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2张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走进高考 第一关:基础关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已知宇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宇宙的半径约________亿光年。人类已观测到的有限宇宙140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1)主要组成:________等较大天体。(2)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________和________。(3)河外星系:超过________亿个。(4)总星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各天体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恒星恒星星云1250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的最大的天体系统3.太阳系和地月系(1)太阳系①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心天体________,质量占________。③行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大行星。运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月系: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组成太阳99.86%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地球月球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其外观和位置而言,地球和其它行星区分不大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四、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波长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太阳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阳辐射是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能源。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0.15~4微米8.24焦/(厘米2·分)生物化学能大气运动水循环五、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类型:黑子出现于________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________层,太阳风出现于________层。2.对地球的影响(1)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________性(周期________年)。(2)耀斑引起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3)太阳风引起________现象发生。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光球色球日冕相关11磁暴短波通信极光 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
考 纲 精 研
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重点要求。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讲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把握本考纲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注的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第二,“影响”应从对地理环境和对人类活动两方面来谈。第三,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有利的,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利的;更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也有不利的影响(如过多紫外线辐射),太阳活动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如尚在研究中的太阳活动对气候方面的影响)。精 题 选 编例1(2008·江苏高考)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此时( )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答案:(1)A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答案:(2)A 解析:(1)由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北极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所以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故应选A。(2)图中①为火星,②为金星,地球具备生命的自身条件有三: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有适宜的温度;有原始大洋(水)的存在。例2(2007·上海高考)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的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据此回答(1)~(2)题。
(1)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答案:(1)A (2)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答案:(2)B (3)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A.极昼时间长 B.极夜时间长
C.空气稀薄、干燥 D.海拔高,离太阳近
答案:(3)C 解析:(1)太阳活动强烈时,黑子增多增大,同时耀斑也频繁爆发,A对;流星雨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C错;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D错。(2)生物的存在离不开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3)南极冰盖最高点由于空气稀薄,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利于进行天文观测。重 点 突 破重点1 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重点2 太阳系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哪八颗,从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顺序。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3)小行星带的位置: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4)目前观测到的彗星有多少颗?说明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
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约有1600多颗,其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为76年。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轨道,有的是扁长的椭圆轨道,绕日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表现为顺时针。重点3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点拨:日地距离适中,使温度介于0~100℃之间,水呈液态状态;地球大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住大气。
(2)假如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或是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并对此作出解释。点拨: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
(3)请从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点拨:八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4)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并简述理由。
点拨:因火星与地球在距日距离、公转周期等方面与地球相似,故火星上可能会存在生命物质。重点4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光球层——黑子——对气候产生影响
(2)色球层——耀斑——扰动电离层,产生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3)日冕层——太阳风——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互 动 探 究
探究1天体系统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答案:C探究2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我国将与俄罗斯合作共同开展火星探测活动,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虫一号”将于2009年10月搭乘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读火星与地球的相关资料,回答(1)~(2)题。 (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火星距日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答案:(1)A (2)与地球相比,火星( )
A.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B.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小,线速度大
C.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小,线速度小
D.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大,线速度大
答案:(2)C 解析:(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主要原因依图表可知是火星距日较远造成的,A项正确。(2)地球体积为1,火星体积为0.150,比地球小得多,两天体的自转周期又比较接近,则火星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比地球上小,而角速度相接近,故A项、B项均错误。依火星、地球距日距离,两天体公转周期及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公式可算出火星绕日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均小于地球,故C项正确。探究3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地球磁场①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②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③ c.水经常处于液体状态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④ 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答案:①—d,②—a,③—c,④—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阳系模式图的识记理解能力。太阳是太阳系惟一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磁场能使宇宙射线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削弱宇宙射线对地球上生命的伤害。由于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具有足够的引力把地球上各种气体吸引住,否则,质量和体积太小,它的各种气体会逃逸到太空,就不存在大气层了。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温度适宜,使水能在液体状态下存在。地球大气中的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 探究4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其影响是( )
