说明地壳与生命的演化过程。【综合思维】
4.通过地质史上的生物灭绝,认识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
(1)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类。
①一般先沉积的岩层在下,后沉积的岩层在上。
②层内可能含有化石。
③同一时代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
(1)划分依据: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
(2)时间单位:宙、代、纪。
(3)地质年代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生宙
古生代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显生宙的开始,硬体生物大量出现
中生代
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
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知识清单二 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生命演化
①冥古宙: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②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③元古宙:蓝藻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3)矿产:重要的成矿时期,如铁、金、镍、铬等矿藏。
2.古生代
(1)时间: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2)海陆演化:早期地壳运动剧烈,后期形成联合古陆。
(3)生命演化
①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②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③古生代末期: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
3.中生代
(1)时间: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2)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大陆漂移。
(3)生命演化
①爬行动物时代。
②中后期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③裸子植物在陆地上占主要地位。
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 恐龙消失,标志着中生代结束
(4)矿产:主要的成煤期。
4.新生代
(1)时间: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人类出现
(2)海陆演化:联合古陆最终解体,板块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3)生命演化: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4)气候变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提示 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人类历史相对于地球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
如果把地球“有生以来”作为24小时,那么地球在0时诞生,6时以后才在海水中出现最原始的细胞,21时以后海洋中出现三叶虫,22时45分开始有恐龙出现,23时20分哺乳动物出现,直到23时59分,才出现了最早的猿人。
生命化学起源说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球的自然条件作用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成为原始生命体。
任务清单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情境探究
[情境] 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地层,地层中还保存有各种化石,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恢复地球历史,确定地质年代。下图示意某地地层和化石状况。请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 为什么地点3缺失B层,有哪几种可能?
提示 当B层形成以后,地点3由于地壳运动而被抬升,地层B遭受风力强烈侵蚀,组成地层B的物质被搬运到别的地方;地层B形成后,地点3曾经成为河流,流水将组成地层B的物质搬运到别的地方,以后流水侵蚀作用减弱,继续沉积形成地层C;地层B形成后,气温下降,地点3被冰川覆盖,地层B被冰川侵蚀和搬运,气温回升后继续沉积形成地层C;地点3地处海滨,地层B被波浪侵蚀和搬运而缺失。
素养凝练
1.地层层序法确定沉积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层层序法就是根据地层下老上新的规律来确定其相对新老关系的基本方法。沉积岩形成后,如未经剧烈的变动,则下面的岩层较老,而上面的岩层较新,即有下老上新的规律。如下图, A、B、C、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2.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素养应用
例1:(地理实践力)
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燕子石,又叫多福石,学名叫三叶虫化石。在其形成进程中,三叶虫的一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一倍,两弓如翼而融为一体,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称它为“飞上天石”。
在燕子石形成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过程?三叶虫是何时在地球上灭绝的?
提示 在燕子石形成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经历了地层的沉降和沉积过程。三叶虫在地球上灭亡的时间是古生代末期。
任务清单二 地球的演化历程
情境探究
[情境] 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下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和龙鸟复原图。请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 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
提示 可能生存在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周围有活火山喷发。
素养凝练
地壳与生命的演化



开始年代(百万年前)
主要事件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1.8
冰河时期;人类诞生
新近纪
23
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出现
古近纪
65
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目崛起
中生代
白垩纪
99
恐龙等大批生物灭绝
侏罗纪
199
鸟类出现,恐龙繁荣;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荣
三叠纪
251
恐龙出现,盘古大陆(泛大陆)形成
古生代
二叠纪
299
地球上95%的生物灭绝
石炭纪
359
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荣;成煤期;爬行动物出现
泥盆纪
416
种子植物出现;两栖动物出现
志留纪
443
陆生的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
488
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盛
寒武纪
542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前寒武纪(寒武纪之前的时期)
4 570
蓝藻繁盛→有核生物、多细胞生物出现
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地球形成→出现海洋
素养应用
例2:(综合思维)
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整个中生代都是恐龙的时代,它们是不可一世的霸主。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恐龙统统灭绝了,无一幸存,这实在是个谜。
中生代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请你猜想一下可能的原因。
提示 对恐龙灭绝的解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①陨星碰撞说;②气候变迁说;③大陆漂移说;④被子植物中毒说等。
课堂小结
核心要点
1.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
2.知道不同地质年代地层的典型化石。
3.理解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4.知道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的时代。
课堂学业达标
1.原始地球诞生于(  )
A.137亿年前 B.46亿年前
C.38亿年前 D.25亿年前
解析 原始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
答案 B
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新生代→古生代→中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解析 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答案 B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3~5题。
3.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过程(  )
A.大气演化 B.化学演化
C.物理演化 D.生物演化
4.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爬行动物 B.真核细胞生物
C.原核生物 D.无脊椎动物
5.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3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4题,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第5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
答案 3.B 4.D 5.C
6.下图是记录地球历史的“金钉子”。
你知道下列现象或生物分别出现在“金钉子”的哪段时间区域?
