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名师一号》地理配套课件:选修5课时1自然灾害概述(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名师一号》地理配套课件:选修5课时1自然灾害概述(中图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1-27 16: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走进高考 第一关:考点关 课时1 自然灾害概述 考 点 回 归 考点一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1.自然灾害形成必备的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________________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_______________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自然界异常变化遭到损害2.根据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与减灾系统的不同,将其分为地震灾害、________、气象灾害、洪涝灾害、________、农业和林业灾害等七类。地质灾害海洋灾害3.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人员伤亡、________、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财产损失4.自然灾害的特点对人类社会往往具有严重的________
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
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往往有________特征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危害性突发性渐发性区域性考点二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1.世界地震带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或土体结构________、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________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松软大3.热带气旋的源地主要分布在南北纬________水温较高的洋面上,热带气旋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有中国________、印度和________沿海、美国东海岸和________地区。
4.旱灾常发生在降水变化大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非洲、________洲和大洋洲发生频率高,其中________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5.寒潮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地区。5°~20°东南沿海孟加拉国加勒比海干旱半干旱亚非北半球中高纬度 6.风暴潮可以分为两类:台风(飓风)风暴潮和________风暴潮。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是中国、________、美国。
7. 世界主要灾害带有:一、环________灾害带,二、_________________环球灾害带。温带气旋孟加拉国太平洋北纬(20°~50°)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热 点 精 析热点一 自然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2.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3.海洋灾害4.生物灾害 指在农作物、森林、牲畜中暴发或流行的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热点二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如过度的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2.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典 例 精 解 例,1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C解析:考查台风风暴潮的分布和考生读图分析判断能力。根据图中可以看出台风风暴潮主要位于三个地段,一个是湛江的东部,一个是中山的东部,另一个是汕头的南部。(2)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B解析:本题考查对台风自然灾害的防御和考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风雨时不要躲在临时的建筑物旁边,临时建筑物的结构松散,容易垮塌造成伤害。 例,2读2008年9月22日9时,国家海洋局发布的“风暴潮预报(蓝色警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风暴潮主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该次风暴潮带来的危害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财产损失和人员失踪、伤亡(2)我国以潮差大著称的海湾是________。 杭州湾(3)除风暴潮外,图示海域还常发生的另一海洋灾害为________,易发生在________季。 赤潮夏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风暴潮有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之分,我国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风暴潮,北部沿海则主要受温带风暴潮影响,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技 巧 精 讲一、自然灾害形成的判断技巧 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诱因、客体、灾情三者缺一不可,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正确看待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但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许多自然灾害也可以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有益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三、自然灾害的连锁性 自然灾害连锁发生的特点是高考的关注点,要学会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自然灾害成因的关联性。如地震诱发的其它灾害: 四、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共同点:都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的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可诱使其发生;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而且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参与,一般发生在沟谷中。而滑坡发生不一定有水参与,也可能出现在山脊上。 考 向 精 测   考,例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图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1)~(2)题。 (1)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C(2)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 A解析: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与地质灾害相关的知识。要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观,需要两个要素:一是落差较大的陡崖,二是溪流流向陡崖。a图中虚线为山谷,但溪流背向陡崖流动;b图可能存在流向陡崖的溪流,但落差小;d图中虚线处为山脊线,没有溪流。甲处位于靠近山脊和陡崖的山坡上,可能发生滑坡现象,汇水线不从此处经过,因而出现泥石流的可能性小,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火山、地震不频繁。 课内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2008年,造成安徽省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雪灾 C.台风 D.洪涝 B解析:根据图形可以直观看出,造成2008年安徽省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雪灾。2.2008年底~2009年初,安徽省可能出现的突出自然灾害有(  ) A.洪涝 B.雪灾 C.台风 D.旱灾 D解析:2008年底,安徽省气温高于多年当月气温的距平值,而降水远小于多年当月降水距平值,所以降水较少,蒸发旺盛,逐渐演变形成严重的旱灾。