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名师一号》地理配套课件:第1讲 地球与地图(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名师一号》地理配套课件:第1讲 地球与地图(中图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1-27 16: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1张PPT。自然地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走进高考 第一关:考点关 课时1 地球 考 点 回 归 考点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千米。略鼓63704万考点二 地球仪和经纬网1.经线 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并垂直于纬线
的半圆弧特
点 (1)指示________方向
(2)自成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
  ________,并且平分地球
(3)所有经线长度都________,约是
  ________千米
(4)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任意两条经线之间的距离,在____
  上最大,向________递减南北两极南北经线圈相等2万赤道两极2.纬线 概念:在地球仪上与________平行的大小
不等的圆,________是最大的纬线圈特点 (1)指示________方向
(2)除________外,每条纬线都自成一
  个圆圈
(3)各纬线不等长,自________向
  ________递减
(4)所有纬线都相互________赤道赤道东西极点赤道两极平行3.经度与纬度的划分180°90°大大大大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热 点 精 析 热点一 经纬网中的坐标和方向 1.确定经纬网坐标
(1)方格状经纬网图判读方法:
①横线代表纬线,纵线代表经线。
②纬度数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由北向南增大的为南纬;经度数由西向东增大的为东经,由东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③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上,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
④若所求地点不在图中的经纬线交点上时,要正确量算。(注意:此图不同纬度的地区比例尺不相同。纬度低的地区比纬度高的地区比例尺小)确定坐标:图中A点的坐标为(40°S,20°W),B点的坐标是(60°N,40°E)。(2)极地经纬网图 判读方法:
①纬线为同心圆,经线为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线段。
②纬度应根据南北极点来判断。③南北极点的判断方法 a.根据极点处标注的N或S判断。
b.根据自转方向判断:若图中标注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中心为北极点;若图中标注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中心为南极点。
c.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来判断:判断依据是东经度逐渐增大的方向或西经度逐渐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由此可确定南北极。
d.根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来判断:若中心为大陆,周围为海洋,大陆轮廓像“蝌蚪”形则为南极;若中心为海洋,四周被陆地包围,中心则为北极。e.根据极地晨昏线图来判断:若北半球夏至日极圈全部为昼弧的为北极,全部为夜弧的为南极;冬至日相反。 ④东西经度的判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逐渐增大的为东经,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定坐标:上图中A点坐标为(30°S,45°W),B点坐标为(30°N,45°E) (3)侧视经纬网图 判读方法:与方格状经纬网图相似,所不同的是此图中各区域比例尺均一致。确定坐标:下图中A点坐标为(40°N,120°E),B点坐标为(40°N,60°E),C点坐标为(0°,120°E)。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依据经纬线对方向的指示,经纬网中两点相对方位的判断方法如下:(1)南北方向的判定判读方法: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则相反;离南(北)极点近者为南(北)方,离南(北)极点远者为北(南)方。确定方向:下图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定中心点为南极点,BC两点比较,B点离南极点近,说明B点在C点的正南方向;同理,A点在B点的北方。(2)东西方向的判定 判读方法: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确定方向:上图中,由A点所在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到B、C点所在经线,其经度差小于180°,由此可判断C点在A点的正东方向;同理,A点在B点的西方。 综合上述两方面,可以确定不在同一经线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的相互方向,如上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 热点二 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1.同一经线上距离的计算在同一经线上每隔1个纬度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如图中,线段AB=CD≈30×111千米。2.赤道上的距离的计算在赤道上,每隔1个经度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如上图中,BC之间的距离约为40×111千米。 3.同一纬线上距离的计算 在同一纬线(纬度为θ)上,每隔1个经度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cosθ千米。如上图中,AD之间的距离约为40×111·cos30°千米。 4.比例尺的大小(如下图) 根据经纬网的特征,经纬度间隔相同时,越向高纬,其实际范围越小。如上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又因为图中A、B两区域的图幅面积相等,所以两区域比例尺的大小为A<B。热点三 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判读方法: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具体可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1.两点经度和等于180°,且不位于赤道上。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极点。如上图中,A到B的最短航线为:先向正北,再向正南;C到D的最短航线为: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2.两点位于赤道上,赤道即为大圆,所以沿赤道向东或向西走劣弧即可。 如上图中,E到F的最短航线为:向正东。 3.两点的经度和不等于180°,且不位于赤道上,这类情况又可分为下面两类: (1)两点位于大圆与纬线切点的两侧。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两地的最短距离不过极点,而过两极(或高纬)地区,北半球弯向北极,南半球弯向南极。最短航线需改变方向。 如下图中,甲图位于北半球,A点到B点的最短航线为:先向东北,(向东,)再向东南;乙图位于南半球,C点到D点的最短航线为:先向东南,(向东,)再向东北。(2)两点位于大圆与纬线切点的同侧。最短航线不需要改变方向。如图甲中,B点到E点的最短航线为:向东南;图乙中的D点到F点的最短航线为:向东北。 典 例 精 解 例1 读某国家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座山位于(  ) A.北半球 西半球   B.北半球 东半球 C.南半球 西半球 D.南半球 东半球C (2)图中城市基多位于2016年奥运会举办城市——里约热内卢的(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D (3)关于图中四段线段实际长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AC=CD=BD
