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虞美人》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虞美人》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6 14: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虞美人词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受古典诗词音韵的美妙。
2、了解李煜,细心体会李词感伤长愁的特点。
3、理解本文“化抽象为具体”的艺术手法。学习目标
南唐李后主???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知人论世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974年11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 “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7月初7,在他41岁生日之夜,令歌伎演唱《虞美人》词,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词中帝 亡国君题 解虞美人: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垓下,听四面楚歌,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消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故创制词曲。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不能忍受。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的宫殿。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的美好对他来说是一种讽刺和感情上的折磨,所以他面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极端愁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品诗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具体指什么?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等等。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再一,又一。
囚居的小楼昨夜又吹来了东风,预示着又一个难熬的春天到了。
“又”字写出了囚禁生活的痛苦漫长。时间流逝,人生无望的绝望和悲哀。(1)解释含义 。  
(2)放入原句并描述景象。
(3)艺术技巧及表达效果。  
(4)所表达的情感。
表现怀念故乡、
怀念亲人的主题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昔:一国之君 安富尊荣
今:亡国之君 忍辱蒙羞 对比“改”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6、结尾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问、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7、列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 愁。 ——秦观《江城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悟诗诗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小结
全词56个字,通过对比、设问、比喻等艺术手法,表达了李煜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离家之痛等愁情。阅读李煜的《浪淘沙》一词,完成1—2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效果校验:1.对这首词文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残,实际上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B.“五更寒”既指自然气候的寒冷,也比喻作者内心的凄凉悲哀。
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客人的身份。
D.“无限江山”和作者另一首词的词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所指的地方一样,都是指南唐山川。
C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结尾以水流花落、春去人逝的慨叹作结,抒发了亡国的悲哀。   B.词中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全诗只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就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的。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泛引用。
D.诗中运用白描、对比等手法。语言精炼生动,富有感染力。B我想说
我愿在那浸染了西风的落寞归路上,他能一路好走,魂归那故时南唐,会心一笑,风发意气,挥腕再提一联绝唱,临风在击一节长歌,快意酣然。终不必,再垂泪伤怀。 感谢大家与我们一同走过李后主的如画江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