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
杞人忧天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新知讲解
杞(qǐ)人 身亡(wú)所寄
中(zhòng)伤 躇(chú)步跐(cǐ)蹈 舍(shì)然大喜
字词梳理
看谁说得对
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不懂的词句,大家分析。
疏通文意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 亡 所寄,
废寝食者。 又有忧 彼 之所忧者,因 往 晓 之,
曰:“天,积气 耳,亡处亡气。
担忧
崩塌坠落
“亡”通“无”,没有
依托
身子,指自己
担心
他
的
……的人
就
前往
开导
他
聚积的气体
罢了
地方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崩塌地坠落,自己没有所依托(的地方),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担心他的所担忧的人,就前往 开导他,说:“天,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体。
新知讲解
那
若 屈伸 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 积气, 日月星宿,不当 坠耶?”
晓 之 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 者
你
弯曲伸展
为什么
行动停留
整天
如果
聚积的气体
星辰
应当
吗
开导
的
……的人
呢
也
发光闪耀
……的事物
你弯曲伸展呼吸,整天 在 天空中活动,为什么担忧天蹋地坠呢?那人说:天如果是聚积的气体,日月星辰,不(就)应当坠落(下来)吗?开导的 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的能发光的事物,
新知讲解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即使
也
那
伤害
聚积的土块
四方
充满
你
踩、踏
奈……何:拿……怎么办
行动停留
为什么
它
即使坠落,也不会有所伤害。那人说:地坏了拿他怎么办?开导的人说:地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行走跳跃,整天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忧它坏呢?
新知讲解
其人 舍 然 大喜,
晓之者 亦 舍然大喜。
那
“舍”通“释”,解除、消除
那个人消除疑虑, 非常高兴,
非常
……的样子
开导的人也消除疑虑非常高兴。
开导的人
也
新知讲解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课文精读
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活动在天中,不用担心。
课文精读
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大地会塌陷下去。
4.“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学生用原句回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课文精读
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
5.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精读
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课文精读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寓意)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课文总结
课堂总结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国诸子百家著作虽然年代很远,却是孩子们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个哲理,严肃认真,催人深思,让人感悟现实,体会人生。这就是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对于战国时的环境,杞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我们今天的环境和污染,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以小组为单位,写一段现代版《杞人忧天》的小短剧。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寓言四则(第三课时)
《杞人忧天》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列子》等有关的文学常识。
3.理解本文的寓意,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这则中国古代的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一、资料助读【学生快速阅读材料,了解作品相关信息。】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二、字词梳理
杞(qǐ)人 身亡(wú)所寄 中(zhòng)伤
躇(chú)步跐(cǐ)蹈 舍(shì)然大喜
三、读通全文,理解全文的含义
1、先是教师范读,展示课件,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并且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接下来让学生大声地读,要求字正腔圆。
2、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接下来用幻灯片对学生进行检测:
3.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然后组内交流。
四、整体感知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学生用原句回答】
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讨论后明确: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活动在天中,不用担心。
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讨论后明确: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大地会塌陷下去。
4、追问:“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学生用原句回答】
明确:“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6.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
7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寓意)
讨论后明确: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五、课堂小结: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国诸子百家著作虽然年代很远,却是孩子们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个哲理,严肃认真,催人深思,让人感悟现实,体会人生。这就是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作业布置
对于战国时的环境,杞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我们今天的环境和污染,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以小组为单位,写一段现代版《杞人忧天》的小短剧。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七、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