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把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填在答题纸规定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图1为某地土壤养分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回答1-2题。
1.随深度增加养分含量中减少最快的元素是
A.Fe B.K C.Mg D.N
2.影响土壤表层养分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生物
C.生物和成土母质 D.地形和成土母质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图2,单位:hPa),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4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
A.甲、丙 B.乙、丁 C.丙 D.丁
4.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河西走廊 B. 鸭绿江畔 C.漠河地区 D. 锡林郭勒草原
图3所示的沿海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合作潜力巨大,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的铁路向东南通往的终点城市是
A.北海 B.广州 C.福州 D.汕头
6.近年来,该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企业落户。与京津唐地区相比,该区域的优势有
①水源充足 ②人口密度大 ③毗连国际市场 ④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读图4判断7-8题。
7.下列有关能源①在各地区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主要集中在南部非洲
B.中南美洲主要分布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沿岸
C.欧洲主要分布于德国、西班牙
D.亚太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
8.下列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东地区的①、②类能源消费总量居各地区之首
B.能源①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能源
C.能源②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D.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亚太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最不合理
读中国附近三座名山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5),完成9-10题。
9.图中数字1、2、3、4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灌丛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针叶林带
10.决定这种自然带变化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A.地势差异 B.经度差异 C.干湿度差异 D.沿海与内陆差异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6,其中阴影代表海洋),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1-12题。
11.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低
B.海上交通便利,对外加工贸易发达
C. 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 火山和冰川广布,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12.降水量值R1、R2大小及主要成因,正确的是
A.R1 > R2 西风、洋流
B.R1 > R2 西风、地形
C.R1 < R2 东风、洋流
D.R1 < R2 东风、地形
读某热带风暴的中心移动路径图(图7,其影响的范围是从中心至外围250km),完成13-15题。
13.9月19日2时,受该热带风暴影响的大陆省份有
A.台湾省、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
B.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
C.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广东省
D.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福建省
14.9月20日4时,杭州市吹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5.图示热带风暴过30oN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的
影响因素主要是
A.季风、地转偏向力
B.信风、副热带高压和地转偏向力
C.西风、副热带高压和地转偏向力
D.海陆分布和地转偏向力
图8表示某年某月6~15日浙江沿海某地与同纬度内陆某地的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比较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内陆
B.该时段内,甲地气温日较差都大于乙地
C.该时段内,甲地降水总量大于乙地
D.该时段内,甲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幅度大于乙地
17.关于乙地13日天气的描述,最可能的是
A.阴有小雨 B.多云转阴 C.大雨 D.中雨夹雪
图9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QR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2倍。据此完成18—19题。
18.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
B.乙区域的面积约是甲区域的4倍
C.甲乙两区域区时相差10小时
D.乙区域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始终大于甲区域
19.下列对甲区域的推测,最可能的是
A.多海岸线曲折的峡湾型海岸
B.经济落后,以渔业为主
C.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大
D.气候以苔原和冰原气候为主
图10为某地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东邻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读后完成20-21题。
20.有关该区域的规划,正确的是
A.W城利用丰富的沙子,建造建材厂 B.在D城建深水码头
C.N城拟建大型电厂和焦化厂 D.F处建污水处理厂
21.该市道路规划不合理的是
A.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城连接 B.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
C.Z城与D城之间建高等级公路 D.D城与W城之间建高等级公路
下图11是以O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O点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0°;若此刻,全球处在某月28日、29日两个日期,且所占范围各约一半。完成24-25题:
22.此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180°,10°N B.180°,20°N
C.0°,10°N D.0°,20°N
23.此刻,P点的时间是
A.28日12时
B.29日12时
C.28日0时
D.29日0时
读图12,回答24-25题。
24.当北京地区坐北朝南的房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大时,图中各岛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5.图中各岛地壳相对比较稳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6.图13为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简要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判断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
(2)简述B河流的水文特点。(3分)
(3)从自然条件综合分析C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4亿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图(图14)
材料二:目前西藏的现代商业、旅游、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占GDP的50%以上,而且从本世纪初开始,第三产业发展非常迅速。(1)图中海平面变化的总体特点是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3分)
(2)根据材料一分析推测,近2万年来西藏的自然环境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5分)
(3)简述西藏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的理由。(4分)
28.图15为印度洋局部地区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洋流的成因是 ;虚线表示的洋流B是寒流,其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2分)
(2)比较①②两地的气候特征的异同,并分析原因。(5分)
(3)描述图示海域交通地位的重要性。(3分)
29.某学校在浙江省西南部某山区组织了一次远足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图16是这次活动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二: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韶关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图17)。浙江西南山区也是我国重要的丹霞地貌分布区。
(1)从图16看,所示地区的山脉走向是 ;活动区的最高海拔不会超过 。(4分)
(2)从岩石的成因上看,红色砂砾岩属于 。(2分)
(3)P村的东北方山坡有大片草地,对这些草场资源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4分)
(4)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B、C、D四个宿营地点可供选择,你认为哪个地点宿营最合适,并说明理由(5分)
宁波市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地理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6.(13分)
(1)
(2)
(3)
27.(12分)
(1) 。 。
(2)
(3)
28.(10分)
(1) ; 。
(2)
(3)
29.(15分)
(1) ; ;
(2)
(3)
(4)
其理由:
宁波市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D
D
A
B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D
B
B
C
C
D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A
B
A
A
D
A
B
二、非选择题
26.(13分)
(1)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A地降水量比B地大。(1分) 原因:A地距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1分)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
(2)流量不大,季节变化明显(1分),含沙量大(1分),结冰期较长(1分)。
(3)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分);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辽阔(1分);黑土肥沃(1分),有松花江水系,灌溉水源有保证(1分)。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1分);接近西伯利亚(或冬季风的源地),常受冷空气的影响等。(1分)
27.(12分)
(1)升降交替(波动变化)(1分) 但(升降幅度不一)周期不一(1分) 气候(或气温变化)(1分)
(2)近2万年来海平面的上升说明全球气候变暖(1分)。引起高山积雪冰川及冻土大量消融(1分);引发地质灾害(1分);大气不稳定性加剧,气象灾害频发(1分);蒸发加剧,气候干旱,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日趋脆弱(1分)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主要从气象、地质、植被、水文等几个角度回答。)
(3)西藏旅游资源丰富独特(1分)。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1分);吸纳大量劳动力,增加藏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分);有利于保护藏民族文化(1分)。[即从有利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方面进行分析]
28.(10分)
(1)主要是(东南)信风吹送(1分) 降温减湿(1分) (2)同:都是全年高温(1分)。因为都位于低纬度的热带(1分) 异:①地降水多,②地降水稀少(1分) 因为①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多(1分);②地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少(1分)。 (3)地处海上交通要冲(扼守北印度洋航线),向东为马六甲海峡(1分),往西是苏伊士运河(1分),南下为好望角航线(1分)。
29.(15分)
(1)南北走向(2分) 800(2分) (2)沉积岩(2分) (3)可以合理放牧(2分);可以建旅游活动区(如滑草、高尔夫球场、农家乐等)(2分) (4)C(2分) C坡度较缓,地形平坦开阔。A地势较高,风会比较大,且处于悬崖边;B处位于山谷,可能有溪流;D处为山脊,往往风力较大,且地形不够开阔平坦。(仅仅回答C地的原因给1。A、B、D各点的原因分别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