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通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更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理解“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它只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明暗调子变化的规律。这就很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进一步进行建立造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学习机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对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2)通过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素描作品。
2.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增减;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以启发式、直观式、互动式为主;教学问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践练习可以组为单位,也可个体绘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素描的基本规律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现代创意素描的发展概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明暗的形成和明暗变化的规律
难点:如何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
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石膏正方体 白纸 静物 范画 炭笔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光是物体产生的前提条件,有了光物体才有明暗,有了明暗物体才有立体感。
范画与提问学生相结合,引出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板书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明暗的形成
教师:“先来看看明暗是怎样形成的”。
1、小实验:
教师拿出一个石膏长方体和一个葫芦,请同学们看其每个面在光源下几个面的变化,请学生回答。学生说色调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明暗对比。因此学生得出结论: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会形成明暗对比。
2、看图总结
仅仅光线照射才能形成明暗对比吗?从以下这幅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总结:物体自身颜色深浅也能产生的明暗对比。
设计意图:对于明暗形成的原因,教师结合范画图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
明暗变化规律
教师:“了解了明暗形成的原因,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明暗变化的规律吧。”小组竞赛研究明暗变化的规律
幻灯片出示问题:1、光线的远近、强弱不同,明暗对比有什么变化?
2、在恒定光线下,光照方向与明暗有什么关系?
请四人小组学生拿出手电筒和自带物品共同进行研究,看哪个组最先汇报研究成果。
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后,有其他小组补充,最后老师拿出石膏长方体、葫芦,当众做实验并总结:
1、 光线越远、越弱,明暗对比越弱,反之,光线越近、越强,明暗对比越强。
2、 在恒定光线下,受光的面会比较亮,就把它叫做亮面,背光的面由于受不光照比较暗,就把它叫做暗面,平行于光线的面介于亮暗之间,就叫做灰面。这就是常说的三大面。
设计意图:对于明暗形成的规律如果由老师直接讲会比较枯燥,所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四人小组探究和并通过竞赛的方式,这样得出的结论会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也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活动二:小练习:自我检测看图判断光源方向及指出物体的三大面。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光源方向及物体的三大面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如果对三大面细分可以分成五调子,启发学生分析反光及明暗交界线形成的原因。
总结出:立体感产生的原因: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亮、灰、暗,五调子:亮、灰、暗、明暗交界线、反光)
知识点三: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式
教师:如果我们将这三大面五调子的关系表现出来,物体就会塑造的富有立体感了,那到底如何来表现呢?
课堂活动三:请同学上在画好的石膏球体中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三大面来。
教师讲解,其余学生观看并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
设计意图:以上内容环环相扣,由明暗规律总结出三大面五调子又带出表现的方法,让学生在边练边学中思路一直处于集中状态,在学生上黑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醒下面学生注意看黑板上学生表现明暗用到的方法,并启发学生如果由你表现你还能用什么方法。
教师总结球体体明暗的表现方式:(如图)
教师依图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式。(在看图时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分析如何用点、线、面来表现亮、灰、暗)
点表示法 线表示法 面表示法
教师随后补充除了上述方法外还能用其他方法,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明暗,如彩铅、淡彩还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固有色等。(例图)
彩铅
知识点四:明暗与立体的绘画方法
教师:“我们刚才所看到的例图都是照实表现的现实物体,这种方法就叫做写实画法。(如图)
写实画法就是把看到的形象,根据明暗效果,照实表现出来的方法。
1、教师范画 教师演示默写花瓶的明暗立体过程
形象直观,加深学生感受理解
2、 创意画法
(如图)教师分析《鱼》的创意等
(三)课堂练习、讲评
课堂练习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选择图片,范画,照片,或默写等方式绘画。
根据自己所带的学习用品,试表现一件简单物体的立体感。
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除了给予一定辅导外,对于作业中的亮点及时展示,或有的不足,及时改进。
设计意图:因为一节课课时有限,所以想到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和喜好自由选择绘画方法,写实画法就是根据三大面的知识来写生物体,这个方法能够巩固三大面知识。创意画法就更加自由,即可随意添加图案并表现出明暗效果即可,这个方法更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讲评环节,由学生评价,更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弥补练习上的不足。
(四)学生作品展示
(五)课堂小结与拓展
教师对学生作品给予可定评价,通过欣赏传统的明暗素描和现代流行的创意明暗素描作品,感受传统大师们素描的严谨以及现代素描的无穷想象和趣味,了解素描发展的新方向。
(五)本课小结
通过对板书中知识点的回顾,巩固本课知识并提出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关注身边绘画作品中对明暗的表现。布置课后思考题。
七、板书设计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光线 固有色
一、明暗变化的规律
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五调子(亮、灰、暗、明暗交界线、反光)
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式:
点、线、面、其他
三、明暗与立体的绘画方法:写实 创意
八、课后反思
“素描”这一知识是比较枯燥的内容,学生不太喜欢,如何能够突破传统的素描,既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理解素描的表现方法是我重点要动脑筋的地方,在课前我认真学习了教参,教参中指出:这一课是属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