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干旱,湘江等河流水位已大大低于历史最低水位,给许多城市的供水造成很大影响。有关部门预测长江流域的持续干旱,极易引发咸潮灾害。据此回答3~4题。3.咸潮一般发生在(  ) A.冬春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春夏季节 A4.当河流咸潮发生时,除造成淡水短缺外还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三角洲海岸侵蚀后退 B.地面沉降 C.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 D.发生赤潮 C3~4.解析:一般冬春季长江流域降水少,水量少为河流枯水期,易发生咸潮。当咸潮发生时,海水沿河上溯,地下水含盐量增加,造成水质型缺水,同时会加剧土地盐碱化。 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读表回答5~6题。5.从表中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可靠的是(  )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 C.X、Y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X、Y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A6.Y地因地震死亡人类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 A.Y地人口密度较大 B.Y地距震中较近 C.Y地的地震发生在夜间 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 D5~6.解析:X、Y两地震中距分别为5.8km、2.5km,故不可能在震中,因为震中距表示该地距震中的远近;震级是表示能量大小的,震级越大表示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在5级以上都属于破坏性地震;一般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大,但不能反推,因为地震破坏大小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震中地质构造、地震发生时间、当地人口、经济都有关。一般深夜地震,由于人员都在室内而危害较大。印度中部不可能处在板块边界地带。 二、综合题 7.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地形条件看,泥石流多发地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请你指出泥石流多发地所处的高原或山脉的名称,并说明山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答案:欧洲南部有阿尔卑斯山,欧洲、亚洲分界处有乌拉尔山,亚洲中部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等,北美西部有落基山,南美西部有安第斯山等。原因是①山地坡度陡,泥石易被雨水冲走。②山地风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物质多等。 (2)从降雨条件看,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小雨时,地表泥石不能被雨水带走,泥石逐渐积累。一遇暴雨,积累的泥石便随水而下,形成泥石流。 (3)图中A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山脉分布区,但为什么这里是泥石流多发地? 答案:
①这里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
②在干旱地区,往往降雨变率大。
③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缺乏。(4)图中B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地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B地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水流; ②B地冰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松散物质。 解析: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陡峭的沟谷;②大量松散的堆积物;③充足的水源。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地表起伏大,因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多,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松散物质,一旦遇到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课外能力检测(四十三)   自然灾害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1~2题。1.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解析:海水养殖业应选择在海水中,根据图例,①、②、③地应排除,④地位于浅海,有暗礁、沙滩,宜于鱼类繁殖,故选D。2.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 C解析:甲为冲积、海积平原,地势低平,面朝海洋,应特别注意防范海潮侵袭,应选C。 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选择1990年后的时间段,即可直观看出两线均在上升。4.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A解析:我国东部多为平原或丘陵,在降水强度大的情况下,泄洪较缓慢,淹没土地从而造成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A解析:该地形区河湖密布,河流水位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6.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B解析: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具有“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的特点,应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综合题 7.读长江水系图及图中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资料A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过度放牧(2)资料B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蓄水能力降低,调节功能减弱围湖造田(3)资料C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减少,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乱砍滥伐森林(4)1954年和1998年该流域都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但1998年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比1954年大得多,而人员伤亡(1954年因灾死亡3.3万人,1998年因灾死亡1320人)、大堤决口数量和淹没范围都小得多,试分析原因。 答案:防洪工程发挥了作用,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有效的抗洪抢险,故造成人员伤亡、大堤决口数量和淹没范围小;中下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资产密度加大,所以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既能引发自然灾害,又能防治自然灾害。 第(1)题,A反映的问题位于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第(2)题,B 反映的区域湖泊面积90年代比50年代大大缩小,结合当地人类活动可知与围湖造田有关。 第(3)题,由于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A、B、C三种问题的产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主要后果是导致中下游河床淤积,洪涝灾害多发。 第(4)题,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相同。8.(2008·海南)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答案:(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答案: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解析:我国洪涝灾害是多发灾害之一,经常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考查本知识点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这一灾害的形成、原因、防御措施,为生产、生活服务。 第(1)题,形成洪水灾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和地形两个因素,而本次大洪水主要是从气候方面考虑。 第(2)题,减少洪涝灾害,只要降低河流的水位就行,而蓄洪区分洪、水利枢纽工程、入海新河道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