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气温分布规律
复习提问: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讲授新课: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启发学生根据等高线、等温线的定义推断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训练学生知识的横向迁移)
等降水量线: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书上的活动学会怎样看图。
学生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订正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
2、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②?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
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
利用板书列出前部分知识的体系,找学生回答问题串一遍。
练习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地形雨”多形成于:
A.沿海平原 B.内陆高原 C.沿海迎风坡 D.背风山坡
5.青岛的主要降水类型为:
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6.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
C.沿海地区降水少 D.沿海迎海风地区降水多
7.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33℃ B.17℃ C.20℃ D.23℃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1、绘制方法
事先在黑板上画好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坐标底图
为学生讲解坐标图的各个部分,使学生明白其含义
根据书66页的“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表”逐月绘制表示气温的点在示范几个月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并找学生示范。
用同样的方法逐月绘制表示降水量的条形。
最终完成整张统计图表,并让学生总结其中的关键。
(承接)统计图表是绘制出来了,怎么用呢?我们不光要会画,还要会用!
2、阅读方法
学生合作利用书66页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做练习活动
1、 乌兰巴托的最高气温约19℃,最低气温约-22℃,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昆明的最高气温约28℃,最低气温约16℃,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乌兰巴托的温差为41℃,昆明的温差为12℃。
补充:乌兰巴托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昆明的平均气温约为23℃。
2、乌兰巴托的年降水量约300mm;昆明的年降水量约1100mm。
3、冬夏季气温的高低不同,温差不同,降水量不同等等。
教师总结: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方法。
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
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
温差较大还是较小?
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
降水量较多还是较少?分配平不平均?
利用这一方法分析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候特征。
内容小结:学生复述、强调分析气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年变化曲线、逐月降水量、分析、图表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