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2张PPT。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走进高考 第一关:基础关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________位置和________位置的差异,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的气候产生了相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类型。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纬度海陆植被土壤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纬度热量距海远近水分海拔高度水热地形气候草原有序重复三、主要陆地自然带湿润半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温带草原干旱温带荒漠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指导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大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的自然地带、________和地方性分异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产业构成、________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壤的利用方式,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否则,会导致________失衡和________恶化。垂直地带作物生态环境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
考 纲 精 研
1.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分布。
2.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1)重点掌握自然带的四种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2)掌握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非地带性规律。
(3)掌握森林自然带、草原自然带和荒漠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精 题 选 编例1(2009·江苏高考)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答案:D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答案:B
解析:第(1)题,“滴水叶尖”说明该地气候湿热的特征,因此该现象出现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为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热带季雨林。例2(2009·浙江高考)读下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荒漠土壤有机质表层和深层相差不大且少;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且主要分布在表层;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且由表层土壤向深层土壤递减。
答案:D重 点 突 破重点1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重点2 主要陆地自然带(1)按景观分类概述(2)按纬度排列细说 重点3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总结如下: 重点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上是以我国为例进行说明的)互 动 探 究探究1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沿X方向,自然景观大致由森林过渡为草原、荒漠。这与我们所学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类似。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断减少,故沿X方向干燥程度不断增加,即A项正确。从图中可看出,沿Y方向,自然景观依次是苔原、针叶林、温带阔叶林以及热带雨林。这与自然带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及垂直分异规律有相似之处。故沿Y方向热量条件应越来越好,即C、D两项错误。故选A项。 第(2)题,依上题分析可知,M地自然景观应该是森林景观,且M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阔叶林之间。根据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可知,该地最有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四个选项中,A、D两地都是温带沿海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刚果盆地地处热带,为热带雨林景观;只有江南丘陵受亚热带季风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故选B项。探究2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依次是( )
A.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B.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答案:(1)B (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带②在南半球1500米以下仍有分布
B.自然带③所属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C.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红壤
D.自然带⑤在全球最大分布地区在尼罗河流域
答案:(2)C 解析: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海拔高度。根据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可判断①为苔原带;②在50°~70°N之间且南半球高纬度没有,只能是亚寒带针叶林带;③在30°~50°之间,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为热带雨林带;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典型土壤为红壤。探究3(2008·全国卷Ⅰ)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答案:(1)B (2)B (3)A解析:(1)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由早到晚,这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
(2)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沿海,而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3)M、N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极低。相对P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规 律 总 结
规律1 地域分异等级
地域分异可分为四级规律:(1)全球性分异,如全球热量带分异;(2)大陆、大洋的分异,如大陆纬度自然带分异;(3)区域性分异,如干湿度分异和垂直地带性分异;(4)地方性分异,主要是土壤的分异。第一、二种分异,是全球尺度的分异,第三种是区域尺度的分异,第四种是局地尺度的分异。这些不同尺度的分异各有自己的成因和具体的规律。 但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一般说来,高级分异是低级分异的背景。而低级分异的有规律联系又是构成高级分异的基础。自然地理环境在不同尺度分异规律的作用下,分化为一系列等级和规模不同的区域单位。大尺度分异形成等级高、范围大的区域,在其背景下,中小尺度的分异又形成级别渐低、范围渐小的区域,使地球表面形成一个由多级区域单位构成的复杂镶嵌体系。规律2 世界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规律3 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关系
(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2)山坡上的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山地海拔高度有关;
(3)同一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山地自然带谱多;相同高度的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的自然带谱多;
(4)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可以利用此规律判断山地所处的半球(南、北半球),如山地北坡是阳坡,则此山位于南半球;如山地南坡是阳坡,则此山位于北半球。规律4 雪线的判读规律
(1)雪线指有常年积雪冰川分布的最下限。其影响因素最常见的是气温和降水。
(2)气温升高,雪线上升;气温降低,雪线下降。山脉气温高的一侧雪线高,气温低的一侧雪线低。即阳坡雪线高于阴坡雪线。
(3)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4)举例:
①珠穆朗玛峰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阳坡使雪线升高,迎风坡降水多又使雪线降低,这就要看两个影响因素哪个影响程度大了。我们知道结论珠峰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看来迎风坡降水多这一因素起作用最大。这是个特殊例子要着重掌握。
②天山的北坡是迎风坡,又是阴坡,这两个影响因素都使雪线降低,故天山北坡雪线比南坡低。强 化 训 练
训练1.我国华北石灰岩山坡多生长柏树,花岗岩山坡多生长油松,这种环境的分异尺度属于( )
A.全球尺度 B.大尺度
C.中等尺度 D.小尺度
解析:华北石灰岩山地生长柏树,花岗岩山地生长油松,树木种类存在差异主要是土壤存在分异,属地方性分异,是小尺度的环境分异。
