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名师一号》地理配套课件:第2讲 地球在宇宙中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名师一号》地理配套课件:第2讲 地球在宇宙中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图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1-27 16: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4张PPT。第2讲 地球在宇宙中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走进高考 第一关:考点关 考 点 回 归 考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
(1)概念:宇宙间所有物质的总称。(2)分类 自然天体:包括恒星、星云、________、
 ________、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基本天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行星卫星恒星星云2.天体系统
(1)成因:邻近的天体彼此相互________和相互________,构成________。
(2)层次:目前人类已发现的天体系统,按大小可以分为________个层次,如下图所示:吸引绕转天体系统四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________其他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________地球月球太阳系地月系3.太阳系 (1)组成:________,八颗行星及其卫星、________,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太阳矮行星(2)八颗行星
①位置排序见下图ABCDEGH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分类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填字母)巨行星:________(填字母)________:G、HA、B、C、DE远日行星 4.地球
(1)普通性:地球就大小和________而言,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______,特别是存在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质量生物(3)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①自身条件:________适中,使地表温度适宜,________得以存在;地球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和运动特征,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理想条件。
②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几乎都是______________,沿各自________形公转轨道和相同的________围绕太阳公转,互不干扰,运行安全。日地距离液态水质量体积同一个平面上椭圆方向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___。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①概念:太阳以__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________。
②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
波长范围________微米之间分区A区_________B区__________C区________  
③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________
影响着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电磁波能量0.15~4.0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能量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黑子耀斑耀斑(2)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耀斑爆发时发射的________,干扰地球高空的________,影响________,甚至发生短时间中断。
③影响地球磁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________,产生
 “________”现象
带电粒子“轰击”高层大气,出现
 “________”现象太阳黑子活动电磁波电离层无线电通信磁场磁暴极光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热 点 精 析 热点一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地球具备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条件,与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有密切关系,其表现如下所示:热点二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2.特例分析 ①青藏高原成为高值中心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大气较洁净等。
②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热点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生在太阳大气层中不同位置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同,见下表。 里 外典 例 精 解例,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材料二:“嫦娥一号”奔月模拟图 注:①16小时轨道 ②24小时轨道 ③48小时轨道 ④12小时轨道 ⑤3.5小时轨道 ⑥127分钟轨道(1)图中共有几个天体(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C(2)“嫦娥一号”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彗星 D.卫星D (3)“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可能是(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的概念和分类。“嫦娥一号”属于人造卫星,在宇宙中运行时,也属于天体。第(3)题,根据已知地球的位置——夏至日附近,可判断图中D位于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并接近春分日,故D项最符合题意。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火星 B.火星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大 .火星昼夜交替周期与地球相近 D.火星顺时针绕太阳公转C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A 解析:由三大行星轨道的相对位置可判断:①为火星,②为金星。火星质量和体积均比地球小。火星昼夜交替周期与地球相近,火星和其它行星一样逆时针绕太阳公转。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例,3甲、乙为我国不同的两地太阳辐射图,图中虚线曲线为到达地面的实际太阳辐射。据此完成(1)~(2)题。(1)甲、乙两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 A.甲为海口市,乙为呼和浩特市 B.甲为拉萨市,乙为重庆市 C.甲为北京市,乙为银川市 D.甲为漠河市,乙为昆明市B (2)造成上题中乙地区实际太阳辐射比甲地区少的原因是(  ) A.海拔高,大气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B.海拔低,大气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C.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D.多明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C 解析:第(1)题,比较两图可知,甲图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说明受大气的削弱作用小;而乙图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小,说明受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故它们可能分别是空气稀薄的拉萨市和多云雾雨的重庆市。第(2)题,乙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这也是我国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少的地方。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技 巧 精 讲 技 巧 精 讲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因素(1)纬度:纬度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可降低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和成本,并能提高卫星的使用寿命。