A.爆发后两三天内,地球上短波通信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耀斑、黑子增多时,发出强烈射电,干扰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对人造卫星的运行造成很大影响;耀斑爆发主要放射出了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及高能带电粒子,而不是可见光;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是带电粒子高速冲进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与大气相撞而成,但因速度远远小于光速,不可能在几分钟后到达地球。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规 律 总 结
规律1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最
(1)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
(2)距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海王星。
(3)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
(5)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6)八大行星中惟一逆向自转的是金星。
(7)八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最短的是水星。
(8)卫星数目最多的行星是木星(61个)。规律2 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的共性特点规律3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规律4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2)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3)天气状况: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新疆呈东西向分布。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所含的尘埃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而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的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青藏高原南部接近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撒哈拉沙漠。而四川盆地则是在同纬度中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方。强 化 训 练
训练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在夜空中寻找除地球以外的七大行星,应在何处去找( )
A.黄道附近 B.赤道附近
C.南北极上空 D.南北纬45°上空
(2)可称为天体的是( )
A.天上彩虹 B.乌云和闪电
C.北极星和牛郎星 D.太阳系和银河系
答案:(1)A (2)C 解析:(1)八大行星运行轨道具有共面性,在夜空中应该沿黄道附近寻找除地球以外的行星。(2)彩虹、乌云、闪电是地球上的大气现象,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天体系统,都不属于天体。训练2.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A.极昼时间长 B.极夜时间长
C.空气稀薄、干燥 D.海拔高,离太阳近
解析:南极冰盖最高点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干燥,大气透明度好,有利于进行天文观测。
答案:C 训练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双选)( )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一定会导致降水减少和气温上升而使荒漠化严重。
答案:BC训练4.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1)~(2)题。(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
A.2900
C.3900答案:(1)B
(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答案:(2)C 解析:(1)由图可知,两地太阳辐射:6000<①<6500,3000<②<3500,交叉相减得出,①②两地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3500,只有B选项符合。(2)由图中经纬度可知,①地位于横断山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因此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C选项正确。 课时作业1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等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火星 B.土星
C.木星 D.天王星
答案:1.A2.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答案:2.B3.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
①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离太阳最近的
②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③有大气层包围在地球周围
④日地距离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D 1~3.解析:第1题,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第2题,各大行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都很小,但不在同一平面上。第3题,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而行星上只有大气层并不一定存在生命,应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4.从里向外太阳大气层的排列顺序为( )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解析: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B选项正确。
答案:B5.日全食发生时,可以看到( )
A.光球 B.黑子
C.耀斑 D.日冕
解析:日冕的亮度很低,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答案:D读下图,回答6~8题。6.该岛按成因属于( )
A.火山岛 B.冲积岛
C.大陆岛 D.珊瑚岛
答案:6.C
7.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与地形
C.纬度与洋流 D.地形与洋流
答案:7.B 8.我国决定将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场址迁到A,其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发射窗口大
B.国防安全需要
C.利于运输、发射大型火箭
D.晴朗天气多
答案:8.C 6~8.解析:第6题,从形状和经纬度判读,该岛是海南岛,我国第二大岛,属大陆岛。第7题,年太阳辐射总量与纬度、海拔高度、云量等相关,该岛上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是东北部低,西南部较高,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第8题,西昌位于内陆地区,是考虑国防安全的需要,而A地位于海岛,利于大型火箭的运输,且纬度低,更有利于利用地球的自转速度,发射大型火箭。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9~10题。9.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10.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答案:9.B 10.A 9~10.解析:第9题,由题意知,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故图中多年平均云量值越高,则表示该地阴雨天越多。由图知,甲地数值为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5~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故B正确。第10题,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值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云雨量比两侧多。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回答11~12题。11.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2.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答案:11.D 12.B 11~12.解析:第11题,太阳的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图中甲表示光球层,乙表示色球层,丁是日冕层,丙是日珥。从材料中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日冕,即丁处。第12题,极光出现在两极附近地区。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就是极光。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产生的。能看到极光的国家是纬度较高的国家。 13.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的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呼机、移动电话等会失灵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一般会引发磁暴现象,导致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同时由于带电粒子流会干扰电离层,而导致无线电通讯受到干扰而无法正常通话。故②③正确,选D。极光一般发生在高纬度地区,故①错;漠河地区在夏季易出现“白夜”现象,白夜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9月7日13时40分(西5区时间),包括美国在内的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据此回答第14题。
14.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
B.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
C.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D.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引力加强
