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1张PPT。第六章 城市与环境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走进高考 第一关:基础关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城市的概念和特点: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与乡村相比,人口和产业活动________、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________、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类型:从城市职能来看,大致可分为
______________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________城市、交通枢纽城市、______________城市等类型。非农业产业社会经济文化密集高相对发达全国性中心工业边境口岸3.城市区位:包括____________区位、_____________区位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位。其中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具有一定历史继承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一成不变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空间布局特点:人口________地区;沿________、沿湖、沿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枢纽处;在____________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
_______________和边境口岸等处城镇数目多。
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政治文化地理自然地理区位政治文化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密集河海交通运输历史文化商品集散地二、城市土地利用
1.概念:是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其________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________和保护的全过程。
2.作用: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________的基本形态和城市________的地域差异。
3.类型: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________用地、________用地、________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生产和生活资料自然利用布局功能商业工业住宅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功能分区:可划分为________区、________区、________区、市政和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文化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中心商务区:简称(CBD),是整个城市的商业________地区,主要特点是经济活动________,建筑物以________为主,交通运输________,_____________商业十分发达。商业居住工业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核心高度集中高层便捷零售4.城市空间结构
(1)西方城市结构学说:________学说、________学说、________学说。
(2)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体现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严格的________制度。同心圆扇形多核心皇权等级四、中心地理论
1.城镇规模:大小与________成反比。
2.城镇空间分布:主要受制于________因素、行政因素和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
3.中心地级别:级别高,其服务范围________,彼此相距________;级别低与之相反。
4.层次性:高级中心地________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________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数量商业交通运输大远包容覆盖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 考 纲 精 研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了解各种城市地域形态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基本特点。
(3)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能够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并解释其成因。
(4)掌握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作用,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精 题 选 编 例,1(2009·安徽高考)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1)~(2)题。(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图中各年与1970年人口密度的比值,白天人口密度的比值逐年增加,夜晚人口密度的比值逐年降低,说明与1970年相比,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数量递增而夜晚逐年递减,人口“钟摆式”移动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即白天在中心商务区工作,晚上回到居住地居住。第(2)题,农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实现这种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例,2(2009·浙江高考)读下图,完成(1)~(2)题。(1)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2)乙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应分别布局在( )
A.①处和⑤处 B.①处和③处
C.②处和⑤处 D.③处和④处
答案:(1)D (2)A解析:第(1)题,甲城位于乙城河流的上游,对乙城水源会产生严重污染,因此甲城不宜引进该企业。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住宅区应布局在环境优美的位置,中心商务区应布局在交通通达度高的位置。重 点 突 破 重点1 城市区位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不同城市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影响某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具体可归纳如下: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区位因素发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①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②交通、资源和政治的影响一直很大;③出现了科技、旅游等新的区位因素,如日本筑波、中国桂林。
(2)城市区位的选择 重点2 城市的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限,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文化等功能区。重点3 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2)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距市中心远近
与市中心的距离不同,土地租金不同,存在的经济活动也各不相同,如下图表所示: ②交通通达性
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性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1)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对于城市等级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可概括为“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的”,其含义如下图分析所示:(2)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变化的因素
城市的规模是在变化的,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服务范围也相应扩大。城市能够达到一定的等级或规模,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互 动 探 究 探究1综合分析莫斯科、纽约、东京、开罗四个城市的地理区位。
答案:见下表探究2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方面。甲图表示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乙图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a、b、c所表示的不同功能活动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3)若要在乙图①②③④处选建一仓储式超市,其最好的区位是________。商业、住宅、工业答案:(2)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处向郊区凸出,地租较高。其原因是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位置,干道两旁,通达度相对较高。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城市不同地块的地租水平主要受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因素的影响,因而从图中各等值线的位置和交通线状况,就可以判断出各等值线所代表的地价状况,进而判断出各区域的功能分区。仓储式超市要求的区位因素:一是交通便利,二是由于其占地面积大,要求地价低。探究3读下图,回答(1)~(2)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2)此图体现了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之间的关系是(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无任何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解析:读图可知,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商业中心的数目多,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小。因为人口密度大,商业服务范围即使很小,服务人口大于门槛人口,仍可盈利。
答案:(1)C (2)D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规 律 总 结 规律1 城市地租变化图像及地租等值线的判读
(1)城市地租变化图像
①坐标图②地租分布等值线图③立体图(2)地租等值线的判读及影响因素
①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度是影响地租的两个主要因素。如果只考虑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地价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地价等值线数值依次递减。②若地租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或向内凹陷,则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通达度。③局部地区等值线闭合,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影响因素有交通、知名度、环境等。规律2 表解城市的等级及服务范围强 化 训 练 训练1.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2)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答案:(1)B (2)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1985年的地价分布规律是由市中心向郊区呈递减趋势,但2005年在郊区形成一个地租次高峰,所以影响这种地价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通达度。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在郊区