B.AB=AC=BD>CD
C.AC=BD>AB>CD
D.AB>AC=BD>CDB解析:根据经纬网的特征,可知AC所在经线为80°W,BD所在经线为76°W;CD所在纬线为4°S。所以图中两座山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里约热内卢位于巴西东南部,既是该国最大港口,又是热点城市,应掌握其大致位置。基多位于赤道附近,位置相对偏西,因此基多位于里约热内卢的西北方。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相等,纬线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而且赤道上每隔1个经度与经线上每隔1个纬度所相差的距离均为111千米。所以AB=AC=BD>CD。例,2如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水半球的极点坐标为(  )
A.(38°N,180°) B.(38°S,180°)
C.(0°,0°) D.(38°S,0°)B (2)一架飞机以1110 km/h的速度从陆半球的极点向正北飞往北极点,大约用(  )
A.10 h B.9 h
C.6 h D.5 hD 解析:水、陆半球的极点应关于地心对称。所以根据“陆半球”的极点坐标(38°N,0°),即可得出“水半球”的极点坐标
为(38°S,180°)。飞机的飞行速度为1110 km/h,而且向正北(沿经线)飞行,所以可近似看成飞机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个纬度。从38°N到90°N,纬度差为52°,所以需要5.2个小时,最接近5 h。还可将38°N到90°N的经线距离表示为52×111千米,然后除以飞行速度1110 km/h,也可得出答案。例,3一架飞机从A点飞往B点,走最短距离,其航向是(  ) A.先向东北,向东,再向东南 B.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C.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D.先向东南,向东,再向东北B 解析: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为过两点大圆的劣弧段。图中A、B两点位于北半球40°N纬线上,而且两地的经度和等于180°,故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北极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极地经纬网图中运动方向的判断判断方法:第一步,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命题中的东西运动方向,具体情形如下: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则是向东;不一致,则是向西。第二步,判断图中所表示的极点是南极,还是北极,再确定南北运动方向。如图所示,按箭头由A到B的运动方向的判断。第一步,由A到B运动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应为向东走;第二步,此图为北半球,中心极点为北极点。由A到B,先由赤道到北半球,再回到赤道,方向应是先向北,再向南。综合上述两方面,由A到B的运动方向为:先东北,再东南。考 向 精 测 考例关于图中箭头表示的运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西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
C.先东南,再东北 D.先西南,再西北解析:图中极点为S(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箭头表示的运动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为向东,且先向南,再向北,故C项正确。答案:C课内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回答1~3题。1.图中①~④的坐标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2.图中四点坐标位置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D3.图中①位于③地的(  ) A.正北 B.东北 C.正西 D.西北A读“局部经纬网图”,回答4~7题。4.图中四地,位于东半球、低纬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5.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B6.某人从④地出发,先向正北,再向正东到达②地,此人行驶的距离约为(  ) A.3330千米 B.5000千米 C.6660千米 D.4200千米C7.一架飞机走最短距离从③地到④地,其飞行方向应是(  ) A.一直向正西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D二、综合题 8.下图表示某日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P________,Q________,M________,晨线________。30°W0°60°E120°W(2)PQ之间的经度差为________。30°(3)沿图中箭头由A到B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向东南,再向西南课外能力检测(一) 地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解析:A图中甲在乙的西北,丙在丁的东北;注意B图中纬线的符号为S,读图时,尽量旋转180°,可知甲在乙的西北,丙在丁的东南;C图中甲在乙的东北,丙在丁的东南;D图中甲在乙的东北,丙在丁的西北。答案:B读下面两个岛国示意图,回答2~4题。2.图中甲国首都A城市位于乙国首都B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B 3.关于两图的比例尺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B 4.关于两国的共同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国首都均位于西半球
B.两国均有大面积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两国均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两国均位于温带C 解析: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可知甲图经度为西经度、北半球;乙图经度为东经度、南半球。A城市大约位于(64°N,22°W),B城市大约位于(42°S,174°E),A城位于B城的东北方向。两图中,南北方向图上距离相似,但实际距离乙图大于甲图,因此可知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比例尺。再结合岛屿的形状可知甲为冰岛,乙为新西兰,两国首都均在西半球,都位于温带地区,有大面积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同的是冰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而新西兰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读极地俯视图,回答5~6题。5.长城站位于黄河站的(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C  6.关于我国三大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山站自转线速度最大
B.中山站的极昼天数小于黄河站的极昼天数