答案:B 解析:朝向太阳一面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中断,只能是太阳活动造成的,而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爆发,耀斑能引起大气电离层的扰动,从而干扰短波无线电通讯。15.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它往往出现在( )
A.子夜 B.白天
C.日出前 D.日落后
解析:只有地球面朝太阳的一侧,才能受到太阳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所以应为白天。
答案:B 二、综合题16.读太阳系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A行星处标出A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是________星,C是________带。(3)按结构特征分类A属于________行星,B属于________行星。(4)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具有________性,公转的轨道具有________性,这样就使得地球处于一种比较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之中。 A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火小行星类地巨同向共面17.读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平均日照时数表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答案:(1)东部受南北纬度的影响呈东西走向,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呈南北走向(2)试绘出昆明至上海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曲线,并分析图中最低区形成的原因。答案:(2)图略 地处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3)图中台湾岛西侧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中所列城市中________日照时数最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18.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属类地行星的有________(填字母)。(3)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在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轨道之间。 水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AHGF略(在G星轨道上画逆时针方向箭头)FE(5)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________性,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一个________上。(6)据图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向平面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较安全;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有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有大量液态水课件109张PPT。第2讲 地球的运动走进高考 第一关:基础关 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地球围绕地轴________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________方向旋转。2.周期: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小时,称为1个________;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称为1个________,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24太阳日23小时56分04秒恒星日3.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为________;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________不同而有差异,________处线速度最大,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________。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由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南北纬90°处线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角速度为________。15°/h纬度赤道1/2赤道两极0 km/h 0°/h4.意义(1)产生了____________现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2)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发生偏转,北半球________偏,南半球________偏,赤道上________偏;(3)不同经度上,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即产生了地方时,经度越偏东,时刻越________,越偏西,时刻越________。昼夜交替自转偏向力右左不当地时间早晚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地球绕太阳_____________运行,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_时针。2.轨道: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________,太阳位于轨道的________上。3.速度: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为每天东进________,公转的线速度约为30 km/s。4.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________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一个________年。自西向东逆椭圆焦点59′恒星回归5.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到达近日点的时间为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地球到达远日点的时间为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6.黄赤交角:黄赤交角为________。黄赤交角变大,范围变大的温度带为______________,范围变小的温度带是________。7.意义(1)导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1月初7月初23°26′热带和寒带温带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
考 纲 精 研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和意义。
(3)掌握“地球公转图”和“二分二至光照图”节气、时间的判断。 (4)在“二分二至光照图”上,会判读晨昏线,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和南北极地区极昼极夜的状况。
(5)掌握地方时、区时、日界线与晨昏线等的计算和判断方法,学会利用地转偏向力来判断自然现象。
(6)能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7)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本节内容是难点,也是有很好区分度的考点,可以综合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出题者所喜爱。精 题 选 编例1(2009·四川高考第10~11题)下图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1)~(2)题。(1)此刻,太阳直射( )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
(2)图幅范围内( )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枯黄
答案:(1)C (2)B解析:(1)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N地在P地以东,地球自西向东转,可知是70°S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S。N地经度为30°E。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比30°E早8小时,8×15°=120°,相差120°,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150°E。可得太阳直射点的位置(20°S,150°E),进而得出答案。
(2)N地地方时为4点,30°W地方时为0点,0点所在经线为自然日界线,故A项错;各地白昼有可能渐减,故C项错;此时为南半球夏季,D项错。故选B项。例2(2009·福建高考10~12题)读下图,完成(1)~(3)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答案:(1)C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答案:(2)A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答案:(3)D 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与极昼极夜之间的关系。P点出现极昼现象,其纬度范围介于66°34′N~70°N之间,因此,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是20°N~23°26′N。
(2)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那么地轴的倾角为70°,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0°,因此太阳直射点范围是20°N~20°S之间,冬季的时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最远23°26′S移到20°S,距离福州比原来近,因此福州冬季均温上升。
(3)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地方时的计算。如果PH为夜弧,那么E点是夏半年某日6时,如要PH为昼弧,那么E点是冬半年某日18时,故D选项符合。重 点 突 破重点1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来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来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图示如下:重点2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2)判断方法:可采用“左右手定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为偏转方向。
(3)适用:主要适用于河流。平直的河道适用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转一侧为侵蚀岸,适合建港口,另一侧为淤积岸,不利于建港口,由于泥沙淤积,土地面积增大,有利于农耕。弯曲度较大的河段不适用偏转规律,总是凹岸一侧侵蚀,凸岸一侧淤积,与河流流向和所在半球(南、北半球)无关。重点3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区时计算是本章的主要运算题型,出现频率高,学生出错多,属于屡讲屡不会的难点问题。
(1)地方时计算
先算出两条经线的经度差,经度差15°,地方时差1小时,经度差1°,时间差为4分钟。
然后看要计算经线在已知经线的什么方位,偏东则加上时差,偏西则减去时差。
如120°E经线上为3点时,132°E经线上地方时为几点?
