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复习提纲
知识清单
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__________.
2、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______和_______;
2、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______和________;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产生________并把热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增温;
4、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是_________。
三、意义: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大气的运动:
1、能量来源:____________.
2、原因:根本原因------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的原动力------______________。
3、运动的方式: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水平运动-----风。
4、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原因--------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导致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的差
异,进而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3、举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4、示意图:
5、大气的水平运动:
1、受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空大气中的风-------是_______和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______;
3、近地面的风------是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_____。
气压带和风带:
1、热力环流: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况);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低纬度环流圈-------热力因素;
中纬度环流圈-------动力因素;
高纬度环流圈------_________。
2、分布:7个气压带,6个风带(在图中画出气压带和风带,注明名称和纬度位置并画出各风
带的风向)。
3、季节性移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随__________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_______,冬季______。
3、南北半球的气压中心:
1、南半球呈带状;
2、北半球呈____状:冬季------亚欧大陆为__________,海洋上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夏季------欧亚大陆为__________,海洋上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东亚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向------冬季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
4、南亚季风:成因------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向------冬季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原因:输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赤道低压带 气候——高温_______
副热带高压带
或信风带 气候 炎热
赤道低压带和
信风带交替 气候 干、湿季分明
具体表现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 气候——夏季炎热_____
冬季_______多雨
西风带 气候 温和多雨
季风环流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________
盛行_____,冬季______盛行____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_______
盛行______,冬季_____盛行____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________
盛行______,冬季______盛行___
常见的天体系统:
1、锋与天气:
1、气团、锋面、锋线、锋的概念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_________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__________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锋面:当冷暖两个_________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________
的交界面,叫做______。
锋线:锋面与__________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锋:一般把________和__________统称为锋。
2、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简图
图上表示的符号
前进方向
冷气团移动方向
暖气团上升状态
雨区范围
天气特征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 实例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示意图
气压状况
气流状况 水平气流 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
我国典型的天气
(2)灾害性天气:
台风: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____________
中心附近风力可达_________级或以上
源地:台风:__________影响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飓风:__________影响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暴潮造成
多发季节:____________
寒潮:形成:由________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_______,并伴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_、大风、大雪、冻雨等造成。
全球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在不断变化中:
1、气候变化:
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____________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概念:__________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变化。
2、分类: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___________最大,___________最长的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__________以来的气候变化;
过去1万年的气温变化:波动_______________。
3、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
全球:气温升高,平均上升___________;
我国: 整体----气温上升了________;
地区----_________、_________、东北增温最明显;
季节----______________增温最明显。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对策
1、影响:
1 海平面上升会改变__________,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
被_______的危险。
2 气候变暖预示着________增加,______延长,但往往伴随着________加重,造成_________
不足,这又会使____________;
3 影响整个_________过程,可能使_________加大,改变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格局。
2、对策:
①减少___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②_________、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如:建设___________防止海水入侵,有计划地逐渐
改变农作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重点难点小结
1、气候类型的判断: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①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气温变化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一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一15℃ 寒带气候
③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 多雨型 年降水量>2 000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1 500-2 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mm 热带沙漠气候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多云雾,全年低温 极地气候
季雨型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750~1 000mm),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2、海陆风、山谷风与城市风:
(1)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如图所示:
(2)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如下图所示:
(3)城市风: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而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形成了高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环流。如下图所示。
3、锋面气旋:
(1)成因分析: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辐合,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进而形成锋面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故反气旋在地面附近不能形成锋面。
(2)怎样确定锋面气旋的前方、后方:
①先根据某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确定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②再判定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定冷、暖锋及天气
①就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方法相同)确定每条锋线两侧的风向:气流来自北方为冷气团,来自南方为暖气团,根据气流运动状况判定冷、暖锋。②就天气而言:与单独的冷、暖锋天气原理相同,暖锋宽阔的云系及连续性降水位于锋前(锋线前方)冷锋狭窄的云系及降水位于锋后(锋线后方)。
4、热力环流及其形成
(1)形成原因与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一气流上升或下沉一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一大气的水平运动一热力环流。
(2)高、低压的理解:受热时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如图6—1所示。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相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但并不是说A′点的气压值比A点要大,而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来说,气压值要高,称为高压;同理,A点低压是指比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的气压要低。准确地说,气压排列为P。>PA>PA′>P。′。③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如图A′点等压面上凸,说明A′点区域为高压,因为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