原始海洋形成于    ;
蕨类植物的繁盛和裸子植物的出现    ;
哺乳动物的出现    ;
恐龙生活的时期    ;
大气中氧气的出现和增多    ;
鱼类的出现和繁盛    。
答案 F C B B D C
课后素养提升
合格考——大显身手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1~2题。
1.从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冥古宙 B.太古宙
C.元古宙 D.显生宙
2.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解析 第1题,从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的地质历史时期是元古宙。第2题,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全部灭亡;中生代末期,恐龙全部灭亡。
答案 1.C 2.B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4.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第4题,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在中生代。
答案 3.D 4.B
读中生代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期气候特点是(  )
A.暖湿 B.冷干
C.暖干 D.冷湿
6.图示时期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  )
A.原始鱼类 B.两栖类
C.三叶虫 D.恐龙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现代相比,中生代的平均降水量少,平均温度高。故选C。第6题,恐龙在中生代末期大规模灭绝。
答案 5.C 6.D
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
A.蓝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8.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O2的含量上升
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蓝藻出现在35亿年前。第8题,O2的含量上升,CO2的含量波动较大。
答案 7.A 8.A
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
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
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
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只有一次
解析 环境变迁既会导致生物灭绝,也会导致生物进化,也就是说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上不止一次,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都出现过生物大灭绝。
答案 B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Ⅰ、Ⅱ、Ⅲ代表的地理事件分别是(  )
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
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
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11.气候冷暖交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是(  )
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
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
C.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
D.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
解析 第10题,根据关联图中的信息可知,“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并不会导致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等现象的发生,只能造成海进与海退;图中Ⅲ对Ⅱ产生影响,且Ⅱ受现代季风形成的影响,故Ⅱ为区域干旱化趋向、Ⅲ为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第11题,气候暖湿增加了降水量,造成黄土高原的黄土侵蚀加强,而气候冷干则有利于黄土堆积;温暖期有利于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气温降低造成我国的温度带向南移动。
答案 10.B 11.C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生物的进化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的进化具有不可逆性。
(1)试将下列动物按生物发展阶段由低级到高级排序。(7分)
①无脊椎动物 ②鱼类 ③单细胞动物 ④人类 ⑤爬行类 ⑥哺乳动物 ⑦两栖类
(2)把下列生物(最初出现)的字母代号填入表中相应的地质年代中。(8分)
A.裸子植物 B.海生藻类 C.被子植物 D.人类 E.爬行动物 F.鱼类 G.哺乳动物 H.两栖动物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答案 (1)③①②⑦⑤⑥④
(2)前寒武纪——B 古生代——AEFH 中生代——CG 新生代——D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从时间尺度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
(1)地质时期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是:    、    、    。(6分)
(2)就冷暖状况而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时间较长的是    。(3分)
(3)就干湿状况而言,新生代就要以    期为主。(3分)
(4)恐龙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1)元古代末期 古生代末期 新生代末期
(2)温暖期 (3)湿润 (4)干暖
等级考——小试牛刀
14.(附加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一中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分)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    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    。(10分)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6分)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2分)
解析 解答该题应从掌握地球演化、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古生物环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础知识入手,通过理解所反映的相关古生物化石的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各小题。解决该题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2)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及地壳的运动过程;(3)化石形成的岩层——沉积岩;(4)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三叶虫(海洋)、恐龙(陆地)。