132°E比120°E偏东12°,12×4=48分钟,即132°E的时刻为3点48分。(2)区时计算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相邻时区相差1个小时。进行区时计算的关键是确定所在时区和计算出时差,然后再明确是加还是减。时差的计算方法:如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差为大数减小数;如一个为东时区,一个为西时区,时差为两个时区数相加。如东8区和东3区时差为5小时,西7区和西3区时差为4小时,东9区和西5区时差为14小时。时差计算出来后就要明确加还是减的问题,确定方法是时区越偏东时刻越早,早就是加;时区越偏西时刻越晚,晚就是减,东经度时区总比西经度时区时刻早。 如北京时间9时时,纽约的区时(西5区)是几点?北京时间是东8区,比西5区早13个小时,所以纽约的区时为9-13=-4时,即20时。要注意的是如加上时差,时刻数大于24,日期应加一天,即为第二天,时刻数为大于24的这个数减去24;如减去时差,时刻数为负值,日期应减去一天,即为昨天,时刻数为这个负数加上24。注意利用此方法进行区时计算时不必再考虑国际日期变更线。重点4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1)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判断二分二至日如图所示,判断时先判断二至日,由二至日再推二分日。一般水平方向上是二至日,地轴倾向于太阳光线一侧为夏至日,地轴背离太阳光线一侧为冬至日,即A为夏至日,C为冬至日,然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推知,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
(2)能在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图中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
地球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出现时间为1月初;地球在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出现时间为7月初。M为近日点,N为远日点。(3)公转速度的变化
地球在6月22日→12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怎样变化?12月22日→6月22期间呢?
6月22日→12月22日期间,即图中由A→C,包含有N点(远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12月22日→6月22日期间,包含M点(近日点),
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再变慢。重点5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1)计算
计算公式为H=90°-纬度差,纬度差为所求纬线与太阳直射纬线相差的纬度数值,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的关键是求出纬度差。太阳直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求纬线每偏离太阳直射的纬线1°,正午太阳高度就在90°的基础上减小1°,即纬度差也可理解成所求纬线偏离太阳直射纬度的纬度数。如6月22日时,40°N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6月22日太阳直射23°26′N(北回归线),40°N与23°26′N的纬度差为16°34′,即40°N处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
(2)应用
可根据某地的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来确定南楼与北楼间的最小楼间距。例如我国北方与南方相比,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北方小于南方,说明北方地区相同高度楼的影子长度大于南方,所以北方楼间距一般比南方大。重点6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非太阳直射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等长)。
(2)昼长变化情况
太阳直射点向着哪个半球运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背离哪个半球运动,哪个半球昼变短,夜变长。互 动 探 究探究1下面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答案:A解析:从北极上空看,应为逆时针方向,所以C项错误;从南极上空看,应为顺时针方向,故答案为A。探究2(2008·广东高考第12题)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河流侵蚀状况在自然状态下主要是以下两个因素影响:①地转偏向力;②流水在河道弯曲处的直接冲刷力。①②、③④考虑凸凹岸,①③为河流凹岸,为侵蚀岸,⑤⑥考虑地球自转偏转力,⑤处侵蚀。
答案:A探究3(2009·宁夏辽宁高考第3题)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据此完成下题。
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区时计算。根据南极中山站的经度(76°22′40″E)知道,南极中山站所在时区为东五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要比东五区区时早3个小时,因此,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探究4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答案:A解析:丁甲之间经过近日点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而用时最少。探究5在居民区规划设计中,为了采光的需要,不同纬度住宅间的间距是有规定标准的。阅读表格,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三个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较(1)我国多数城市的住宅间距标准以冬至日的日照为依据,简述其理由。
答案:(1)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2)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城市①②③中夏至日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
答案:(2)①
(3)当北京时间为冬至日下午1点时,②城市为该日的正午时刻,该城市所在的地形单元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江南丘陵
答案:(3)B 解析:(1)住宅最小间距是为了保证住房能常年见到阳光;而当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房屋能见到阳光,其他时段内也必然能见到阳光,所以,一般以冬至日为依据;(2)住宅光照时间长短决定于昼长和天气状况。依据表中数据可看出,③城市纬度最高,①城市纬度最低;北半球夏至日越往北昼越长,则城市①昼最短,其光照时间也必然最短。(3)经计算可知该城市位于105°E;由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21′,可算出其纬度为31°13′N,该地位于四川盆地。探究6图中横坐标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1)~(2)题。(1)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 )
A.d-b-a-c B.c-d-b-a
C.b-d-c-a D.a-b-c-d
(2)图中a、b、c、d四个地点该日按昼长时间由短到长是( )
A.b-c-d-a B.a-d-c-d
C.d-c-a-b D.a-d-b-c
