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1节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对于世界的国界和地区有了简单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两类国家的的具体差异还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在大量师生思维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据图表资料和图片视频资料,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分析认识两类国家的差异。让学生探究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尊重学生的选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二)课标与教材分析:
在本章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是最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引入了国家和地域的基本概念,而且阐述了世界的发展差异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这对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和今后学好各大洲、各地区的人文地理知识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有:“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认识“不同类型的国家”是知识基础,认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是重点。学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到怎样去缩小这种差距,为下一节“加强国际合作”,“树立全球意识”做了指引。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本节课最后的落脚点也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与发达国家依然有巨大差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与要点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主要差异,了解他们的分布,初步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初步学会搜集资料,对各国经济水平进行对比,养成关注身边地理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热情。
4、重点与难点: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读图分析总结
2、教学手段:
利用丰富的数据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并通过师生思维对话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学习。
(五)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观察大屏幕的图片,这些图片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入新课。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
1、多媒体展示世界的人口和国家数。
2、设问: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它们呢?(1)从陆地面积看国家;灯片展示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国家。(2)从人口多少看国家;用灯片展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国家。(3)从政治体制看国家;(4)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国家。灯片展示世界银行划分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标准及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和最低的十个国家,初步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3、国家有大有小,国家的人口也有多有少,世界上的国家有发达的也有非常落后的,有可能有同学就在想:世界上的大国,强国为何没有歼灭小国,弱国呢?(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引导生看灯片:(1)发达国家的分布大洲,主要的国家,并要求生在地图中找出相应的国家,思考发达国家分布有什么特点。(2)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大洲。并说说发展中国家分布特点。问中国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2、引导生看教材P102的阅读:南北关系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1、师展示资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近一步追问,为什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这么大?
2、师展示图片: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差异。让生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3、快速发展的中国:师用资料、图片以及中国嫦娥三号或神十飞天等事件让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师展示本节课主要的内容引导生回忆本节课主要的知识点。
四、检测达标:引导生完成灯片上的练习。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是什么地方?(联合国总部大厦)
(教师启发)现在正是第65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时候,我们的温家宝总理还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所以,我们的小记者要去采访。他会有哪些见闻和收获呢?让我们跟随他的镜头去看看吧。
【讲授新课】
1、师生与文本对话,引导读图,感悟知识,认识世界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师:采访之前我们的小记者针对联合国搜集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先阅读一下。
(多媒体展示材料)“目前,全世界193个主权国家中,除梵蒂冈外的192个国家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梵蒂冈为联合国常任观察员)。全世界31个没有获得主权和独立的“地区”没有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师:你从材料中得知,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呢?
生:一共224个国家和地区
师:这么多国家和地区,你知道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吗?(俄罗斯)你能从图上找到它吗?除了这个面积最大的国家,你还能从图上找到哪些面积比较大的国家?
(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在地图册上寻找国家,并找学生在屏幕展示的世界政区地图上指出面积较大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
师:世界上有面积大国,肯定还有面积小国,你知道面积最小的国家是哪个吗?(梵蒂冈)它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呢?你还知道哪些面积小国呢?
(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一些面积小国并到屏幕图上指出。
师:梵蒂冈面积很小,还不如我们烟台市大,人口也很少,还不到两千人,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人口大国吗?(中国,印度)能在图上找到他们吗?(引导学生指图)
师:如果按照政治制度划分,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又分为哪两类?(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请分别举出例子,并在地图上找到它们。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指图
[《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这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指图,既让学生感悟到读图作为学习地理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又让学生就认识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锻炼了阅读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师: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面积有大有小,人口有多少,差异很大,那么大国能不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呢?(不能)我们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呢?(引导学生阅读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多项思维对话,根据提供材料感悟、探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突破重点。
(师生与文本对话) 我们的小记者咋纽约采访期间,他的朋友琼斯兄弟热情招待了他(展示琼斯家里的图片);采访期间,小记者还在纽约街头拍摄了一些新闻素材(展示纽约街头繁华图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的小记者想起了他曾经采访过的另一个地方(展示埃塞俄比亚儿童的家和埃塞俄比亚街头图片),通过观察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1:琼斯的家里豪华,有很多现代化电器,他们的玩具很多;埃塞俄比亚儿童衣衫褴褛,家里很简陋。
生2:美国街头车来车往较为繁华;埃塞俄比亚街道贫穷、落后。
师:世界上的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又分为哪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你能分别举出例子吗?
