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1
周次
9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应用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手段
与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引用故事,激发兴趣
课件:这几天,四舍五入被人狠狠批评了几次,一直闷闷不乐的。数学王国最有智慧的山羊伯伯看到了,问是怎么回事,四舍五入向山羊伯伯哭诉:一次,有人要运624千克粮食,每袋装100千克,我一想624÷100=6.24≈6,所以拿了6个袋子,最后袋子不够,这人骂我没用,还有一次有人要把200张纸订成每本12张的本子,我一想200÷12=16.66……≈17,按说可以装17本,最后只装订成16本,这人也骂我没用。我是不是真的很没用呢?
同学们,你认为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其实,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来求商的近似值,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就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取商的近似值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样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引导学习“进一法”
a出示例12,指名读题。学生尝试解答。指名说说想法。
b指名板演。问:6个瓶子能够装下2.5千克香油吗?为什么?需要几个呢?
师:像遇到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就不能按“四舍五入”进行取值了,无论够不够4都得进一,这样的方法叫做“进一法”。(板书)
2)? 引导学习“去尾法”
a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师巡回了解。
B问: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那么需要什么方法去商的近似值?能够用进一法吗?
C介绍“去尾法”
3)?举例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进一法”?什么时候用“去尾法”。
(三)、巩固练习
1)? 独立完成做一做。指名说思路,集体交流。
2)? 解决导课故事中四舍五入应该怎么办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吗?他应该找谁帮忙?
3)? 练习六7题
(四)课堂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推荐作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5÷ 0.4=6.25(个)≈ 7 (个) 进一法
2.5÷1.5=16.666……(个)≈ 16(个)去尾法
考点
进一法
去尾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