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上生物 4.6鱼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七上生物 4.6鱼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16 14:1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类》教案

一 、教学设计思想
《鱼类》这部分内容主要以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鳃的介绍为主,重点带出鱼类的基本特征,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2.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2.教学难点 :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像。准备实验材料:鲫鱼、水槽、剪刀、筷子、细线,红墨水。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视频导入
播放《海洋世界》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环节二 鲫鱼特征
(一)鱼的外部形态
“探究竟”小组观察鱼缸中游动的鲫鱼,分析讨论:鲫鱼的外部形态与其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结合课件叙述鱼的外部形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鱼的鳍以及着生部位。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
5.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分析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得出:
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背部颜色较深,腹部白色,是保护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体表被有鳞片并且有黏液,可减少游泳阻力。体表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二)鱼的运动
鱼在水中逃避敌害和寻找食物都离不开运动。它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利用工具(剪刀、筷子、细线)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
学生讨论总结得出: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鲫鱼的鳍包括背鳍、胸鳍、臀鳍、腹鳍和尾鳍。胸鳍和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决定运动方向。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三)鱼的呼吸
如果把水槽里的鱼取出,时间长了它会怎么样?(死去,因为无法呼吸)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探究竟,小组观察讨论: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呼吸?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小组结合课件交流得出腮的特点、作用。腮是鱼的呼吸器官。
环节三 鱼类特征
展示图片,学生举例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体表大多长有鳞片;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环节四 鱼类资源
展示图片: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拓展:针对我国鱼类资源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
环节五 当堂练习
环节六 小结
六、板书设计:
鱼类
一、鲫鱼的外部形态:结构 体形 体色 体表 侧线
二、鲫鱼的运动:鳍
三、鲫鱼的呼吸:鳃
四、鱼类基本特征
五、鱼类资源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将实验动手与知识学习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最终做到寓教于乐。教学环节流畅,教学目标基本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