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7张PPT。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走进高考 第一关:基础关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人类从事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___________的集合体,以及与____________相关的各种设施。2.聚落的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型。生产生活房屋建筑人们生产生活乡村城市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表现:对聚落的________、分布、________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2)举例: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________,多呈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人口较________;南方丘陵山区:规模________,空间分布________,人口较________。类型规模大团聚型棋盘式多小相对分散少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________、气候、________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________、城镇分布、________、科学技术等。2.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地形水文资源工农业生产水平西部稀疏东部稠密3.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1)平原地区:地形的限制________,在人口稠密区一般呈________分布。(2)山区:地形________,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________,公路多呈“________”字形分布,且工程造价________。(3)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________,避开________,尽可能___________,减少对__________的破坏。较少网状起伏较大较多之高有利地形不利地段降低工程造价生态环境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 考 纲 精 研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不同的地表形态,如山区、平原、河谷等对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以及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精 题 选 编 例,1(2008·广东理基)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北京——四合院——挡风保暖B.非洲沙漠——茅草屋——通风透气C.北极居民因纽特人——冰屋——避风御寒D.江南水乡——屋脊高、屋檐宽——容易排水解析: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形式深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筑物对称分布,有明显的中轴线。答案:A例,2(2008·宁夏高考)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解析:运用图中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丙居民点附近的公路走向为西南—东北走向。丙居民点东北方向,等高线分布比较密集,山前公路的两条等高线间距小,相邻地区有等高线重叠处,有峭壁,说明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狭窄,居民点建设受地域空间、地质条件限制大。相邻山坡等高线密集,有峭壁,山坡坡度陡,不利于降水下渗,又由于该地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存在夏季洪水,山体滑坡等危害。而南偏西方向相反。答案: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重 点 突 破重点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2)地形对聚落规模的影响聚落的规模与地形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我国北方的平原地区,村落集中布局,且规模较大,华北平原千人以上的大村到处可见;在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在山区,建筑物往往依山就势,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3)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平坦、地势较高、灌溉方便、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方,容易形成城市,如古埃及、秦咸阳等;地形有利于防御的地方,也容易形成城市,如南京、武昌、重庆、巴黎等;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地形的千差万别,一般在河谷地带,条件较好。有水源灌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在这里容易形成城市,如拉萨、西宁等;在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水源成为重要的因素,在洪积、冲积平原上,成为城市位置的首选。重点2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影响主要交通线(铁路线、公路线)分布的因素(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密度也表现出西疏东密的特点。互 动 探 究 探究1读某著名河流下游河段两岸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1)~(2)题。(1)根据该区域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可知,该区域所属气候类型最有可能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2)该区域河流沿岸土地利用方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河流长度很长C.河床坡度陡峻D.河流泥沙含量很高答案:(1)C (2)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沿岸的河谷平原为农田,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而河流沿岸地势较高的地方为人类的聚落分布地,该地民居的建筑样式为平顶,从而可以推测该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是主要的水源,人类活动集中在河流沿岸,联系四个选项可以判断该区域最有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沿岸土地利用方式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受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洪水季节泥沙淤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人类的耕作,地势较高的地方可以避免洪水灾害,同时又临近水源,利于人类的居住。探究2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据此回答(1)~(2)题。(1)为了加强乙村和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最合理的是( )A.a B.bC.c D.d(2)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A.③④ B.②④C.②③ D.①②答案:(1)C (2)A解析:c线路大致与等高线平行,修建难度最小,最为合理。图中铁路线明显穿过市中心,这样会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同时该铁路穿过一山地,坡度较大,不利于施工。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规 律 总 结规律1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山区聚落的差异 (2)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规律2 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线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2)交通线选线原则强 化 训 练训练1.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C.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解析:平原虽然最适宜聚落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平原都是聚落聚集区,如亚马孙平原。答案:A训练2.请根据下面两组数据写一段话,阐述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表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表2 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解析:从表1可以看出,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在山岳地区,由于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铁路远比公路难度大。从表2可以看出,修建同等级的普通铁路,在山岳地区的工程量(包括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等)和造价比比平原和丘陵地区高许多。由此可以看出,在山岳地区应该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答案: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铁路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与此相比,在此修建公路不仅难度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所以,在山岳地区应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课时作业12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解析: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平原分布于沿海,为了避开陡峭的山地,减少工程量,所以铁路呈环状分布于山地周围。答案:A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解析:据图可知铁路线没有沿等高线和经纬线延伸,铁路线也不可能建在山脊上,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道伸展。答案:A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3~4题。3.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水文 D.生物4.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 B.带状C.网状 D.棋盘状答案:3.A 4.B3~4.解析:N地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威胁;M处为河谷地形,聚落形态为带状。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第5题。5.甲、乙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点及原因是( )A.沿河谷分布,地形平坦B.沿山脊分布,路程较短C.沿海岸线分布,地形平坦,易于修建D.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工程量小解析:从图中可知,图甲为台湾岛,图乙为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地区。甲、乙受山脉地形的阻挡,铁路线基本沿海岸线分布,主要原因是沿海平原地形平坦,易于修建铁路;沿海人口城镇分布较多,促进沿海经济发展。答案:C下图为“某地区河流与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题。6.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旅游C.气候 D.资源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于河流下游地势低平的地方,即地形是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答案:A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7~8题。7.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8.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网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答案:7.D 8.D7~8.解析:第7题,由于人类过度利用水资源,我国西北沙漠化从历史时期以来不断扩展,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迁往地势较高,而水源较充沛的地方,所以选项D正确。第8题,交通线包括铁路、公路等,从图中发现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现环状。2008年4月18日9时05分,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出席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典礼,并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结合下图分析回答第9题。9.京沪高速铁路桥梁长度约1140km,占总线长度86.5%,采用以桥代路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沼泽、软土发育B.节约建设成本C.保证列车高速运行的需要D.少占耕地和有利于环境保护解析:京沪铁路多经过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地形平坦,地质结构较稳定,A选项错误。以桥代路增加了成本,B选项错误。可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同时减少对所经过地区环境的影响。答案:D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读下图,回答第10题。10.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处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A.保证牦牛等野生动物的安全迁徙B.保护三江源等生态环境C.解决高原冻土难题的举措之一D.节省建设成本,加快工程速度解析:青藏铁路采用“以桥代路”工程的目的是确保铁路线不会因冻土变化而受到影响。主要是为解决高原冻土地带路基稳定问题,各桥墩间的1300多个桥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徙。在施工中,还采用了热棒、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铺设保温板等多项设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答案:C二.综合题11.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在当时其积极意义是:能够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发达。经过时间演化,虽然掺杂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挖穴而处之;乃对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材料二: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要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丙,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等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原因。答案:(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和湿度。光照——向南开口,采光条件好;热量——避开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防洪。(2)水流较缓,便于取水;农业生产: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但现代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结合上图分析原因。答案:凹岸流水侧蚀作用强烈,水深,建港的水域条件好。12.读“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目的是了避开________。(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呈“之”字形分布陡坡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