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中国近代史阶段线索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4-1927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7-1937 十年内战时期1931-1945 抗日战争时期1946-1949 解放战争时期/内战(1946年—1949年)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挺近大别山——战略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战略防御渡江战役——最后胜利三大战役——战略大决战解放战争时期转战陕北——战略防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4课【本课目标一】: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本课目标二】:了解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本课目标三】:知道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946.61947.31947.61948.9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30
万人430
万人1946年6月战略
防御由攻转守解放战争战略收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政策的变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变化的原因(背景)(1)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是为了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所实行的特殊土地政策;(2)抗战胜利后,减租减息政策已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3)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后,解放区的土改势在必行,以提高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3.土改的内容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4.结果(成效) 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5.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6.土改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人民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南京武汉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三大战役①决战的条件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国统区的饥民反饥饿游行示威1946.61947.31947.61948.9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30
万人430
万人1946年6月战略
防御由攻转守解放战争战略收缩想想看 首选哪里打?为什么这样打?谁指挥打?怎样打?打得怎么样?截断退路关门打狗锦州(1)、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
东北解放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想想看 辽沈战役之后,次选哪里打?为什么这样打?有何特点?三次“中间突破”刘邓大军粟裕军队 淮海战役我军最成功的战术是什么?刘邓大军分段歼灭(2)、淮海战役1948.11-1949.1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55万余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北各省的基础拓展延伸 结合《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请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3)、平津战役1948.11-1949.1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打中间毛主席给傅作义将军的亲笔信想想看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①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古迹。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土地改革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3.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渡江战役南京解放1949.4.23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人民解放战争争取和平
民主斗争2、全面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3、转战陕北4、挺进大别山5、三大战役6、渡江战役最后胜利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归纳1924年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影响,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共关系的启示。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6-1949三年内战,台湾分离利弊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希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AB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