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25 井 课时数 2
教材学情分析 文章结构比较清晰,写法上的特点是借物抒情。作者在描写井水清、甜、凉这三个特点时,采用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并学生并不陌生,学起来不会很困难。但是在具体描写时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井水给人们带来的甜美与欢乐。教学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古井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默读课文,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写出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3段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3-5自然段。 5.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写出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快乐。
教学难点 学习第3段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25 井清 数星星 想甜 浇菜 可爱凉 冰李子 清香
课 时 教 案
课题 25 井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2.默读课文,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写出三部分的主要内容。3.随读生能认读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1.检查本课生字预习情况。重点指导“龄、缨”的写法。2.能够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写出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运用 多媒体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修改完善
一、导入课文二、检查课文预习情况(一)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MR复述积累)(1)给下面的字注音( ) ( ) ( )记 载 开 掘 痴痴地 zǎi( )载 zài ( )(2)认清字形:指导“龄、缨”的写法。出示练习1: 加部首在组词分 芬 ( ) 份 ( ) 纷 ( ) 吩( )出示练习2:辨字组词龄 ( ) 缨( )绳( )掘( )岭 ( ) 婴( )蝇( )倔( )出示练习3:一字多组词龄( )( )( )( )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加深对重点字的音形义区分、巩固、掌握辨析、巩固练习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修改完善
(3)词义痴痴地——开掘——(二)检查读书情况重点抽查平时读书水平较差的同学。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MR根伙伴一起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段理清思路,说明理由。(1-2)自然段:井 (外形、年龄)(3-7)自然段:井水(清、甜、凉)( 8 )自然段:井 (给人带来欢乐)四、分部分朗读课文五、作业:1.抄写新词和生字训练。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培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词义检查预习效果,纠正读音,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培养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落实笔头
课 时 教 案
课题 25井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3段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仿写一段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3-5自然段。3. MR会背诵3-5段,知道井的三个特点。
教学重点 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写出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快乐。
教学难点 学习第3段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信息技术运用 多媒体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修改完善
一、导入板书课题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这是一口什么样的井?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1、2自然段 ,并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2.看图,认识书上的井。(了解井的用法)出示练习:填空(MR复述)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了 ,先写 ,又写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默读3-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重点句,概括出井水有哪些特点?板书:2.你喜欢井水有哪个特点,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说说从那可以看出这个特点,体会给人们带来的甜美和欢乐。3.小组讨论提示:(我画的句子是 ,这说明了井水有 特点。)4.全班交流(1)说特点,谈体会。(2)把你喜欢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出来。(3)指导背诵(填空)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时候,( )的傍晚,常 和妹妹( )。我们趴在( ),( )往井里看,( )的数映在井水里的(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 这些星星,离得( )这井水,它有( )。5.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1)先概括----后具体 (2)围绕概括的意思具体写时可以举简单事例。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六、小结先辈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篇文章主要写 ,先介 ,又介绍了 ,最后赞美了古井给人们带来了 。七、布置作业1.会背诵3—7自然段。2. 第3自然段仿写练习。 整体感知,与考试题型统一。边读边画有关语句,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古井给人带来甜美和欢乐。培养回答问题的能力在朗读中体会情感通过熟读达到会背突破课文重点难点,了解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利用练习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