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1版湘教版地理配套课件必修二第5章第2讲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一号》2011版湘教版地理配套课件必修二第5章第2讲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2-13 19: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4张PPT。第2讲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走进高考 第一关:基础关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变动: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就世界范围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
2.人口迁移
(1)概念:人们变更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定居地(2)分类:①按迁移范围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②按迁移方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原因: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______________。
(2)表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3)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倾向于迁居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物质基础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便利、宜于农耕的平原和河
谷地带2.经济因素
(1)特点: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____________的意义。
(2)表现:地域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________较高,而经济落后地区,人口________较高。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与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的布局有很大关系。
特别重要经济发展水平频繁迁入率迁出率 交通工具交通线路3.政治因素
(1)特点:由政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________。
(2)表现:________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
(1)___________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2)_______________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3)_____________的不同,________之间、________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曾导致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组织性战争文化教育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三、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外国文化与人口
(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__________的大小、________的高低等。
(2)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般宗教不反对人口生殖,导致________较高。初婚年龄  离婚率出生率2.中国文化与人口
(1)对出生率的影响:从早婚早育到_____________,从多育多子到_________________。
(2)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学而优则仕”到“__________”。
(3)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从安土重迁到“_____________”。
晚婚晚育  只生一个全民皆商四海为家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 考 纲 精 研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精 题 选 编 例,1(2009·天津高考)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cd   C.abd   D.bc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正常的人口年龄结构应大致呈“金字塔”型,各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接近1:1。第(2)题,b图2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的比重高,且男女比例接近1:1,说明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青年学生数量众多。
例,2(2009·全国卷Ⅱ)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2)题。(1)1951~2000年,该国(  )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和读图判断能力。把1951~2000年每段净迁入人口数累计起来可知该国人口是净迁入国。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社会老龄化严重,有大量的劳动人口迁入。
答案:(1)A (2)B重 点 突 破 重点1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
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如人口的流动体现了人口的空间位移,但不是人口迁移。(2)居住地的变更
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来作为判断某一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3)时间限度
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虽然迁移时间限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住所间的流动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重点2 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1)人口迁移的分类及特点(2)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重点3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重点4 地域文化与人口
(1)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2)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互 动 探 究 探究1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迁移方向划分,国内人口迁移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3)影响图中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但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B1→A1A2→C2C1→B2由城市到城市由城市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由农村到农村气候经济解析:(1)人口迁移在地域上一定要跨越行政区,同一行政区内的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所以左图中跨越A、B、C三个行政区的箭头属于人口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有四种,农村、城市间排列组合。(3)美国本土东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较差,居住拥挤、地价较高;而37°N以南由于纬度较低,光热充足、环境优美,被称为“阳光地带”,有利于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探究2(2008·海南高考)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2)题。(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找(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答案:(1)A (2)C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出,人口迁出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国均为发达国家,这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工资收入高,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
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规 律 总 结 规律1 有关人口迁移的规律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而人口迁移则是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两个概念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常见的人口流动形式有三类:一是人口每日性流动。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间的通勤人口,又称钟摆人口。二是人口季节性流动。如季节性往返于山地牧场的牧民,季节性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三是人口不定期流动。如外出旅游、度假、疗养、出差等。
(2)人口迁移类型
根据人口迁移分类标准的不同,可将人口迁移分为不同类型(如下表所示)。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强 化 训 练 训练1.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批国内外体育代表团前往北京。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解析:奥运会期间,大批国内外体育代表团前往北京比赛,只是短暂停留,而不是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现象,所以不是国际人口迁移,而是人口流动。
