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名师一号》地理配套课件:选修5课时2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与减灾(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名师一号》地理配套课件:选修5课时2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与减灾(中图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1-27 16: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2张PPT。课时2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 防灾与减灾 考 点 回 归  考点一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中国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1)地震灾害:分布很不均匀,呈明显的____状分布。带(2)泥石流灾害的分布:云南省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________、陕西省南部________山区、甘肃省白龙江流域、辽宁省________山地和西藏自治区________山地。
(3)滑坡灾害分布:云南、________、贵州等省区,以及________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西部秦巴东部喜马拉雅四川黄土2.中国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1)中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干旱和洪涝等。
(2)我国受台风影响较大的省区有________、海南、________、台湾、福建等。台风寒潮广东浙江(3)寒潮灾害发生最强的月份是________,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基本是自北向南逐渐________。
(4)旱灾在我国的四个多发中心有:________、华南、西南和________地区。我国的干旱多为________,________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3~4月减弱华北江淮春旱夏、秋东部________,西部________;
沿海多,内陆少;
平原多,高原山地少
(5)洪涝
灾害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季风气候和________多少地形3.中国的海洋灾害 (1)中国的海洋灾害主要有________、灾害性海浪、赤潮等。________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2)影响我国的
风暴潮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________季节
温带气旋风暴潮:________季节风暴潮风暴潮夏秋春秋4.中国的生物灾害 (1)严重危害中国农业和林业的害虫有________、水稻螟虫、黏虫、松毛虫。
(2)蝗灾发生与________关系十分密切。
(3)________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
(4)________是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蝗虫干旱水稻螟虫松毛虫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地震灾害主要发生在________以西、华北及
 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大江、大河的______
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旱灾以西北、______、
 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部最为严重
海洋灾害以________海域最突出
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________
 阶梯,特别是阶梯过渡地带(1)表现东经105°中下游平原华北东海第二级①________
②东南沿海灾害区
③东部灾害区
④________
⑤西北灾害区
⑥青藏高原灾害区(2)自然灾害分区海洋灾害区中部灾害区考点二 防灾与减灾 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有:________、灾害预报、防灾、________、救灾和________。灾害监测抗灾灾后重建2.应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自然灾害________、监测和评估中起重要作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预测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热 点 精 析热点一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1)台风与寒潮的对比分析(2)旱灾和洪涝的对比分析3.中国主要的海洋灾害——风暴潮 4.中国的生物灾害 5.中国自然灾害分区热点二 防灾减灾 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1)方针
①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②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2)手段(3)对策
①建立灾害管理系统,以观测、分析、统计、评估和管理灾情,明确各部门职能,成立国家减灾中心。②实施减灾策略,具体有:
a.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
b.大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
c.实行减灾分区管理。
d.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
e.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意识。
F.加强国际合作。(4)成就
①先后成功抗御多次重大灾害,降低了灾害损失。
②制定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法律法规。
③建设了一些重大减灾项目工程。
④开展了有效的国际减灾合作。2.地震、台风和洪水的防避(1)地震的防避(2)台风的防避(3)洪水的防避3.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典 例 精 解例,1(2009·海南)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答案: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解析:风暴潮是由海洋强风引起的浪涌海岸现象。在热带沿海地区的风暴潮主要是由强烈的热带气旋(或台风)造成的。(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答案: 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解析: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夏秋时节频受台风影响。联系课本知识较易解答此题。 例,2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答案: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以及考生读图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示的经纬度确定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位于辽东丘陵,植被覆盖较好,因此该河流的水量、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特征就可答出。(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解析:本题考查干旱、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技 巧 精 讲一、东部灾害区成为我国重灾区的原因 1.这里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洪水、暴雨集中。 2.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影响较多,北部有旱灾和虫灾。 3.灾害种类多。4.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频发。二、华北地区是我国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其形成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三、长江流域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其水文灾害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图解其原因如下 四、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自然环境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考 向 精 测   考,例读我国近几年洪涝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说明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台风侵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洪水灾害成因的分析。第(1)题,考查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学生应结合图示分析,图中展示出东南沿海台风登陆较多,因而可推判出,台风侵袭是形成沿海洪涝的主要原因。