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1版湘教版地理配套课件必修一第4章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一号》2011版湘教版地理配套课件必修一第4章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2-13 19: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4张PPT。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走进高考 第一关:基础关  一、全球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候改变。 2.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________时期、________时期和________三个阶段。 3.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地球表面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即________大冰期、_____________大冰期和________大冰期,大冰期之间________。此时全球气候一直处于________变化之中,________相互交替,变化周期________。 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地质历史近现代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大间冰期波动冷暖干湿长短不一4.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气温曲线和雪线曲线的变化________;雪线的分布高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和地形条件;全球气候有两次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________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________期。 一致气温降水量温暖寒冷5.近现代的气候变化: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________趋势;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降水量增加,________地区降水量减少;雪盖和冰川面积________;全球平均海平面________。 上升中高纬热带亚热带减少升高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________条件的变化,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________。 3.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原有________的改变,使大量________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4.全球气候对主要生产领域,如________、林业、________、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5.气候变化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扩大某些疾病的流行,对__________造成危害。 资源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物种农业牧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人体健康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  考 纲 精 研1.全球气候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1)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了解气候变化的分类和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和掌握由于气候变化要采取的适当对策。 精 题 选 编   例,1(2009·浙江高考)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1)~(2)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B(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A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使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热带地区降水增加,亚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故A、D选项错;全球变暖将使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不是大部分;气候变暖对我国来说,气温升高使得自然带向高纬移动。第(2)题,本题考查抑制全球变暖的措施。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等措施都可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是减少化石燃料的途径之一。 例,2(2009·山东高考)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图中等高线为负值,因此湖面低于海平面;图中等高线是南密北疏,因此湖盆地势是南陡北缓;由于湖泊面积逐渐减小,因此湖泊的环境调节功能减弱;由于湖水减少,盐度逐渐升高。第(2)题,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从图中显示艾丁湖一万多年来面积逐渐缩小,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可以判断是气候变干引起的。 重 点 突 破重点1 全球气候变化 重点2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全球气候的冷热干湿变化直接影响各地的水分、热量状况,以至于影响日照时间的长短,进而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生物资源的分布等,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全球气候的干湿变化直接导致了各地降水量的增减,暴雨洪涝和干旱灾害频繁发生,从而会引发滑坡、泥石流、蝗灾、水土流失等其他的自然灾害。如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暴雨频率增加,而在亚洲和非洲等地近数十年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3)全球气候的变化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破坏生态系统 表现为改变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同时也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由于气候变暖,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袭击,一些物种将由于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生产率降低,某些脆弱性物种灭绝的风险会增加。有利的一面,植物光合作用将会增强,植物的生产率也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的影响更为显著 ①农业 有利影响:北半球变暖,温度带北移,有利于作物生长。热带北缘部分农作物不会遭受冷害,高纬度地区生产期延长,产量增加。不利影响:增温加速蒸发、土壤水分减少,热带干旱区农作物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生产潜力降低,农业病虫危害加重。 一般来说,全球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受损,高纬度地区受益,但是高纬度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偿中纬度地区的减产,因而世界粮食生产总体上会下降。 ②工业 全球变暖对工业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等获得广阔的市场。 (5)全球气候变化危害人体健康 气体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夏天气温持续升高,会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同时,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使疾病的传播范围增大。 (6)全球气候变暖可使海平面上升 在过去的100年里,因全球变暖,海平面已上升了18厘米。气象专家预测,若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到2030年,海平面将再上升20厘米,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65~100厘米。海平面的这一变化将给沿海地区带来极大影响,甚至灾难。例如,部分沿海地区会被淹没;地下水位会升高,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水产养殖业将受影响。 重点3 应对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互 动 探 究探究1读图1、图2和图3,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后(  ) A.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呈波动上升趋势 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五倍 C.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D.我国气温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C(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与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 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D.1970~199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似 D解析:本题以气候变化为背景,通过考查阅读、总结和比较曲线统计图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970~199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似。 探究2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2)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答案:(1)A (2)D 解析: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现象;为了控制全球变暖,各国应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规 律 总 结规律1 全球气候变化(1)歌诀记忆地质时期地球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三冰期,震旦、石二(石炭—二叠)、第四纪。 冷暖干湿相交替,周期长短不一致。 (2)表格法记忆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3)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特点 规律2 全球气温升高关联图强 化 训 练训练1.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解析:大象分布在热带,竹主要分布在亚热带,这说明黄河流域历史上曾经为温暖湿润的气候。 答案:D 训练2.分析“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代表近年来CO2增长的曲线是________。 (2)为什么大气中CO2的含量与日俱增?答案:由于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大量CO2,再加上森林大量被砍伐所致。C(3)大气中CO2的增多对气候有何影响?为什么? (4)列举几项事例说明由于CO2的增多使气候发生变化及所带来的后果。 答案:(3)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CO2可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温度增高,气候变暖。 (4)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如现在温带由于气温升高,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干旱的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亚寒带某些地区则因气温升高,将会适应温带作物的生长。 