答案:D训练2.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回答(1)~(2)题。(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答案:(1)C (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但随人口大量流入,会加剧“城市病”的发生;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也导致当地的人才外流;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解析:现阶段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以自发性为主,迁移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工矿地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既对人口流入地区有影响,也对人口流出地区有影响,而且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课时作业17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单项选择题
下面为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2.据丙对应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优美 B.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答案:1.B 2.D解析:第1题,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吸纳移民是其人口增长的重要方式,如丙图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中汉族占绝大多数,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乙图所示;印度的主体民族是印度斯坦族,其他各民族人口众多,新增人口比例也较大,如甲图所示。
第2题,结合美国的国情,可知美国南部和西部由于环境优美,气候适宜,且有新兴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东北部的人口迁入,其人口增长并非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3.下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是(  )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
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
C.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
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
解析:由图中可看出,老人、中年人和儿童段人口金字塔变化趋势正常,15~29岁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多,说明这种现象是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造成的。
答案:B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4~5题。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5.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4.C 5.D4~5.解析:第4题,大量民工由内地迁移到东南沿海是由于沿海和内陆经济差异造成的。第5题,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是由于战争的原因。
读人口规模相当的四座城市①~④某年人口资料,完成6~8题。6.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有(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下列城市中的人口迁移状况和④最接近的是(  )
A.哈尔滨 B.上海
C.兰州 D.济南6~8.解析:第6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城市④的人口迁入量最大,说明该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迁移。第7题,由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计算得知,城市②和④死亡率较高,说明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第8题,结合前两题解析判断上海市与城市④人口迁移状况最接近。
答案:6.D 7.C 8.B读下列材料和美国人口结构情况图,完成9~10题。
美国人口普查局近日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早晨7时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三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9.美国人口增长与中国人口增长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
A.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呈负增长
C.人口机械增长比重大 D.人口死亡率低
10.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
A.交通通达性很高 B.文化多样化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然活动空间增大
9~10.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移民及其后裔在美国人口构成中占比重较大,说明美国人口机械增长比重大。第10题,移民带来丰富的外来文化,使美国文化多样化。
答案:9.C 10.B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统计分布图,图例1、2、3依次表示迁出量由多到少。读图完成11~13题。11.农村人口迁出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四川、重庆和湖北
B.四川、湖南和安徽
C.重庆、湖南和江苏
D.重庆、湖南和江西
12.影响图示区域农村人口迁出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农业现代化水平
C.交通条件 D.耕地13.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等省级行政区农村人口迁出量较低,其原因是(  )
A.农村人口比例很低,已没有可供迁出的农村人口
B.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大多已通过建设新农村的途径加以解决
C.农村人口比例较低,大多已通过省内人口迁移的方式转化为城市人口
D.农村人口比例很高,大多已通过就地实施工业化的途径转化
答案:11.B 12.A 13.C11~13.解析:第11题,图例1表示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最大,结合图中图例1的范围可知四川、湖南和安徽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最大。第12题,图示农村人口迁出量较大的省区既有位于中西部的,也有位于东部的,说明区域经济差异不是形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各省区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才是影响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第13题,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等省级行政区由于发展早,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农村人口比例低,农村人口迁移的数量自然就很低。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14~15题。14.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5.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答案:14.D 15.A14~15.解析:第14题,从图中判断,该地20~34岁的人口迁移比重最大,主要为劳动力输出,经济因素是促使青壮年劳动力迁移的主导因素。第15题,20~29岁年龄段人口占总迁移人口的比重最大,而0~4岁年龄段人口迁移比重也较大,说明20~29岁年龄段的人携带子女迁移,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关性最大。
16.近年来,我国国内跨省区人口流动量非常大,下表为我国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数省区的有关数据,未列入表格的省区,均为流出人口数大于流入人口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部分省区省际人口、资金流动情况(2005年)(1)写出表中三个流出人口超过400万的省区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入山西省的人口主要从事________。流入云南省的人口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选择字母填空,每空限填一项)
A.外资工厂就业 B.旅游服务业
C.开荒种粮 D.种植蔬菜
E.边境贸易 F.开采煤炭粤    浙闽(或苏)FBE(3)人口流入新疆主要在每年的8月底至10月底,流入的主要目的是从事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大规模的跨省区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发展不平衡。
(5)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区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出地区和人口迁入地区的影响。棉花采摘 经济答案:(5)对流出地的影响:①为流出地(源地)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流出地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缓解了人地矛盾;③使土地集中耕种,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④流出者提高了从业素质,获取了经济利益,为流出地的经济发展从人力、资本两方面提供支持。但也会造成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流入区的影响: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进了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但也会带来资源、住房、交通、环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