(2)天气:晴天多,阴雨天、雷雨天少,有利于发射。
(3)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交通: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大宗货物。
(5)国防安全:如建在山区、沙漠地区、地广人稀的地区。
(6)其他:科技因素等。考 向 精 测 考例材料一: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材料二:发射载人航天的最佳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此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1)结合材料,分析载人飞船发射所要求的气象条件并分析原因。解析:可根据材料中发射载人航天的气象、气候条件分析晴朗天气、风速及雷电对飞船发射和飞行的影响。答案:(1)气象条件:天气晴朗,水平能见度好;无降水,发射前后无雷电活动;近地面及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风速较小。(2)中国飞船发射为何多选择在9、10月份?原因:晴朗的天气,大气能见度高,便于飞船的跟踪观测,也有利于发生意外时人员的搜救;较小的风速,可以使飞船沿既定方向稳定飞行;雷电可能影响飞船及其地面控制设备正常工作,导致飞船与地面的联系中断,使飞船飞行发生意外,因此要求发射期间无雷电。9、10月份,中国的北方正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天气晴朗、降水少、大气的能见度高、有利于飞船的发射。课内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御夫座流星雨于2008年9月1日拜访地球。据悉,此次流星雨的爆发时间是北京时间19∶37,爆发持续时间大概在15分钟左右。山东省天文爱好者可用肉眼观看流星雨。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天体的是(  )
A.飞机    B.流星雨
C.彗星 D.陨石C解析:A、D项均存在于大气层内,B项为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发生的自然现象,只有C项彗星符合天体的特点。2.在山东地区,人们要想获得最佳的观测效果,应选择的观测地点是(  )
A.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B.地势较高的郊外
C.人烟稀少的飞机场 D.灯火通明的工业区B解析:观测地点应选择在远离人口稠密地带且地势较高的地区,在这种地区观测时所受干扰(包括人工光源)较少。读太阳系八大行星图,回答3~6题。3.图中A星属于(  ) A.类地行星 B.巨行星 C.远日行星 D.地内行星A4.图中A~D四星的名称依次是(  ) A.木星 土星 火星 天王星 B.土星 木星 火星 天王星 C.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D.火星 土星 木星 天王星C5.原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因质量小,而被降为(  ) A.小行星 B.矮行星 C.星际物量 D.彗星B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之一是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因素与液态水存在有关的是(  )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合适的地球自转周期 ③地球上较厚的大气层 ④四季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解析:从八大行轨道图判断A为火星,B为木星,C为土星,D为天王星。火星属于类地行星。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日地距离适中,合适的昼夜更替时间及大气层的存在都使地球上具有适宜的温度及变化范围,使液态水得以存在。 北京时间2009年7月22日8∶00左右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日偏食现象,部分地区观察到日全食。据此回答7~8题。7.发生日全食时,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是(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全部 A8.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形区包括(  ) A.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B.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B解析:发生日全食时,月球的本影将太阳光球层挡住。利用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本影扫过范围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主要地形区包括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综合题 9.某年,美国纽约天文台于当地时间12月16日11时观测到一次太阳耀斑爆发,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以30万米/秒的速度向地球方向运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当年我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无法观测到此次耀斑爆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我国正处于夜晚,无法观测太阳 (2)当年出现的下列现象,据说与此次耀斑爆发有直接关系,是否可信?说出你的理由。   ①耀斑爆发时,纽约附近海轮上的罗盘指针曾一度失灵: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信耀斑爆发时,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磁场,导致“磁暴”   ②当年冬至,西伯利亚与我国南极中山站都观察到壮观的极光现象: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信极光只发生在极夜上空,此时南极为极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有:①纽约天文台观测的时间;②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现象是耀斑爆发;③高能带电粒子流的运动速度;④题干设问中的各个时间信息及地点信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此次太阳活动的时间及对地球的影响。课外能力检测(三) 地球在宇宙中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 2008年1月31日太阳系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王选星”,以表彰王选院士的巨大贡献。据此回答1~2题。1.“王选星”的公转轨道可能是(  ) B  2.“王选星”位于(  )
A.两颗巨行星轨道之间
B.远日行星和矮行星轨道之间
C.类地行星与巨行星轨道之间
