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国际学校高二岳麓版选修一 历史第6课 王安石变法 课件4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国际学校高二岳麓版选修一 历史第6课 王安石变法 课件45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7 14: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五代十国形势图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
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消极影响?
问题1: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
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增设官
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战辽西夏多败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权 钱 兵
加强中央集权
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战争赔款
——必要性
什么措施导致什么现象形成什么局面?
呦?他怎么也当官了啊
130万
宋初军队
宋中军队
军费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年代 收入
(单位:贯) 支出
(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商税 450万(贯) 1975万(贯)
酒税 428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
范仲淹(989一1052)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宋英宗之子。1067—1085年在位,曾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宋神宗(1048—1085)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变法精神”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
王安石性格分析:
王安石最打动人心的就是他的三不足精神:
天命不足畏——规律要把握;
人言不足恤——民意要倾听;
祖宗之法不足守——改革要渐进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4、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启用王安石变法




1、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2、庆历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书
材料二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三 承平浸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宋史·食货志》
据材料指出北宋中期存在哪些社会危机
少数民族政权威胁边境;
财政入不敷出;
军队战斗力低;
土地兼并严重;
人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反抗不断。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王安石认为当务之急是什么?为此他制定了哪些措施?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推行新法。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个方面进行,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探究: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其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富国之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A. 积极:增加政府收入;保证和促进了农业生产;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B. 最具争议:遭到官僚、大地主、富商反对;地方官员执行不力,演变为政府强制借贷,利息较高, 引起社会不满.
A. 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
⑥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耕织图》中繁忙的收获场面
材料一 神宗熙、丰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猛增,熙宁初,苏辙伏见京师“有九年以下粮”。是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三十万。”
木兰陂位于莆田市郊南门外约4公里的木兰山下,是北宋期间修建的一座引、蓄、灌、排、挡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仍在发挥效益,灌溉着莆田平原1万多公顷的田地。
材料二
依据以上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的积极作用。
变法在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
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局面。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


农田水利法
开源
节流
发展生产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
整顿军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省 兵
2、整顿军队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
作用(目的):
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看图读史
①其次则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则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
②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
③ 图左: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
④图右:考场有人看守,每位考生被隔开。
探究与分析: ①中提到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① ② ③ 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问题?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为了培养人才还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措施对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
3、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改 革 科 举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考生联系实际。 培养和选拔人才,充实改革力量,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巩固封建统治。
惟 才 用 人 择优录用,克服 “恩荫” 的弊病。
整 顿 太 学 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新学科,设学田。
变法失败的原因
变法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3.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4.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5.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三、结果:失败
主要
根本原因
新法的变质
元佑更化
新法的变质

1.性质(实质):
四、评价王安石变法: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假如你是个拥有大量土地并从事经商的大地主……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为什么?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免役法、均输法等。
神入历史: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有利于巩固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的措施:
 保甲法、连坐法。
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神入历史:
神入历史: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

为什么?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的精神
值得肯定。
2.进步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3.局限性:
认识:
3.改革必有阻挠,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5.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并注意用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