(2)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准静止锋长期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解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产生的气象原因,应从天气系统方面去分析,该区主要受准静止锋影响。(3)从自然因素分析形成东北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答案: 夏季锋面雨的影响,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解析:分析东北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洪灾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天气系统、地形方面分析。(4)如图所示,近些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 答案: 河流中上游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剧增,加大了因暴雨而酿成洪灾的可能性。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和人们大量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对河流的调洪、蓄洪能力大大减弱,加重了洪涝灾害的程度。 解析:要求学生从总体上分析影响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要根据各洪灾区的共性特征。 课内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2009年11月10日~11日受寒潮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幅度降温,许多地区寒风凛冽、雪花飞扬。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山东、台湾、海南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D2.对于华北南部地区来说,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  ) A.冬半年     B.春末夏初 C.秋季 D.秋末冬初 D1~2.解析: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的急剧降温,对我国北部地区影响大,南方受其影响则较小。华北南部地区以旱作农作物种植为主,秋末冬初突然爆发的强冷空气对晚秋作物影响极大。 二、综合题3.下图A、B为两个潜在的滑坡山体等高线示意图(两图比例尺相同,等高线单位:米)图中粗虚线为滑坡面与山坡面交线投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图________表示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图A所示山体比较陡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图A虚线最多经过了800~1300米共6条等高线,高差大于500米,图B虚线最多经过700~900米共5条等高线,高差稍大于200米。由于两图比例尺相同,二者图上距离相当,水平距离相同,而高差图A大于图B,则图A山体的坡度大于图B山体的坡度。山体越陡,越易出现滑坡,故图A表示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2)可能诱发滑坡的自然或人为因素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雨(可以增加滑坡体的重量,降低滑动面的摩擦系数)地震(可以导致滑坡体失稳) 在滑坡体上进行工程施工(改变质量分布) 河流切割或人为破坏了滑坡体下部(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山体滑坡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震使山体破碎,河流切割使山体下部承重面减少,暴雨使滑坡面重量增加、下滑力加大等;人为原因有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等。(3)人类预防滑坡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确定潜在的滑坡位置 ②切除滑坡体下部 ③加强对滑坡体的观察 ④将滑坡体表面用水泥固结 ⑤锚固山体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A解析:采取的预防措施,首先应确定滑坡潜在的位置,并加强监测,同时对有滑坡危害的山体,还可以采用工程措施来锚固山体。 4.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________流域、_______________平原;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春旱常出现在_______________平原,伏旱常出现在______________平原。 珠江黄淮海(华北)黄淮海(华北)长江中下游(2)我国旱灾多发生在气候比较湿润的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强弱和进退变化易造成干旱灾害 (3)旱灾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损失有哪些? 答案: ①使农作物减产或绝产; ②水上航运中断; ③水力发电减少; ④城乡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短缺等。 (4)为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应以________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搞好植树造林和________工作,并进行江河整治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预防水土保持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旱灾的成因、分布、危害及减轻旱涝灾害的措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不稳定的影响,多旱涝灾害,搞好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进行江河整治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 5.2008年1月10日民政部公布了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情况,全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其中70%以上是气象灾害造成的,而且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台风移动路径图的绘制,主要借助______________。(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RS)解析:本题以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及防灾减灾措施。第(1)题,对于台风移动路径图的绘制,可以借助卫星遥感技术;(2)对于台风中心位置的准确定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理信息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解析:对于台风中心的定位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3)在图示各种灾害中,影响或危害最具全国性的是________。 暴雨解析:从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暴雨最具全国普遍性;(4)为了减轻洪灾的损失,你认为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还林、还草,修筑堤坝,疏浚河道等; ②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③充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报、监测等。 解析:,防灾减灾降低损失可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课外能力检测(四十四)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与减灾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1~2题。 1.该地理现象是(  ) A.地震      B.台风(或飓风) C.赤潮 D.梅雨 B解析:读图可知,该地理现象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并且路径由海洋到陆地,可判断为是台风。2.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  ) A.东南亚 B.中美洲 C.孟加拉湾 D.几内亚湾 D解析:台风多出现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但赤道附近因为没有地转偏向力,故台风很少;几内亚湾在赤道附近,所以出现频率最小。 下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某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图中反映的灾害最可能是(  ) A.暴风雪 B.飓风 C.水灾 D.沙尘暴 D4.该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砍伐森林 B.过度垦殖 C.温室效应 D.大水漫灌 B5.对灾害严重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落基山区 B.土壤——红壤 C.植被——干草原 D.土地利用——乳畜带 C3~5.解析:根据图中灾害所发生的区域判断,它多发生在落基山以东和中央大平原之间,可以判断它为沙尘暴。由于该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过度垦殖是产生沙尘暴的主要原因,该区位于中央大平原西部,降水稀少,以草原为主。 