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 课件(32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2.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 课件(32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16 12:4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壮族一、民族概况
二、民族历史
三、饮食习惯
四、服饰特点
五、风俗禁忌
六、民族节日
七、文化艺术一、民族概况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壮族不仅人口众多,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壮语有自己的文字,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二、民族历史旧、新石器时代
秦以前,部分地区属楚国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统一岭南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
唐代,封建王朝在岭南西部的壮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以夷治夷”,进行间接统治。
宋元时期,是壮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封建王朝在壮族地区原来羁縻统治的基础上,推行土司制度。
明清时期,壮族地区的土司制由发展到衰落。
1949年以后,壮族地区先后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工农业改造,特别是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壮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壮族名称随代而异,其主要源流:

百越(先秦)——瓯——瓯骆——西瓯骆——西瓯骆越——乌浒——俚僚——僮(南宋)——俍——沙——侬——壮(1965年)
(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三、饮食习惯和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
主要特色菜有:壮家烧鸭、盐风肝、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把等。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
鸡胆酒:在米酒中配以鸡胆
鸡杂酒:在米酒中配以鸡杂
猪肝酒:在米酒中配以猪肝
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四、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壮族男装:分为右襟与对襟两种 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 壮族女装女装为无领右襟,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 儿童鞋布鞋五、风俗禁忌婚礼习俗: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 ,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 弄场因平地较少,地势较陡,坡度大,为了扩大住宅面积,在房屋一侧临空发展,在下安装数根柱子支撑,形成干栏式建筑禁忌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
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忌筷子跌落地上,认为不吉利 ,忌把筷子插到碗里
夜间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
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忌讳怀孕妇女参加婚礼,尤其不能看新娘,更不能进入 产妇家
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
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 六、民族节日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陀螺节、铜鼓节、六月初六、农具节、中秋节、吃立节、娅拜节等节日。 三月三歌节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三月三农具节:农历二月二十九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吃立节:农历正月三十 “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 铜鼓节: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 各村的人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
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 七、文化艺术稻作文化
大石铲文化
龙母文化、
青铜文化
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
花山文化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
第一件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手工纺织品
第一个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农作物品种 :人工栽培稻
分割圆法 (没有文字记载)
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设计独具匠心。
陶器是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 青铜技艺: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 舞蹈:舂堂舞 、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 戏剧:壮剧、师公戏、木偶戏 、歌舞剧 壮锦众所周知,壮锦为我国四大名锦之一,然而它就出自于壮族妇女之手,她们织的壮锦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耀人眼目。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壮家姑娘达尼妹织布时,太阳升上,这时屋檐下挂有露水的蜘蛛网五光十色,非常美丽。达尼妹以蜘蛛网为样,织成壮锦。其他壮族姑娘竞相模仿,壮锦就流行起来了。白族尚白,而白族姑娘却戴红、绿、白、黄彩色凤凰帽。传说为凤凰所赠,后人仿制而来。如何保护少数民族美术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极大的冲击,我们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渐渐消失于我们的视线。
在钢筋混凝土形成的楼林里,我们已经渐渐丢失了民族的灵魂。
请同学们想想,如何保护好民族文化?不让它消失在我们的世界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