答案 (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3)①沉积 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①海洋 陆地 ②抬升
课件28张PPT。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时间顺序知识清单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1)概念:具有 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类。 ①一般先沉积的岩层在 ,后沉积的岩层在 。
②层内可能含有 。
③同一时代地层往往含有 或者 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 、越 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
(1)划分依据:全球各地的地层和 。
(2)时间单位: 。下上化石相同相似低级简单古生物化石宙、代、纪(3)地质年代寒武显生宙的开始,硬体生物大量出现显生中生侏罗第四知识清单二 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 。
(2)生命演化
①冥古宙:只有一些 ,没有生命的迹象。
②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
③元古宙:蓝藻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 生物。
(3)矿产:重要的 时期,如铁、金、镍、铬等矿藏。90%有机质氧气多细胞成矿2.古生代
(1)时间: 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泥盆纪→ 纪→二叠纪)。
(2)海陆演化:早期地壳运动剧烈,后期形成 。
(3)生命演化
①早古生代:海洋 发展的时代。
②晚古生代: 动物发展的时代。
③古生代末期: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早古生石炭联合古陆无脊椎动物脊椎3.中生代
(1)时间: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 纪。
(2)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大陆 。
(3)生命演化
① 动物时代。
②中后期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 动物出现。
③ 植物在陆地上占主要地位。
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恐龙消失,标志着中生代结束(4)矿产:主要的成 期。白垩漂移爬行哺乳裸子煤4.新生代
(1)时间:古近纪→新近纪→ 。
(2)海陆演化:联合古陆最终解体,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3)生命演化: 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 。
(4)气候变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第四纪人类出现板块漂移被子人类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提示 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人类历史相对于地球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
如果把地球“有生以来”作为24小时,那么地球在0时诞生,6时以后才在海水中出现最原始的细胞,21时以后海洋中出现三叶虫,22时45分开始有恐龙出现,23时20分哺乳动物出现,直到23时59分,才出现了最早的猿人。生命化学起源说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球的自然条件作用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成为原始生命体。任务清单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情境探究
[情境] 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地层,地层中还保存有各种化石,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恢复地球历史,确定地质年代。下图示意某地地层和化石状况。请小组合作探究:[探究] 为什么地点3缺失B层,有哪几种可能?
提示 当B层形成以后,地点3由于地壳运动而被抬升,地层B遭受风力强烈侵蚀,组成地层B的物质被搬运到别的地方;地层B形成后,地点3曾经成为河流,流水将组成地层B的物质搬运到别的地方,以后流水侵蚀作用减弱,继续沉积形成地层C;地层B形成后,气温下降,地点3被冰川覆盖,地层B被冰川侵蚀和搬运,气温回升后继续沉积形成地层C;地点3地处海滨,地层B被波浪侵蚀和搬运而缺失。素养凝练
1.地层层序法确定沉积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层层序法就是根据地层下老上新的规律来确定其相对新老关系的基本方法。沉积岩形成后,如未经剧烈的变动,则下面的岩层较老,而上面的岩层较新,即有下老上新的规律。如下图, A、B、C、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2.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素养应用
例1:(地理实践力)
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燕子石,又叫多福石,学名叫三叶虫化石。在其形成进程中,三叶虫的一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一倍,两弓如翼而融为一体,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称它为“飞上天石”。在燕子石形成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过程?三叶虫是何时在地球上灭绝的?
提示 在燕子石形成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经历了地层的沉降和沉积过程。三叶虫在地球上灭亡的时间是古生代末期。任务清单二 地球的演化历程
情境探究
[情境] 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下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和龙鸟复原图。请小组合作探究:[探究] 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
提示 可能生存在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周围有活火山喷发。素养凝练
地壳与生命的演化素养应用
例2:(综合思维)
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整个中生代都是恐龙的时代,它们是不可一世的霸主。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恐龙统统灭绝了,无一幸存,这实在是个谜。中生代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请你猜想一下可能的原因。
提示 对恐龙灭绝的解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①陨星碰撞说;
②气候变迁说;③大陆漂移说;④被子植物中毒说等。课堂小结核心要点
1.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
2.知道不同地质年代地层的典型化石。
3.理解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4.知道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