答案:(1)B (2)A 解析:(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a、b、c、d纬度大小,易判断c>d>b>a;(2)由图示可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大于12小时。纬度越高昼越长。此时昼长由南向北基本是在变长。所以昼长由短到长排序就是从图中由南向北排列各点顺序。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规 律 总 结规律1 地球自转速度如图为“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线速度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此图表示了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15°/h,线速度则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大致是赤道为1670 km/h,60°N大约为赤道的一半即837 km/h,这是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规律2 晨昏线(圈)的判断及特点
(1)判断方法
在日照图上,晨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地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2)晨昏线的特点
①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
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④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⑤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⑥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⑦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度数和太阳直射的纬线度数互余(即两个度数相加等于90°)。规律3 光照图上地方时的判断与计算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12时所在经线相对的另一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3)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地方时增加4分钟。规律4 地球上的两条日界线的判读
(1)地球上第一条日界线是人为的,即180°经线(实际上是有曲折的),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减去一天(或逆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加上一天)的即为180°经线。
(2)地球上第二条日界线是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移动的,0时即为今天的0时,24时即为昨天的24时。(3)地球上绝大多数时为两个日期,即今天与昨天。
当0时所在经线是西经度时,则今天范围>昨天范围;当0时所在经线是东经度时,则今天范围<昨天范围;当0°经线上0点时,今天范围=昨天范围(即各占180°经度范围);当180°经线上0点时,全球为同一日期。(0时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今天范围,0时线向西到180°经线是昨天范围),当北京时间8点时,今天范围等于昨天范围;当北京时间为20点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4)180°经线东侧为昨天,西侧为今天;0时线东侧为今天,西侧为昨天。规律5 图解法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上图,3月21日~9月23日直射点在北半球,9月23日~第二年的3月21日直射点在南半球。规律6 正午太阳高度
(1)变化规律
随纬度的变化: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向着某纬线运动时,这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太阳直射点背离某纬线运动时,这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2)和正午太阳高度相关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时,当地地方时间是12点,太阳位于该地上中天,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此时物体影子长度一天中最短,影子不朝正北,就朝正南,入射室内阳光面积最小,太阳辐射最强(不是一日内气温最高时,一日内最高气温出现于当地时间14时前后)(3)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极点处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中不随时间变化,是一固定值。此数值与太阳直射纬线数值相等。
(4)太阳直射点周围地区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周边地区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90°,一直递减到最外圈为0°,最外圈也就是晨昏圈。规律7 日出、日落方位
(1)一般地点(没极昼现象出现的地区):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日出、日落方位就偏向哪个方向。如: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不管南、北半球,日出方位都是东偏北,日落都是西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偏南,日落西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或秋分日)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极昼地区
北极地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正午时到正南方。
南极地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正午时到正北方。
(3)赤道地区:直升直落规律8 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1)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夜长=24-昼长=2×日出当地时刻
(2)日出、日落当地地方时的计算
日出时刻=12-昼长/2 日落时刻=12+昼长/2强 化 训 练
训练1.关于北京和香港两地的地球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香港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香港
解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他各地都相同;线速度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递减,而香港的纬度比北京低,故线速度比北京大。
答案:C训练2.(2008·天津高考第11~12题)下图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1)~(2)题。(1)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 )
A.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
C.正午太阳高度 D.白昼长短
(2)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东 D.向西