答案:D训练2.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_____气候。(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C和H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G和H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纬度地带分异热量(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5)在图中的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陆地自然带(字母)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湿度地带分异水分中纬A和B南半球该纬度地带是海洋,缺少大面积的陆地解析: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属于基础知识,较容易作答。训练3.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答案:(1)C(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信风影响 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答案:(2)B (3)C 解析:(1)从图中自然带分布南低北高可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北坡为向阳坡,光热条件较好,故同一自然带分布的下限要高于南坡。另外从该山地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可知,该山地位于温带地区。(2)如果该山地山麓平均气温为12℃,而该山顶部并没有常年积雪,故顶部的平均气温不会低于0℃,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可知,该山的高度不会超过2000米。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下形成的自然带,而南半球并没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故可推断出该山地所在的地区是终年受西风影响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课时作业1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某大陆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3题。1.①②自然带仅分布于沿海的狭长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洋流
2.③④⑤三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 )
A.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现象
答案:1.A 2.B 3.③地和⑤地的降水情况是( )
A.两地皆属于全年多雨区
B.两地皆属于全年少雨区
C.两地多雨季节同期
D.两地多雨季节不同期
答案:D 1~3.解析:第1题,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②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②自然带受到大分水岭的阻挡而南北狭长分布。第2题,③④⑤自然带依次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第3题,③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夏季为雨季;⑤地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于冬季,所以D选项正确。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4.该山区若有永久积雪,其雪线最低的地方海拔约为( )
A.6000m B.3000m
C.4000m D.5000m
5.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M地区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答案:4.D 5.A 4~5.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形对气温、降水分布的影响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第4题,永久积雪雪线最低处应当是该地区最热月0℃等温线分布处,图中最热月为1月,说明此处位于南半球,找到1月均温线的0℃点有两个,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上也有两个点,取最低点即雪线最低的地方,其海拔约为5000m。第5题,由M点对应的1月、7月气温及年降水量判断此处全年最低温度高于0℃,最高温约为20℃,年降水量为900多毫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下图为尼日尔小朋友Tom到某国旅游时拍摄到的一幅景观照片,回答6~7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om在自己的国家也会经常看到该景观
B.Tom可能是在我国的青海湖附近拍摄到该景观的
C.该景观所在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D.图中的骆驼是非洲热带沙漠地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答案:C 7.图中树木在此地出现属于( )
A.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经度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7.D 6~7.解析:第6题,图中动物双峰驼是解题的关键。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第7题,图中树林应为高大的胡杨林,是中亚地区分布最广的乔木之一。当地为典型的温带荒漠地区,故胡杨林的出现属于非地带性现象。8.读下图,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C.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
D.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
解析:①⑤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亚欧大陆的温带荒漠带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南美大陆的温带荒漠带的成因为地处山地背风坡。
答案:D 读自然带分布图,回答第9题。9.甲表示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解析:从水平方向看,甲所在地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在纬度要高,根据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分析,甲处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B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0~11题。10.该山地是( )
A.武夷山脉 B.黄山
C.泰山 D.秦岭
11.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0.D 11.B 10~11.解析:第10题,根据基带判断,南坡为亚热带,北坡为暖温带,该山地应为秦岭。第11题,基带与当地的陆地自然带一致,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读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回答12~13题。12.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乙甲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
B.若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D.若丙山图中虚线为雪线,则其南坡为迎风坡
答案:12.C 13.D 12~13.解析:第12题,四座山的海拔高度相同,但自然带谱的数目不同,这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越低,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第13题,南半球的北坡为阳坡,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应高一些,甲应位于北半球;在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是水分、热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结果;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下图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完成14~15题。14.关于对图示中各点叙述及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太阳辐射相同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洋流影响
C. 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地势高低相同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海陆分布的影响
答案:B 15.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答案:B 14~15.解析:第14题,樱花初放日期反映了各地的热量状况,热量条件好,樱花初放日期早,反之则晚。符合纬度地带性的表现应当是相同纬度,樱花初放的日期大致相同,低纬度地区樱花初放的日期早于高纬度地区。第15题,乙岛上M、N两地纬度相当,但两地樱花初放的日期相差悬殊,主要是因为M地受千岛寒流降温作用的影响,温度低。二、综合题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分异规律。(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分异规律。(4)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___________,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⑥处代表动物有____________, ①处的土壤特点是____________。纬度地带干湿度地带地方性温带草原耐干旱、善奔跑 牦牛、藏绵羊呈酸性17.读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问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将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丁>乙>丙>甲。答案:甲地东坡为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3)乙地雪线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风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且乙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故北坡雪线低于南坡。(4)近年来,雪线海拔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对策?答案:全球变暖。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