解析:第(1)问易错,CO2浓度的变化趋势是增长的,但并非匀速的,“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耗增多,故CO2的增长是先慢后快。 课时作业13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B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答案:2.C 3.C 1~3.解析:第1题,树木在温暖期生长快,而寒冷期生长慢;从图中树木年轮可以看出,中部及外部树木生长旺盛,反映气候由暖到冷再到暖的变化。第2题,气候变化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黄赤交角基本没有变化,而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则会对气候产生影响。第3题,图中M所示树木年轮较密,说明树木生长非常慢,表明此时期气候寒冷,大陆冰川广布,海平面下降。 4.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①全球陆地面积缩小 ②喜马拉雅山脉雪线降低 ③中纬度耕作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④高纬地区因蒸发加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使全球陆地面积减小;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中纬度耕作区因降水减少而退化为草原;高纬地区因蒸发加强,降水量比原来增多。 答案:B 5.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为(  ) A.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北移 B.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生长得更加旺盛 C.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小 D.全球各地小麦生产会出现明显增收现象 解析:世界农业受气温的影响很大。全球变暖,会使北半球温度带向北移,南半球温度带向南移。同时,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温暖,降水增加,利于森林的生长。气候变暖,有利于病虫害的迅速爆发,使农业病虫害的范围扩大。气候变暖,会使热带半干旱地区的小麦产量下降,如印度北部。 答案:B 6.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冰期之间相隔3亿-4亿年 B.中生代的冰期出现在侏罗纪,那时恐龙繁盛 C.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D.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解析:三次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中生代属于大间冰期;新生代以湿润为主;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第四纪大冰期。 答案:C 7.2009年冬季,北半球大范围地区出现暴雪、严寒天气。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09年冬季的暴雪、严寒天气标志着全球气候转冷 B.强烈的地壳运动必将导致气候的巨大变化 C.气候处于温暖期时,蒸发量增大使干旱现象多发 D.自然原因是导致气候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2009年冬季的暴雪、严寒天气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全球气候变冷,现在的趋势,还是全球变暖。强烈的地壳运动导致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气候处于温暖期时,蒸发量增大,使中纬度地区干旱多发,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多,变得比以前湿润。 答案:D 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8~9题。 8.1951~2002年,我国(  )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9.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答案:8.D 9.A 8~9.解析:从图中可知我国并非各地都增温,也并非自东向西增温幅度递增,增温最大的地区在西北、东北等地,增温值为0.8℃×5=4℃。 10.下图是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温室气体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二氧化碳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总体减小的趋势 ②甲烷浓度在40°N以北随纬度增高而增加 ③人类活动是造成沿线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④洋流是造成沿线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通过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二氧化碳、甲烷浓度的变化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二氧化碳浓度从纬度上看,从低纬到高纬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特别是北极地区二氧化碳浓度最低,而甲烷呈总体增加趋势,从图上看,甲烷浓度在40°N以北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答案:A 据报道:2008年3月,一块面积大约相当于7个曼哈顿的南极巨型冰架突然坍塌破裂,专家认为类似破裂非常罕见,但最近几十年,这种事情却变得更为频繁。据此回答11~12题。 11.导致报道中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加强 B.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C.人类在南极地区活动频繁 D.海洋污染加剧 12.引发上述现象的环境问题,其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皮肤癌患者增多 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D.腐蚀建筑物 答案:11.B 12.C 11~12.解析:第11题,南极冰架坍塌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第12题,气候变暖,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温室气体排放过度所致,该环境问题必会引起各国关注,调整经济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读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变化图,回答13~14题。 13.2007年冰层覆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海域是(  ) A.加拿大沿岸 B.俄罗斯沿岸 C.挪威沿岸 D.美国沿岸 14.导致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B.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强 C.全球气候变暖 D.城市的热岛效应 答案:13.B 14.C 13~14.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2007年俄罗斯沿岸海域冰层覆盖面积变化最明显。第14题,全球变暖是导致世界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 15.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解析:近现代,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我国各地降水量出现显著变化——有的地区增多,有的地区却减少(如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冰川的消融,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湖短期内水位有所上升,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雪量的减少,径流量将减少。 答案:D 二、综合题 16.读“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雪线是常年积雪的________,即___________与________相等的平衡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和地形条件。雪线以上可出现常年积雪,并形成________。 下界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气温降水量冰川(2)从图中看近5000年来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其中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是________,当时的雪线比现在________;15世纪以来为________,当时的雪线高度比现在________。 (3)在过去的温暖期,热带和亚热带向北扩展到现在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寒冷期,出现于14~17世纪欧洲的小冰期使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甚至绝收。 温暖期高寒冷期低加拿大英格兰(4)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则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将使天然橡胶的种植范围________,一年一熟制的范围将________。 动物的栖息地发生改变,导致大量物种因难
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扩大缩小17.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喜马拉雅地区总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盖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 km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 m。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你认为造成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2)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会导致________上升,危及沿海低地。 答案:(1)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另一方面是因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海平面(3)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答案:(3)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等。 (4)将下列选项按因果关系用字母代号把下图填写完整: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 答案:18.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量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全球大气环境的什么问题? (2)该问题产生与人类活动有怎样的关系?答案:(1)全球变暖。
(2)人为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及大量地毁坏森林植被。(3)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除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外,还有哪些方面?应如何解决? 答案:引起积温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引起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大;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措施: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一方面减少排放,另一方面植树造林;也可采取工程措施,加快沿海地区防护堤坝的建设,防止海水入侵,还可以有计划地培育、改良农作物的品种,以适应逐渐变化的气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