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 第26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 第26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7 14:5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课前5分钟提问)
1、两极世界初步形成和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什么是雅尔塔体系?它的基础和实质是什么?
3、“冷战“的信号和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美苏“冷战“的表现有哪些?
5、美苏“冷战”的影响有哪些?
回顾旧知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史料,分析欧洲共同体的形成的背景及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概述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表现及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3、结合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理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格局演变的关系。
学习目标:
美国
苏联
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两极
形成对立的两大阵营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新课导入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1971年)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由于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请同学们阅读本课各子目的标题和内容。
找一找
5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材料一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原因之一(经济原因):
欧洲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请同学们根据下列材料,找出欧洲联合的原因。
论从史出
6
材料二 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夹缝中的西欧
原因之二(现实政治需要):
摆脱美苏对西欧的控制与威胁。
材料三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原因之三(政治谋略):
结束法德之间长期的敌对状态。
材料四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
原因之四(历史渊源):
西欧国家地域相连,经济结构相近,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
欧洲衰落
美苏威胁
保安全
法德和解
是关键



共同底蕴

有渊源
求发展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摆脱美国的控制。
归纳: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共同体(1967)
走向联合的欧洲
欧洲共同体实质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2.过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图
欧洲走向联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影响之一: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3.影响
论从史出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二:法国奉行戴高乐主义,1966年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于1969年提出“新东方政策”,实行“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方针。
影响之二:有利于摆脱美国控制,
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
苏联
欧共体
影响之三:冲击了两极格局,
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想一想:
成员国不断增加
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17
一位美国老兵的回忆录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第一眼看到这块土地时的情景,满街都是爆炸后残留下来的残砖碎瓦,一片满目苍夷,人们的眼神里除了绝望就是愤怒,所有的工业设备几乎都被炸毁了……
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子开着他的丰田汽车把我接回家。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照相机、松下的空调……
1945年的日本
1980年的日本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如何从战争的废墟中站了起来的?请结合书本P123第二子目,填写下列相关表格。
项目 日本经济恢复的原因 历史启示
内因



外因
民主改革
引进技术,重视教育
政府制定正确经济战略
政府投资
美国扶持和朝鲜战争的机遇
①依据国情,适时调整发展战略
②重视科技和教育
③抓住机遇
1.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自主学习:
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美国为什么要扶植日本?
冷战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请思考:

日本生产的主战坦克 空中预警机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订购了不少于36亿美元的武器及后勤物资。
二战期间,日本军费开支高达国民生产总值98.9%。二战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军费开支仅为0.88%。
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的25.5%;
1975年,日本追上来,改写为62.2%;
1985年,日本已经逼近美国,为97.6%;
1987年,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日本超过了美国。
1964年东京奥运会
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塔”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20世纪80年代)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4








三足鼎立

战后初期
60、70年代
资本主义阵营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 1971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
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日本和西欧要求摆脱美国控制,政治上独立自主倾向加强,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学法探究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
请各小组积极讨论,并展示成果。
不结盟运动会议
铁托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纳赛尔
尼赫鲁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含义:不结盟运动并非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合作,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
——铁托
1.不结盟运动
背景
目的
时间
地点
政策
任务
纲领
影响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摆脱美苏控制;维护自身独立
1961年
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
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非集团、不结盟
任务: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24第三子目,归纳不结盟运动的相关内容。
自主学习:
30
中国是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而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但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3)1956年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4)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把党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振兴: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兴起
走向联合的欧洲
相逢一笑泯恩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东边日出西边雨


天翻地覆慨而慷
中国的振兴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能力提升
二战前,以欧洲为中心
二战后初期,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形成两极格局

20世纪60、70年代:两极格局受冲击,出现多极化趋势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随堂练习
1、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2、二战后日本政府的首要工作是
A、发展教育  B、力保天皇 
C、发展经济 D、重建政府威信

C
B
3.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
A、西欧、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中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
4.不结盟运动诞生于
A、1960年  B、1961年  
C、1971年  D、1973年

A
B
5、 “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
A、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
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
C、实现政治体制一体化
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
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
6、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属于
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 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