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他是清末状元,在清朝民国都曾身居要职,是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都不敢忽视的人物。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
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课标要求: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是指中国的中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规模较小的城乡资本主义经济,简而言之,即民办企业。
张謇
卢作孚
侯德榜
张謇[jiǎn]清末状元,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
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后形成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曾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实业 教育
大生一厂 通州师范学院
大生二厂 农业学校
大生三厂 纺织专门学校
通海垦牧公司等 医学专门学校等
(2)张謇办实业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1)张謇走上了一条怎样的救国道路?
南通大生纱厂
甲午战争后,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建厂。次年开始购地建厂。需招商股60万两,张謇邀集当地绅商集资,但在当地招商并不顺利,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因为筹资困难,张謇一方面被迫一再降低目标,另一方面则四处碰壁。1896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1899正式生产棉纱,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大生纱厂从筹办到开始生产历时5年,历经坎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加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到1923年,连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1923年,张謇不得不把大生一厂向银行押款还债。1925年7月,大生一、二两厂已负债一千余万元,同年,上海、金城等四家银行,到南通清查账目,正式接管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战期间
一战后
产生
再度受挫
阅读教材,归纳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阶段和原因
“短暂的春天”
发展
辛亥革命后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夹缝中生存
甲午战争后
进一步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期
阶段
原因
创办企业数量增加;
投资总额在增长;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前后,西方列强出口中国产品数额变化简表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袁世凯执政后也表示民国“营业自由”,“宜以实业为先务”。
辛亥革命废除了帝制;政府鼓励实业。
3、群众性的抵制日货等运动
2、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侵略
国别 减少比例
英国 约1/2
法国 约1/3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19世纪
60年代
甲午
战后
民国
建立
一战
结束
南京
国民
政府
解放
战争
时间
发展情况
兴起
发展
进一步发展
短暂春天
再度受挫
发展
夹缝中生存
一
战
抗日
战争
①发展历程_______
曲折
观察地图,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地区分布 主要在
,
东部沿海
产业结构 ,主要是
_________
轻工业
②发展不平衡
不平衡 ,
不平衡
材料: 民国初年,外商、华商,棉纺织厂投资规模对比表
阅读材料,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③资金 ,投资规模 ,技术 。
小
少
差
③ 总体比较落后。
外商 华商
厂数 16家 25家
布机数 1986台 2016台
平均纱锭数 51664锭 23686锭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①
② 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在_________;
产业结构不平衡,主要是_________;
③ 总体比较落后。投资规模 ,资金 ,技术 。
东部沿海
轻工业
发展历程曲折。
历史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走不通
小
少
差
发展不平衡。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交通工具的变化
传统交通工具
轮船
阅读思考:新式交通通信工具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作用:方便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
2.近代通讯工具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新式通信工具的作用:
电报
电话
3、社会习俗的变化
阅读教材概括: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剪发辫
禁缠足
易服饰
改礼节
改称呼
清末剃发图
剪发辫
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禁缠足
五权分立
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后背不开开叉,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中山装
中山装
易服饰
西服
马褂、长袍
20年代初期式
20年代中期
20年代末期
变礼节
改称呼
跪拜礼
鞠躬、握手
老爷、大人
先生、君
先生
先生
习洋俗
(1)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
没有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探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技术进步
制度革新
思想解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
受挫:
社会生活变化
交通通信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堂小结
产生:
短暂的春天:
曲折、不平衡、落后
不平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2.下面是l912-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简表。这一
时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业团体大量出现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D
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生纱厂。他是( )
A.张謇 B. 侯德榜 C. 詹天佑 D. 荣宗敬
A
巩固提升
1912年 1920年 发展速度
(1912年为100) 年平均增长率
(%)
华商纱厂纱锭 50.9万枚 159.8万枚 313.6 12.1
华商纱厂布机 2 616台 6 675台 255.2 11.O
3.据统计,20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
A. 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 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D. 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B
4.哲学家李泽厚强调:“辛亥革命至少带来了平等的观念。”下列史实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A. 改称呼 B. 剪辫 C. 禁缠足 D. 易服
A
5.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是( )
A.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B.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C.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D.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