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编辑指导思想
本科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把握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完成一件高质量的艺术作品非常重要。正是有了这些精心设计比例关系,人民才创造出一件件艺术精品。完美的比例关系还能够帮助艺术家合理地传达出准确并富有美感的信息。引导学生认真感悟比例在美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比例最早出现在教学中,美术中的比例是指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在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都存在着比例,不同尺寸和数量的变化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
本科除了注重学习美术中比例的知识概念,还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反思的学习过程。教师要认真体会教材编写意图,为学生设计思考、讨论、体验、探究、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大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实践,逐渐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第13页首先展示的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它是中国山水画的典范。虽然画中的比例没有数学中的那样精确,但是山、石、树、人、物的大小对比,使人顿感山之雄伟。在中国画中,早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绘画法则,正是有了这种源于人们意念中的比例关系,我们才能在尺幅之间收录雄奇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欣赏此画时,重点放在欣赏大与小对比产生的空间感上,使学生对比例有初步认识。
教材第14页展示了巴黎圣母院,这座建筑运用“黄金分割比”的经典建筑。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学习活动。欣赏、分析、感受其比例的美感。
第15页是对“黄金分割比”的体验、实践和评价环节。尝试找出艺术作品中存在的“黄金分割比”,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围绕艺术实践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通过多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空间知觉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大多数学生知道比例来源于数学,甚至有些学生知道“黄金分割比”的比值约为0.618,但是,他们对于生活和艺术作品中蕴藏的比例关系知之甚少,对于怎样运用这些比例知识也不是很清楚。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理解和运用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仍存在一定难度。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比例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呢?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迁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从比较两件物品,找出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入手,再以一件艺术作品或生活中的物品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其中蕴藏的比例关系,以此降低本科的难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并运用比例的形式美法则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比例的美感。知道“黄金分割比”学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运用“黄金分割比”美化自己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以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学“黄金分割比”的知识,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比例这一形式美法则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意识,树立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学者分析:
该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了解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感受“黄金分割比”的美,并能够找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黄金分割比”。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进行艺术实践。
解决措施:
1、测量0.618。
2.先找0.5,再找0.6,多一点0.618。
教学过程:
兴趣导入:
教师:同学我们马上要告别小学阶段的学习了,我们如何记录我们这一美好时刻?
学生:照相!
教师:同学们的建议真好!我们相互拍照吧?
背景是我们大庆特有的雪景,你会把人物照在哪个位置?
学生:1.把人物放在正中间。2.把人物放在偏右的位置上?(运用媒体拖拽、拍照功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观察两张照片的区别。)
教师:哪张更专业拍得更漂亮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引出课题。
解释黄金分割比:
数学中的黄金分割比0.618.(把一支铅笔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6份,就是十分之六,即0.6。0.618就是比0.6多一点。)
美术中的黄金分割比。(是指美术作品中局部与局部、局部高度与整体高度之间、局部宽度与整体宽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运用媒体的重点符号批注引起学生重视。)
三、欣赏名作
1、“溪山行旅图”
教师:这幅作品主要描绘了什么?
学生:山、树、瀑布、还有山路。。。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这幅作品中还有四匹骡子和两个人物呢?由于作品需求把他们画的特别的小,(运用媒体放大功能将它们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更仔细的观察画面,争强学生的好奇心理。)
教师:古人以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比关系例来展示风景画。古人是如何运用黄金比例进行绘画创作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下分析。
(1).山的高度与整幅作品的高度的黄金分割比。来突出山高大雄伟。
(2).局部中山下画面的黄金分割比练习,树尖到路沿与山下面局部之间的黄金分割比。
(3).局部宽度与整幅作品宽度之间的黄金分割比练习,作品中右边小山的宽度与整幅作品宽度的黄金分割比。
学生:运用基本形横线、竖线快速找出黄金分割比。
教师:小结,通过《溪山行旅图》3个练习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比在绘画中作用,运用对比的手法,豆人与丈山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山的高大雄伟。这幅作品,描绘了山的高大雄伟,飞流直下的瀑布,茂密的树,缓缓而行的人们,还有驴蹄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自然风景画。
2、“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尖塔高耸,尖形门大窗户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1).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第14页《巴黎圣母院》的黄金分割比。找出巴黎圣母院主体与塔楼高度的黄金分割比。明确局部高度与整体高度之间的黄金分割比。
(2).运用聚光灯主要集中在最高处塔楼处,找塔楼的黄金分割比,找到塔楼局部高度与塔楼高度的黄金分割比。明确局部高度与局部高度的黄金分割比。
(3)运用显露器快速换到下一个练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效率。练习巴黎圣母院最下面门的黄金分割比,有两个黄金分割比,左边两个门或者右边两个门的宽度与整个巴黎圣母院宽度之间的黄金分割比。
学生:运用基本形横线、竖线快速找出黄金分割比。
教师小结:《巴黎圣母院》建于1163年,建造时完全运用黄金分割比进行建造,给人以节奏感、韵律感。它的地位在历史价值上无与伦比,也是最辉煌的建筑之一。
3、“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瓷罐的黄金分割比练习。
(1).画出瓷罐的黄金分割比。
(2).画出瓷罐装饰图案的换进分割比。
学生:运用基本形横线、竖线快速找出黄金分割比。
教师小结:马家窑文化大约是在四五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在运用黄金分割比例,可以说黄金分割比是最美的比例。给人以节奏、活泼、动感之美。
解疑、掌握正确的照相方法:
(1).运用黄金分割比照出更专业的照片,明确正确的照相方法。学生:把人物放在正中间是错误的,把人物放在偏右的位置是正确的。
(2).学生疑问:老师0.618可以用直尺测量出来吗?教师:当然可以,你是一个仔细认真的好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掌声必须鼓励。
(3).学生疑问:老师黄金分割比一定在右边吗?左边也可以吗?教师:当然可以,教师演示人物在左边右边的构图。让学生直观感受黄金分割比区别。
教师:黄金分割比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我们教室中就有很多例如:剪刀、白板笔、手机等比例处处有黄金分割比之美。你还发现那些有黄金分割比?学生:门、书、窗户等等。
欣赏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比:
通过视频欣赏展现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比,开拓学生视野。
作业要求:
折剪瓶子通过视频快速了解折剪瓶子的要点,提高学习效率。剪出你喜欢的瓶子。
7、学生制作:
(1)、剪出自己喜欢的瓶子形状。
(2)、装饰设计方式:选用绘画形式,黏土粘贴形式或剪纸形式进行装饰。装饰内容:花卉类、动物类、人物类、风景类、简单基本型类进行选择性装饰。色彩装饰:选用同类色装饰,或对比强烈色装饰。
8、作业展评:
评选优秀作业,评出最佳创意奖,优秀作业奖。
9、课外拓展:
未来的瓶子是什么样子呢?打开思维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