却形成了一个地租次高峰,故可判断甲地交通便利适宜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因为高新技术开发区付租能力强。训练2.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城市等级共有三级
②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③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多
④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a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共有四级城市等级,甲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乙为二级城市,此级别城市共有3个,丙类三级城市,此级别的城市共有两个;乙、丙城市等级不同,服务功能也不同。第(2)题,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甲城市的等地租线数值大小为a>d>b>c。
答案:(1)B (2)D课时作业18 城市空间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楔形模式 D.多核心模式
2.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3.R3区域主要属于(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1~3.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人口数量由城市中心区向外缘增多,呈同心状分布,所以该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同心圆模式。第2题,R1区域位于市中心,地价最高,交通通达度最高,往往形成中心商务区,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第3题,R3区域人口数量远远高于R1和R2区域,应为住宅区。
答案:1.B 2.C 3.C读“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图中图例代表工业用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英文字母a、b、c、d分别代表不同地块的地租,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bdca B.acdb
C.abcd D.dcba
答案:4.D 5.C4~5.解析:第4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中心商务区、外围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第5题,a位于市中心而地租最高,b在交通干线的交点位置,是地租的次高峰处,c、d两地中,c临近城市外环路而地租较高。
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7.下列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6~7.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④地位于河流的下游环城公路附近,且人口密度呈增长状态,综合判断该区为工业区,所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工业用地。第7题,读图可知,该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在变化,但总体来说城市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图中③商业区不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以它的商业服务等级不是最高的,服务种类也不是最多的;①位于中心商务区,人口密集,不适宜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K滨河带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可以修建开放式公园。
答案:6.B 7.C下图表示我国某特大城市一二三环线之间各种土地利用比。读图回答8~9题。8.代表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的序号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9.商业服务用地所占面积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逐渐严重 ②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③交通通达度逐渐减弱 ④服务范围逐渐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8.A 9.B
8~9.解析:第8题,城市中最大的用地项目是居住用地,且居住用地在各个环带内都占较大的比重,故①代表居住用地;工业布局在市区内易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不利于工厂进一步扩大规模,所以工业用地在一环内比重很小,故②代表工业用地;一环以内一般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是理想的商业区位,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扩大,商业效益越来越差,在外环带商业用地比重较小,故④代表商业用地。第9题,商业需要有便捷的交通与大量的消费人群,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交通便捷程度逐渐减弱,消费人口减少,因而商业用地减少。
如图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读图回答10~12题。10.城市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租与劳动力资源
B.市场与租金
C.市场与环境
D.地租与环境
11.高级住宅区向外延伸依赖的主要条件是( )
A.高速交通运输线 B.洁净优美的环境
C.良好的治安条件 D.郊区廉价的地租12.与工业区在地域分布上的相互排斥的城市功能区是( )
①中心商务区 ②低级住宅区 ③中级住宅区 ④高级住宅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0.D 11.A 12.C10~12.解析:第10题,城市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租与环境质量的好坏。第11题,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发达国家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高级住宅区沿高速公路运输线向外延伸尤为突出。第12题,图中数字1位于市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数字3占地面积广,应为低级住宅区;数字2与3紧紧相连,且呈楔形延伸,应为工业区;4、5为中、高级住宅区,5占地少,且沿交通线呈楔形延伸,应为高级住宅区,4为中级住宅区。读图可知,与2(工业区)不相邻的即分布上相排斥的只有4和5。
下图为某地区合理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13.当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14.随着城市的发展,现需要一片新的居住用地,最合理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列工业部门中,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
A.钢铁厂 B.造纸厂
C.印染厂 D.自来水厂13~15.解析:读图可知,城市规划合理,工业区位于城市的西侧,住宅区位于城市的东侧,因而该地的主导风向最不可能为西风;④地为未利用的土地,且与原城区相邻可以规划为新的住宅区;P点位于河流的上游,适宜布局自来水厂。
答案:13.B 14.D 15.D二、综合题
16.甲图为某城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圈,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乙图为该城市区所在地的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在(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D处通达度较________(填好或差)的原因是( )
A.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B.紧邻中心商务区
C.该地的地形为山地
D.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A 差C (3)E处为一工业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该城区建一绿色防护带,请在甲图中用斜线标出其合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合理位于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市环境污染小;位于
沿海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输入和输
出 图略(画在E和C、F之间) (5)若H处为一居民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合理 远离工业区,空气质量好,土地面积大,距离主城区较近,生活设施完备17.下图是某发达国家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城市形成阶段(Ⅰ阶段)决定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________,而城市选址在河流弯曲较大处的原因是。
(2)Ⅱ阶段城市开始出现功能分区,简述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答案:(1)河流 古代城市建设比较重视军事防卫,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建城,可以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2)城市同一种经济活动对用地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多种功能区 (3)Ⅱ阶段商业用地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Ⅲ阶段商业用地出现的新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在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区区位变化的特点总体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场所,它是城市中___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Ⅲ阶段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从建筑质量来说,图中甲住宅区为________________,乙住宅区为_________________。从位置上来说,甲、乙两住宅区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状况。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在交通干线两侧出现了 新的商业中心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保护环境 降低生产成本最为广泛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背向发展18.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1)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
土壤: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
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2)①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②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