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地理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中国的地形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识记地形区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教师引导) 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像盆地的形态。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 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同时看课本第32页各盆地分布示意图,并对照“中国政区图”,判断各判断所在的省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 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点。请学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 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岖、沟壑纵横。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发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木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牦牛、内蒙古的畜牧业、四川盆地的农业以及新疆、内蒙、云南等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若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教师指图提问〕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又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学生答:平原和丘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三大平原的名称,请同学们看地图册。它们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首都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它们依山连海,是一条纵贯我国南北的冲积平原带。
〔读图观察〕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东北平原示意图”。请同学在黑板前指挂图说明东北平原的位置、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
〔指导读图〕我们继续看这幅图。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约35万平方千米。它是由那几个小平原组成的?
学生读图回答,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启发提问〕它们的名称有何含义?
〔教师总结〕我国东部平原多是由河流所携带泥沙不断堆积而成的,请同学们看彩图14。东北平原分布有肥沃的黑土。据测算,黑土的养分比华北平原的褐土要高3-5倍。在沼泽地若能采取排水措施,它可变为良好的耕地。牧场,我国在此已建成一批机械化的农场。昔日“光长野草不长粮”的“北大荒”已变成富饶的“北大仓”,小麦、大豆、甜菜的产量一直居全国第一位。
〔巩固填图〕请同学在空白图中填写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及辽河的名称,在东北平原填写东北平原的特征——辽阔、肥沃。
(转折)我们刚才提到的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请同学们看课本插图,到黑板前说明华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又是哪条河流呢?
学生回答:黄河,其次有淮河、海河。
(教师总结)黄河的含沙量为世界之冠,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五章、第三节的“读一读”,“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可以知道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还有海河的支流永定河、潮北河,它们共同冲积成华北平原。平原大部分地区的沉积物的厚度可达上千米。
(提问)那么华北平原的地表形态又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参看彩图18。
学生讨论回答:一望无际、非常平坦。
(教师补充资料)华北平原大部分地面坡度不大,如果坐在行使在平原的火车上看日出,就会发现一轮红日从一望无际的麦田尽头升出了地平线。
(巩固填图)请同学们在空白图中准确填写华北平原及特征,并把海河、黄河、淮河的名称填在图上。
(教师指图)我国的第三大平原是……?
学生回答。
长江中下游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较前面两个平原都小。别看它虽小,它却是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的繁荣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部分,先请同学阅读课文,讨论后回答问题。
现在请同学阅读课本第34页“(三)长江中下游平原”课文及图3.19、图3.20及彩图15。看完后,讨论投影片中问题。
(出示投影)长江中下游平原图。
(提问)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范围?
在图3.19中,长江中下游平原范围内有哪些河流?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如何形成的?
长江中下游平原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请学生指挂图回答问题①。
(教师问)它北起?淮河
它南至?洞庭湖南部地区
学生指挂图回答问题②:长江、汉江、赣江、湘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的名称。学生回答问题③: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
学生回答问题④:地势低平,河渠如网。
(启发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东北平原有何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①地势低平,②河湖更多,③纬度位置更低,更热。
(出示投影)
(教师讲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田为主,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华北、东北平旱田为主,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广袤的平川沃土、众多的河流湖泊,地上水稻、油菜,水中鱼、虾、蟹、藕,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巩固练习)请同学们在空白图中填写长江中下游平原,并填注:汉江、长江、湘江、赣江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的名称。
(启发思考)请同学们完成本节的“想一想”。
学生回答。
“想一想”1.东北平原(地势坦荡)中部有一条稍稍隆起的分水岭高地,有些低地积水成沼泽。
“想一想”2.华北平原是由黄、淮、海三条河流冲积而成。
“想一想”3.长江中下游平原河叉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农业是种稻、养鱼为主。(引导读图)请同学们看地图册,我国除三大平原外,还有哪些面积较小的平原。
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国家,平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3。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开垦荒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人民提供更为充足、丰富的农产品。
(转折)同学们在读图过程中一定发现还有一种地形――丘陵。
(读图观察)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5页图3.21及彩图12,在丘陵地区是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的?
学生回答。
(提问)课本中提到的丘陵地区的果园、经济林木具体是指什么呢?大家讨论一下。
(出示景观投影片)①果园 ②竹林 ③桂林山水 ④泰山
1.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利用及发展:梯田、果园、经济林木、风景区
(结合实际,培养兴趣)若有家长到过“北大荒”插队劳动,下节课请你讲一讲具体情况。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1页“读一读“,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点,以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的求知欲。
(引导读书)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33页,总结各盆地特点、并填表。
学生讨论、回答: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所携带泥沙冲积而成,松嫩平原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辽河平原主要是由辽河携带泥沙充饥而成。
作业
完成27页活动1
板书设计
一 四大高原
二 四大盆地
三 三大平原
四 主要丘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需要学生课后多加复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