答案:(1)A (2)D 解析:(1)由题意知,X、Y两点所在的纬线上刚出现极夜和极昼,并且一个在北半球,一个在南半球,所以它们的正午太阳高度与白昼长短都不相同,考虑到X、Y所在的经线应组成一个圆,也不在同一经线上,所以所在时区也不相同。但X、Y两点在晨昏线上,所以看到的太阳都在地平线上,且都在正南方向。 (2)由于没有具体的时间,所以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是向南或向北运动。但是由于地球绕日的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可以把太阳看作绕地球的自东向西的相对运动,进而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向西运动。训练3.下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此时北京时间是( ) A.2时 B.4时C.8时 D.10时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太阳直射150°E经线,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经线的地方时,此时是10时。训练4.(2008年广东高考第8~11题)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请回答(1)~(4)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30°E,20°N B.150°E,20°S
C.30°E,20°S D.150°E,20°N
(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答案:(1)B (2)C (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4)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答案:(3)D (4)D解析:(1)读图可知,晨线与70°S相切,说明太阳直射20°S。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说明太阳直射150°E,所以选项B正确。
(2)从图中分析可知,丁地地方时6时日出,丙地地方时20时日落,乙地昼长20小时,甲地夜长0小时,所以此题选C。(3)此题主要考查全球日期界线。全球日期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180°固定日界线,一条是0时移动日界线。通过计算可知,此时0时日界线经度为30°W,由此可见,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1,2多。
(4)读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20°S,此时的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北半球为冬半年,台北降水较少,西安日出晚于6时。所以A、B、C均不符合题意。训练5.每年的3月12日,太阳直射点( )
①向北移动 ②将要向南移动 ③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④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3月1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并且向北移动。
答案:C训练6.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完成(1)~(2)题。(1)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先根据正午太阳方向,推断其地理位置。分析图中四地的正午太阳方向,可推断出①地位于赤道,②地位于南回归线,由此排除A、B两项。从图中看出,④地正午太阳高度最低为0°,说明它位于北极圈,由此排除D项。因此,正确的是C项。第(2)题,首先从题干获取信息,②地位于南回归线,“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相同(在南);学校所在地天气寒冷。由此排除A、B、C三项。训练7.(2009·天津高考第5题)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回答下题。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解析:极昼期间在北极点附近地区观察太阳,一天中太阳始终不落。太阳最高时地方时为正午,方位是正南,太阳最低时地方时为午夜,方位是正北。
答案:A训练8.(2008·高考全国卷Ⅱ第6~8题)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1)~(3)题。(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答案:(1)A (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答案:(2)D (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
A.0B.Pa/Pb=0
C.Pa/Pb=1
D.Pa/Pb>1
答案:(3)A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①、②、③三地都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昼在不断变长,应位于同一半球,③、④线以12时为对称轴,且随时间的推移白昼在缩短,应为异半球纬度相同的地区。
(2)a月内①—④地中④地的夜长短于昼长;同理b月内①②③地的昼长均短于夜长;③地距离赤道较近,年变化幅度小;③地与④地之间的赤道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3)①地中a月的平均昼长小于b月的平均昼长。课时作业2 地球的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A、D两项不对。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B正确,C不对。读下图回答2~3。2.下列各地,位于该群岛的是( )
A.66°34′N,20°W B.75°N,90°W
C.80°N,30°E D.66°34′S,165°E
3.该群岛属于(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答案:2.C 3.B 2~3.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此地出现了极昼,出现极昼的时间为4月~9月,且一年的极昼的时间长达4个多月,因为极点的极昼时间为6个月,所以此地为北半球靠近北极点的某较高纬度。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第3题,由上题可知(80°N,30°E)是此群岛上的某地,依据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可知该群岛属于欧洲,其名称为斯瓦尔巴群岛。下图中A、B是晨昏线ACB与纬线ADB的交点,经线OA与OB夹角为90°,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完成4~5题。4.若图示扇形是昨天的范围,则北京时间为( )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5.A点的日出时间为( )
A.2时 B.3时
C.6时 D.7时
答案:4.C 5.B 4~5.解析:若图示扇形是昨天的范围,则图中OA、OB两条经线必有一条是180°经线,且另一条经线地方时为0时;又有自西向东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规律可知,0时经线在180°经线的东方,又由于经线OA与OB夹角为90°,则180°经线地方时为18时,北京时间必为14时。同时依题意可知,A点所在纬线夜长为6小时,则该纬线上各点日出时间均为3时。读图(图中斜线区表示黑夜),回答6~8题。6.关于①点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东半球 B.地转偏向力全球最大
C.自转线速度为零 D.太阳高度为0°
解析:读图可知,①点位于90°W、0°,属于西半球;该点位于赤道,地转偏向力为零;该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①点位于昏线上,所以太阳高度为0°。
答案:D7.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6时 B.8时
C.20时 D.12时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①点位于昏线上,所以地方为18时,而该地的经度为90°W,所以北京时间为8时。
