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019.9.29
核心素养导航
课程标准 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2.区分毛泽东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基础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开始传播:受 胜利的影响, 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等文章,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
2、进一步传播
(1) 中后期,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翻译、出版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小字部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
(2)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牢牢记住了“ ”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 (传播的方式: 发表文章、翻译书籍、创办刊物。)
3、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建立了 ,开展 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毛泽东等成长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发展历程
(1)酝酿(雏形):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 》、《 》等,开始对中国国情进行思考。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形成: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创建 革命根据地,探索出“ , ”的道路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发展与成熟:
①从 到 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
②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 》,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 、 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中国革命有了正确路线的指引,加快了迈向胜利的步伐。
③ 年春,党的“七大”正式确认 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新发展(继续深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 的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即 。 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1956年《论十大关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②在党的“八大”上,正确分析了中国国内 的变化。主要矛盾是
主要任务是:
③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 和 的战略思想。
2、评价
(1)它以 为基本原则。(精神实质)
(2)是 与 相结合的典范。 特点
(3)是中共 的结晶。
(4)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解析与探究)
【重难点阐释】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意义有哪些?
1、含义
(1)“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政治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参考圆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
(2)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二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主要内容:毛泽东认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其中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基本中心内容,根据地建设是可靠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3、意义
(1)“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2)它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使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历史影响是什么?
1.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等)。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
(2)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3)关于政策和策略。(4)关于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
(5)关于党的建设。从思想上建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6)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历史影响
(1)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
(2)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3)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三、【历史解释】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1)该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完整阐述。
(2)新民主主义理论是该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了正确回答。
(3)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说明中国已经形成了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与基本政策。
(4)该时期的实践已经验证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体系构建】
【巩固练习】
1.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B.旨在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禁止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发展 D.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前提条件
2.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3.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以上材料反映了( )
A.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人对于失败原因的反思
B.中共当时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迫切要求
C.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D.毛泽东是当时少数几位认识到进行农村革命必要性的思想家之一
4.毛泽东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割据”理论形成于( )
A.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下列毛泽东思想或著作的产生与其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
A.《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时期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民革命时期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中国成立初期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解放战争时期
6. “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该文应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
8.“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毛泽东思想诞生 D.中国共产党诞生
9.“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10.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其形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毛泽东撰写《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等进行系统论述,这是在( )
A.井冈山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12.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3.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4.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诞辰二十八周年的纪念邮票
材料三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材料一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的含义。实现这种巨变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针对此时中国的变化,毛泽东又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019.9.29(答案)
【巩固练习】
1.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所学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从性质上来说依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故A项说法正确;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故B项说法正确;其经济成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故D项说法正确。
2. 答案 A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是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毛泽东思想萌芽于国民革命时期,形成于井冈山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前,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3. 答案 C解析 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失败是1927年,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在1924年建立,排除B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依靠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4. 答案 B解析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主要任务是发动工人运动,故A错误;根据材料“军事化”“割据”“武装”,可知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国共对峙时期,故B正确;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成熟,并成为指导思想,故C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目标不是“武装割据”,是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故D错误。
5. 答案 A解析 《论持久战》是指导抗日战争的理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现在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在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的。故选A。
6. 答案 D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人民内部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该文出自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故D项正确。
7. 答案 C解析 三大改造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因此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8. 答案 B解析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9. 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中“北极”“近东卷到远东”“民国七年”等信息综合分析,B项正确;民国七年是1918年,A、C、D三项均与民国七年不符。
10. 答案 B解析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故选B。A、D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善时期,C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1. 答案 C解析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红军长征时期,毛泽东总结了过去的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新的理论研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侧重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研究,故D项错误。
12.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毛泽东赞同苏联(俄)通过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而非批评,故A错误;B社会主义改造的命题提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而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排除;D与题意没有关系,故排除;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结束,故C为正确答案。
13. 答案 D解析 材料“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应为1956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6~1936年),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写于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写于1956年,故D项正确。
14. 答案 D解析 毛泽东没有坚持农民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权,其坚持的是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对毛泽东思想和列宁主义做全面比较,仅仅就某一个方面的主张说毛泽东甚至超过了列宁,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并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不是全盘吸收,故C项错误。
15.
答案 (1)历史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两大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
(2)对革命的主要贡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理论建设的贡献: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3)含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途径: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思想:提出一系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