二、综合题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农业信息网2008年7月17日报道:4月中旬以来,武威市南部山区、北部川区出现了严重春夏连旱,民勤县持续83天,凉州区73天未出现≥5.0毫米的有效日降水,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7成。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答案: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2)图中A、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答案: 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C地主要为冬旱。原因: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此地区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形成冬旱。 (3)我国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答案: ①地石灰岩广泛分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②为海南岛,其中部为山地,中央高四周低,河流径流快,而且河流比较短,使当地地表水缺乏。 (4)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造成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 干旱灾害在我国分布地区广,但分布不均,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危害较严重。在时间上,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有时持续时间较长。原因:我国主要为季风气候,夏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我国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以及年际变化较大等。 解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与降水的多少密切相关;A、B、C三地干旱的原因不同,它们出现的季节也不同;干旱的情况不仅取决于降水量,还取决于该地对水的需求量和水资源的损失量。 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009年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材料二:中国部分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 材料三:淮河水系图 (1)“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多选)(   ) A.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 B.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 C.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 D.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ABCD解析:主要从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方面分析。(2)材料二中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工程的主要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北”防护林体系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解析:从图中看,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分布在我国主要的风沙危害区,它的作用主要是应对风沙危害,在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还兼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是____________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其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对防止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自然灾害起作用。 长江防洪体系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洪水水土流失解析: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山地丘陵区,这里山高坡陡,年降水量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它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该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是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4)据材料三淮河水系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答案:支流众多,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解析:主要描述其支流情况。(5)分析淮河流域成为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答案: ①气候: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暴雨频繁;位于我国南北方过渡位置,既有南方降水持续长的特点,又有北方暴雨集中的特点。②地形:地势落差小,中下游地势平缓,排水不畅。③水系:支流众多,每逢暴雨,各支流洪水均汇入干流。④河道:中上游的许多河道弯曲狭窄;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泥沙淤塞河道,下游缺少通直的入海河道。⑤人类活动:上游地区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泽湖泥沙淤积,湖底抬高。 解析: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区、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的产生,既与气候、地形地势等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6)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防御淮河水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案: 生物措施:在中上游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工程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新的入海口,疏通河道,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技术措施:通过卫星监测,及时预报暴雨的发生和水情状况。 解析:淮河水患治理措施要因地制宜,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措施。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7月28日,第8号台风“凤凰”越过台湾海峡在福建省福清市登陆,登陆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如下图。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凤凰”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作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凤凰”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使“凤凰”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大降低。材料二: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高强度风暴中各种力的合力,发现只要合力有细微的改变,就能改变风暴的走向,并公布了可令飓风减弱及改变其趋向位置的方案,以防止惨剧的发生。下图为美国驾驭飓风技术演示图。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答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政府组织得力,采取了防范、避险措施,效果显著。 解析:该题以台风“凤凰”为背景材料,结合新技术设想,综合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防御及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第(1)题,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是由于防御措施得力。(2)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驾驭飓风技术”的科学性答案:通过改变飓风及其周围局部大气的物理状况,来改变飓风的速度和方向,达到控制飓风的效果解析:由“驾驭飓风技术演示图”可知,其技术环节主要是①播撒碳微粒;②吸收太阳能,加热周围空气;③转向。(3)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台风有哪些优势?答案: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优势。 解析:气象卫星运用的是遥感技术,它具有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