答案:B8.若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正值返青时节,三个月后①、②、③三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太阳直射赤道,为春秋分日,根据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正值返青时节可以确定为春分日,再过三个月后,即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所以①、②、③三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③。
答案:C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中国“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太空出舱,五星红旗首次被挥舞在太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1题。9.世界各地的华人都热切关注着这一航天盛事,有一群留学生是在日落时收看实况直播的,他们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纽约(74°W) B.东京(139°44′E)
C.惠灵顿(174°46′E) D.伦敦(0°07′W)
解析:根据题意,有一群留学生是在日落时收看实况直播的,说明他们的地方时为18时左右,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6点43分,说明该城市在北京的东边,比较四城市可知,他们所在的城市最有可能是东京(139°44′E)。
答案:B10.当“神七”飞船遨游太空时,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下图中的( )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B 解析:当“神七”飞船遨游太空时(9月27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的附近地区,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图中的②。11.当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C.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区正忙于小麦播种
D.南极点附近处于极昼
解析:飞船飞行期间为9月底,此时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变快,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南极点附近处于极昼。
答案:D(2009·重庆高考)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读图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从甲到乙,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近日点(1月初)向远日点(7月初)运动,但乙距远日点较远,所以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答案:B13.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与分析能力。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此时为1月初,北半球是冬季,所以黄河流域不可能进入汛期;南极昆仑站为极昼期;南半球的潘帕斯草原为夏季,是生长期;长江三峡水库是蓄清期,因为此时长江主要是靠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补给较少,含沙量小。
答案:C 下图中大圆为晨昏线,P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且位于陆地上,A点两侧日期不同,B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时刻,B点的坐标是( )
A.75°N 160°E B.15°N 20°W
C.75°S 160°E D.15°S 20°W
15.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地球总面积的( )
A. B.
C.大于 D.小于
答案:14.A 15.C 14~15.解析:第14题,P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且位于陆地上,点明P点为南极点。又知图中大圆为晨昏线,则0点为球心,图中∠POA为15°说明A点纬度为75°S,则B点的纬度为75°N。由题意可知B点的经度为160°E。第15题,由上题结论可知A点的经度为20°W,又已知A点两侧日期不同,即20°W此时为0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是20°W向东到180°经线所包含的200度的经度范围,占地球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二、综合题16.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中A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2)在地球自转时,A、B、C三点的角速度比较:________,线速度比较:________。(3)若A点经度为180°,则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________。(4)若A点经度为0°,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西北A=B=CA>B>C60°W122212(5)图中A、B、C、D、E、F各点中,年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6)若黄赤交角扩大到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极圈纬度变为73°08′B.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缩小C.B、D两点均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D.7月份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变化前减小ECD17.图甲为全球同属于一个日期的局部示意图,弧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乙为此时某区域图,a角是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A、B、C三点中正值日出的是________点;A、B两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小的是________,昼较长的是________。(2)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乙图中a角的度数为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ABB20°N,0°20°20(3)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此日正午海口的物影最短B.南极臭氧空洞达一年中的最大值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D.乌鲁木齐昼最长夜最短(4)乙图中a角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由最大值变为最小值时的节气是________。A23°26′0°秋分18.读“北半球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图”。若图中m、n数值相差20。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的纬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2)P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日期,该纬度各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时,物影的朝向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N76°34′西南、正南、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