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27年《田中奏折》日本制定大陆政策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1927《田中奏折》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国际形势)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国内形势)背景1、北大营遭到谁的进攻?
2、进攻北大营的理由是什么?
3、东北军的反应如何?
造成了什么后果?日本关东军柳条湖事件不战而溃,日军占领沈阳。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根据命令,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次日张学良在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8000名守军被只有300左右的日军击溃。 ——《历史教训:“九·一八”纪实》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九一八事变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占领了东北三省东三省沦亡 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东三省面积为日本国土3.5倍。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东北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在国破家亡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人数最多时曾达三十万人左右。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各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势之下,东北义勇军将士不顾一切,为了挽救危亡揭竿而起,并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以死相拼。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九一八事变后各方态度 杨靖宇将军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杨靖宇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将军阵亡后,岸谷隆一郎下令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将军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骇,惊为天人。
东北抗日联军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将士组成的抗日义勇军(1936)
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目的: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溥仪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血腥屠杀掠夺资源奴化教育细菌试验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危机。 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省,乘势攻入关内,威胁北平和天津;1935年又与国民政府签订《何梅协定》,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随后,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华北五省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学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北平学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爱国救亡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
张学良、杨虎城不愿剿共,希望抗日苦谏: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1936.12.12,实行“兵谏”(兵谏,指用武力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必从。)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亭(捉蒋亭)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日本美英亲日派亲英美派西安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态度如何?中国共产党主张是什么?主张:和平解决!中共的态度和努力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应张学良电邀,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赴西安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带来了什么变化?材料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关键。中国未来命运的大转圈。
——《中央日报》材料2:“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力量使国民党结束了十年的错误政策,这是客观上包含了这一意义。就内战来说,十年的内战,以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
——毛泽东,193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材料3: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蒋背信弃义,软禁了张学良。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75年,蒋介石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张学良90大寿合影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张学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张学良的幽禁岁月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终极命令者是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市民自发为杨虎城将军等烈士送行 西安事变后被迫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