C.我国华诞之日,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D.中山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长城站 B解析: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图中0°经线的位置可知长城站接近60°W,黄河站位0°~30°E之间,又因为长城站位于南半球,黄河站位于北半球,所以长城站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我国三个科考站若不考虑南北半球,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因此,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长城站,极昼天数最多的是黄河站,长城站因位于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长城站的正午太阳高度总大于中山站。 读世界某区域经纬网分布图,回答7~8题。 7.2009年9月30日,A岛发生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来自我国上海的一批救灾药品欲空运至灾区,则飞机的航向是(  )
A.向西 B.先向西,再向南
C.向东南 D.向西南D 8.A岛及其附近是世界上火山、地震频发区,原因是A岛位于(  )
A.太平洋板块内部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 解析:根据经纬网和岛屿形状,可以判断A岛为东南亚地区的苏门答腊岛,有100°E和赤道穿过。我国上海大致位于(31.5°N,122°E)附近,因此由上海到A岛,航向为西南方向。A岛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不稳定,多火山、地震。读局部经纬网分布图,回答9~10题。9.有甲、乙、丙三架飞机同时从图示位置沿纬线飞往180°经线,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B 10.若甲飞机的时速为1110 km/h,则甲飞到180°经线后又继续飞往丁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飞机又回到了原出发点
B.甲的经度为150°E,丁的经度为150°W,甲在丁的正东
C.从甲到丁用了3小时
D.甲、丁的地方时相同C 解析:甲、乙、丙三地到180°所跨的经度相等,乙位于赤道,所飞行的路程最长,所以速度最快。甲、丁都位于60°N纬度上,且经度差为60°,所以从甲到丁的实际距离是60×111·cos60°=3330 km,因此,从甲到丁一共用了3小时的时间。甲位于150°E经线上,丁位于150°W经线上,甲位于丁的正西方向,经线不同,地方时不同,自然甲也没有回到原出发点。读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看到日出;此刻图中68°纬线以内出现极昼现象,P点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1~12题。11.此刻,太阳直射(  )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世界著名堡礁 D.热带沙漠地区C12.M位于P点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B11~12.解析: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和已知条件“N地比P地先看到日出”来确定此经纬网图为极地俯视图的一部分,且N地比P地位置相对靠东,因此该图为南极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N经线为30°E,P经线为30°W,P点两侧日期不同,则可确定此时P经线为0时线,因此推出太阳直射经线为150°E,再根据图中68°纬线(南纬)内出现极昼现象,确定直射纬线为22°S。利用经纬网定位(22°S,150°E)大致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M因位于赤道,较P地偏北,再利用自转方向,可知M位于P地东北。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并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置确定为(80°25′01″S,77°06′58″E),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千米,它为中国第三座南极科考站,也是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这将实现中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据此完成13~15题。13.从图中判断,中山站至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00千米 B.1230千米 C.1500千米 D.2000千米B14.一飞机由长城站按最短航线飞行至昆仑站,飞行方向为(  ) A.东南 B.西南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正南,再正北 C15.有人从中山站分别向南、向西、向北再向东各走了100米,那么将回到(  )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的正西 C.原出发点的正东 D.原出发点的正南 B解析:本题组可利用下列知识解答:①纬线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两个科考站的经度接近,可近似看成一条经线,再估算距离;③最短航线走过两点大圆的劣弧段,此情况应是弯向高纬方向。二、综合题 16.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甲岛位于乙岛的________方向。台湾岛海南岛甲东北(2)甲、乙两图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所示区域范围较大的是________。乙甲(3)甲图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A.24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B(4)③、④两地共同点是(多选)(  ) A.多地震活动 B.光照较充足 C.适合晒盐 D.地形平坦 E.多寒潮灾害 BCD解析:由岛屿的轮廓可知:甲为台湾岛,乙为海南岛。17.下图中实线圆圈表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乙的________方向,D在甲的________方向。 (2)晨昏线判断:L1是________线,L2是________线。西南正南晨昏(3)AB距离约为________km。 A.4000 B.4800 C.5000 D.5200 B(4)夜半球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C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此时C点物体的影子倒向________方向。23°26′N,115°W0°,110°E东北解析:本题以等太阳高度线的形式考查地球的有关知识。注意把握以下几点:①图中中心B为太阳直射点,等太阳高度线以B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②随地球自转进入白天的线为晨线,进入黑夜的线为昏线。③AB间的距离等于B点至南极圈间的距离。④夜半球中心与B点关于地心对称。⑤物体的影子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18.甲、乙两图为东亚两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关甲、乙两图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大 B.①城市在④城市的东北方向 C.甲图中①②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乙图中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远 D.乙图所描述的内容详细 A(2)④地6月22日观测北极星的高度为(  ) A.35° B.65° C.88° D.32°A(3)写出下列城市所临的海洋: ②临________海,④临________洋。 东太平解析:由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可判断甲图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乙图为日本本州岛南部地区。由图中单位距离看,乙图所示的实际距离较远,故甲图比例尺大。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高度与当地纬度相同,不随时间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