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质量为m0=20kg、长为L="5" m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5.将质量m="10" 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v0="4" m/s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水平抛射到木板上,小木块与木板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 )
A.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B.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
C.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D.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
3.如图甲,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t=0时,车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平板车足够长,则物块运动的v?t图象为( )
A.B.C. D.
4.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当F<2μmg时,A. 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C.当F=2.5μmg时,A的加速度为0.25μg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0.5μg
5.一长轻质薄硬纸片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质量均为1 kg的A、B两物块,A、B与薄硬纸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则
A.若F=1 N,则物块A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B.若F=4 N,则B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 N
C.若F=8 N,则B物块的加速度为
D.无论力F多大,A与薄硬纸片都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A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铁块B,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给铁块施加一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作用力F,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μ?1>μ?2,则一定是木板A先相对地发生滑动,然后B相对A发生滑动
B.若μ?1mg>μ?2Mg,则一定是木板A先相对地发生滑动,然后B相对A发生滑动
C.若铁块B先相对A发生滑动,则当A、B刚发生相对滑动时,F的大小为μ?1mg
D.若木板A先相对地发生滑动,则当A、B刚发生相对滑动时,F的大小为mg(μ?1-μ?2)(m+M)/M
7.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均为m=10kg,不计A的大小,B板长L="3" m。开始时A、B均静止。现给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B与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和μ2=0.1,g取10m/s2。
(1)若物块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的初速度多大?
(2)若把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让A仍以(1)问的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则A能否与B脱离?最终A和B的速度各是多大?
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2.0 m、质量M=3.0 kg的木板。一个质量m=1.0 kg的小物体放在离木板右端d=0.40 m处,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10 N,为使木板能从物体下方被抽出,此拉力作用不得少于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
1.A
当F比较小时,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t;
当F比较大时,m2相对于m1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1:,μ、m1、m2都一定,则a1一定.
对m2:,a2是t的线性函数,t增大,a2增大.
由于,则两木板相对滑动后a2图象大于两者相对静止时图象的斜率.故A正确.
故选:A
2.A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m与之间的摩擦力为,所以,所以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板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x,,解得,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故选A
3.C
小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根据物体与车的动摩擦因数可知,物体与车的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为2m/s2,因此当车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时,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动力,相反则受到滑动摩擦阻力.根据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则有:当0-8s时,车的速度大于物体,因此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动力,则其加速度为2m/s2,
同理,可得:当,当8-16s时,车的速度小于物体,因此物体受到滑动摩擦阻力,则其加速度为2m/s2,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BD
A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因为,所以B相对地面先开始滑动,当B恰好相对地面滑动时,此时的来为,继续增大拉力,AB才会相对滑动,设AB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拉力为,AB的加速度为,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可求;
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可求。综上分析可得当,B相对地面滑动;当时,AB相对地面都静止;当时,A相对B滑动,故A错误,B正确。
C.当时,AB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将AB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解得,故C错误。
D.对B受力分析可知其所受的合力的最大值为
,
即B的加速度不还超过0.5,故D正确。
5.BD
A与纸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B与纸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A、,所以AB与纸板保持相对静止,整体在F作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故A错误;当B刚要相对于纸板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对整体有:,即达到4N后,B将相对纸板运动,此时摩擦力f=2N;则对纸板可知,纸板受到A的摩擦力大于B的摩擦力;故A和纸板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则可知,当拉力为8N时,B与纸板间的摩擦力即为滑动摩擦力为2N,此后增大拉力,不会改变B的受力;其加速度大小均为,故BD正确,C错误;故选BD。
6.CD
A和B谁先滑动关键看二者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而不是看摩擦因数的大小;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铁块B先相对A发生滑动时F的大小;B相对于A滑动时,二者的加速度关系为aB≥a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F大小.
要使A相对地面发生滑动,则B给A向右的摩擦力必须大于地面给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若B未滑动,A先发生相对地面滑动,则,这种情况下,A错误;若B滑动后,A发生相对地面运动,则,即,这种情况下,一定是B先滑动,后A再开始滑动,B错误;若铁块B先相对A发生滑动,则当A、B刚发生相对滑动时,此时拉力刚好等于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即,C正确;若木板A先运动,B相对于A滑动时,二者的加速度关系为,即:,整理得:,所以当A、B刚发生相对滑动时,F的大小为,D正确.
7.(1)m/s;(2)没有脱离,m/s
(1)A在B上向右匀减速,加速度大小a1=μ1g ="3" m/s2,(2分)
木板B向右匀加速 a2== 1m/s2,(2分)
由题意,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滑到B最右端时和B速度相同,设为v,得
时间关系(2分)
位移关系(2分)
解得m/s;(2分)
(2)木板B放在光滑面上,A滑上B后加速度大小仍为a1=μ1g ="3" m/s2,(1分)
B向右匀加速的加速度= 3m/s2,(1分)
设A、B达到相同速度时A没有脱离B,由时间关系(2分)
解得m/s(1分)
A的位移m(2分)
B的位移m(1分)
由m可知A没有与B脱离
最终A和B的速度相等,大小为m/s (1分)、
8.t1=0.80
木板要抽出,并不需要拉力一直作用到抽出,只需要作用到让M获得足够的速度,在拉力撤去后,能自己运动出来就行,因此,M的运动就分两个阶段,一:是在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的加速阶段.二:是在摩擦力作用下的减速阶段.
设拉力作用时间最少为,抽出用的总时间为t,m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m的加速度大小
撤掉F前M的加速度大小
撤掉F后M的加速度大小
则有:
m与M速度相同时刚好抽出,则
由上两式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