D.两颗类地行星轨道之间C 解析:“王选星”为小行星,位于小行星带中,其公转轨道与其它行星相同,即呈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小行星带位于火星(类地行星)和木星(巨行星)的公转轨道之间。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的。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3~4题。3.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B4.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A解析: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故图中多年平均云量值越高,则表示该地阴雨天越多。由图可知,甲地数值为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的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丙地。乙地等值线向低值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该处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云雨量比两侧多。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飞船运行的轨道面与赤道面成42.4度交角。每90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时44分,太阳非常平静,航天员翟志刚走出“神舟七号”舱门,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下图是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5~8题。5.宇航员翟志刚出舱时,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  ) A.手中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B.阳光十分灿烂,天空蔚蓝 C.太阳照射下,船体明亮 D.众多流星,划过夜空 C解析:宇宙中没有大气进而不存在风和大气的散射现象,所以五星红旗不可能迎风招展,天空也不能呈现蔚蓝色,更不存在流星现象。6.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是90分钟,图示时刻地球上“180°经线”刚好正对着飞船轨道上的远地点。飞船绕地球一周后,正对近地点的经线度数是(  ) A.157.5°W B.22.5°W C.22.5°E D.157.5°E B解析: “图示时刻地球上180°经线刚好正对着飞船轨道上的远地点”,所以可以推出0°经线对着飞船轨道上的近地点。飞船绕地球一周用90分钟的时间,90分钟内,地球要自转22.5°,所以飞船绕地球一周后,正对近地点的经线度数为22.5°W。7.下列地区中,神舟七号飞船不经过当地上空的是(  ) A.松嫩平原 B.伊朗高原 C.澳大利亚大盆地 D.亚马孙平原 A解析:飞船运行的轨道面与赤道面呈42.4度的交角,即飞船轨道在南北纬42.4°之间,B、C、D三项都在这个纬度范围之内,只有松嫩平原纬度高,不符合题意。8.在神舟七号飞船上,航天员24小时中,能看日出、日落的次数最大值可能是(  ) A.1次 B.2次 C.4次 D.16次 D解析:飞船90分钟绕地球一圈,24小时绕地球16圈,最多通过晨线、昏线各16次,即看到日出、日落16次。 读“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分布图”,回答9~10题。9.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场主要建在本国领土的(  ) A.纬度较低地区 B.人口稠密地区 C.科技发达地区 D.海拔较高地区A10.世界各国大多采取向东发射火箭的方式将卫星送入轨道,主要考虑到(  ) A.地球自转方向 B.地转偏向力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A解析:由图中各国航天发射场的分布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本国纬度较低的地区,这样有较大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便于发射时,节省燃料和成本。各国采取向东发射火箭也主要是考虑发射速度问题。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向东发射火箭,火箭的相对速度大;相反,向西发射,相对速度小。 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图,回答11~12题。11.造成A、B两地太阳辐射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因素 B.天气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 B12.点C、D、E位于我国西北新疆地区,DE与C点相比,太阳辐射量较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 A.少 地形因素 B.多 地形因素 C.少 纬度因素 D.多 天气因素D解析:影响某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势因素,纬度因素和天气因素。图中A点纬度较B点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小于B,主要受天气因素影响。C、D、E中,D、E位于新疆天山南北两侧的盆地中,C位于天山。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C点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D、E,结合天山地区的降水情况可知,天气因素是主导因素。 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获得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下面的①、②和③、④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读图回答13~15题。13.图中序号代表的坡向正确的是(  ) A.①、③表示南坡 B.②、④表示南坡 C.②、③表示北坡 D.①、④表示北坡 B解析:注意图中信息,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比较数值即可。故选B。14.关于甲、乙两地冬至日昼夜长短正确的是(  ) A.甲地夜长约8小时 B.乙地昼长约8小时 C.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3小时 D.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1小时 C解析:冬至日赤道昼长为12小时,北极圈为0小时,昼长自赤道向北极圈递减,可以估算,故选C。注意不能利用①图或③图中有太阳辐射的时段来估算昼长或夜长,因为①③为阴坡,有太阳辐射的时间不等于白昼时间。15.图中a、b的值分别为(  ) A.16°48′、55°26′ B.18°20′、55°26′ C.18°20′、56°34′ D.16°48′、55°34′A解析 甲地正午12点时①坡的直接太阳辐射量为0,说明该坡与光线平行,可计算出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为其坡度;同理也可以计算出b的数值,b地太阳辐射量呈同心圆分布,说明此地太阳光线与山坡垂直,故选A。二、综合题 16.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材料一: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图像覆盖区域属月球高地,位于月表东经83°到东经57°,南纬70°到南纬54°,分布有大小不同的撞击坑和高低错落的玄武岩。材料二:正当“嫦娥一号”奔月成功之际,刚刚启动建设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将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后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材料三:目前,国际上公认理想的发射场是设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北纬5°的库鲁发射场。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显示,与地表相比,月表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月坑 ,其成因可能是(  ) A.流水侵蚀或陨星撞击 B.冰川侵蚀或火山喷发 C.地壳运动 D.陨星撞击或火山喷发 D(2)库鲁位于南美洲东北部的法属圭亚那地区,是法国的唯一发射基地,火箭发射时,应选择库鲁一天中的________(时段)。法国为何将卫星发射基地建在此地? 赤道地区,自转线速度大,可充分利用自转惯性,节省燃料和成本或增加有效载荷(提高卫星的使用寿命)。降雨之后(3)请在图中相应省区范围内填出我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太原市。(4)与我国已有的三个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除具有纬度低的优势外,还具有哪些优势条件?①濒临南海,有利于大型设备通过海运到达发射基地;
②火箭残骸落大海,降低造成危害的概率。解析:本题以热点“探月”事件为背景,全面考查了月球特征,航天基地选址等问题。第(1)题,月球缺少大气层,不存在流水、冰川等运动,所以月坑可能是陨星撞击坑,或是火山喷发造成的。第(2)题,根据库鲁的位置,可知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多对流雨。卫星发射应选择在一天中雨后时段,避开雷雨和云多的时段,便于发射和测控。库鲁位于5°N附近,自转线速度大,发射卫星时节省燃料。第(3)题,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第(4)题,文昌纬度最低,且邻海,是其他三地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