生:发达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英国、德国等;发展中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埃塞俄比亚、埃及、巴西、阿根廷等。
学生读图,在图上找一找这些国家,归纳一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分别集中分布在哪些大洲。
(师生思维对话)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师:刚才美国和埃塞俄比亚的图片显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你还想知道这两类国家之间其他哪些方面的差异?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究!
生:想了解工业、农业、服务业、教育、人均收入、医疗卫生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教师板书下来)
(生生对话,合作探究)学生结合教师展示的部分材料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合作交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上这些方面的差异。
(师生思维对话)引导学生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说说工业、农业、服务业、教育、人均收入以及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差异,教师评价点拨,并展示相应图片印证这种差异。
生1:发达国家工业多使用机器生产,产品技术含量高;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以资源型或资源加工型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
生2: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发展中国家多是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
生3:发达国家服务业设施完备,提倡个性化服务;发展中国家服务业设施落后,服务质量较低。
生4:发达国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教学设备先进;发展中国家受教育程度较低,教育设备困乏。
生5: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很多人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生6:发达国家医疗水平高,医疗设备先进,卫生条件好;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较低,许多国家医疗设备和药品缺乏,卫生条件较差。
生7:发达国家人民富裕,生活环境安逸、富足;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很多国家的人们生活贫困。
......
[《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此处我们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表数据和图片信息,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比形成概念,并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得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的差距,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堂目标达成较好]
(学生与文本对话)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差距这样大?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材料学习。
(师生思维对话)我们的小记者在采访时浏览本次联合国大会的主要议题,在其中一页他发现一个奇怪的词语——“南南合作”,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吗?
生: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即称为“南南合作”。
师:那你还能试着解释一下什么是“南北对话”吗?
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即为“南北对话”。
师:为什么用“南”代表发展中国家,用“北”代表发达国家呢?你能从图上得到启示吗?
生:发达国家大都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所以用“南”代表发展中国家,用“北”代表发达国家。
3、多项思维对话,认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激发建设祖国的热情。
(学生与媒体对话)展示新加坡、韩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与部分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比图表,让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变化。
展示“四十年来世界各国经济总量排名图表”,找出其中进步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引导学生注意进步最大的国家是中国,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排名是世界第三位。
师: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并且马上就会超越日本。我们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强,同学们能不能举出近期的一些能够展示我们综合国力、扬我国威的大事件呢?
生:神州七号顺利升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承办以及马上就要召开的广州亚运会。
(师生思维对话)引导学生从交通、居住、饮食、着装等方面说说改革开放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师:我们的祖国虽然已经强大,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祖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关于如何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我们的小记者从联合国大会上给我们带来了温家宝总理的一段讲话。
(学生与媒体对话)视频展示65届联大上温家宝总理关于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
师:同学们,为了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早日实现祖国的富强,作为学生,你们应该怎么做?
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这里让学生认识我们国家的真实国情,正是让学生通过深刻认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有目的的去好好学习,早日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
【课堂总结】
(师生思维对话) 此次联合国之行暂告一段落,跟随小记者的镜头你都获得了哪些收获?
你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你学会了那些学习方法?你获得了那些情感体验?
(学生活动,情感升华)同学们,你是否热爱你的祖国?如果现在给你一个机会放声歌唱,你最想歌唱谁?——歌唱祖国。最后,我们跟随杨沛宜清爽的童声一起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播放《歌唱祖国》视频,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