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2个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2-14 17: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学习目标】
1.古代人地关系的产生和现代人地关系的发展(识记)
2.环境问题概念与类型(识记)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理解)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理解)
5.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
【学习重点、难点】
1.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堂笔记】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概念: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 或 ,从而危害 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问题。
当人类向环境排放 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时,就会出现污染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人口持续 ,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 ,最终超出环境 和 的能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超过其 能力、不合理开发引起 ; 不合理开发加速其枯竭。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以牺牲 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的分类
(1)按性质划分: 和生态破坏。
(2)按地理空间划分: 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局部环境问题。
(3)按环境要素划分: 污染、水体污染、 污染等。
(4)按生产类型划分:工业环境污染、 污染、生活环境污染。
5、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成 因 表 现 后 果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
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等破坏植被 生物多样性受损和人类生活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质量下降
6、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
(1)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 ,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 。
(1)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
原因: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 和 的双重压力; 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工业的 。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古代人地关系的产生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人地关系是一种依赖和恐惧的关系。
②农业革命发生以后: 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认识深化,出现了 和 的思想。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19世纪:出现了近代的“ ”。
20世纪:出现了 、 和 。
二战后:“ ”。
20世纪80年代后: 。
【当堂训练·基础题】
【 】1.“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要保护生态平衡 C.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要考虑区域差异
【 】2.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何种思想(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
【 】3.德国著名地理学家F·拉采尔提出了( )
A.可能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适应论 D.生态论
【 】4.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草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功能。读图,回答5~6题。
【 】5.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 】6.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1)将下列字母填入上图,使其内在联系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农林牧综合治理D.水土流失严重 E.毁林开荒 F.粮食单产提高
(2) 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产生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 。
第二课时 可持续发展
【课堂笔记】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历史背景及必然性
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等问题日益突出
必然性: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活动与 处于空前紧张状态。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 之路,即 之路。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它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不损害 满足其 的能力的发展。
2、基本内涵
的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通的权利。
的观念:代内之间的公平,代际之间的公平,人与物之间的公平,区际之间的公平。
的观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
的观念:全人类都应享有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每个人都享有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
三、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 ,提高 。
人口规模过大带来的问题: 缺乏, 更为严重,生态系统更不稳定。
解决措施: 。
我国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具体措施是: 少生优生。
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1)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
特征:高 ,高 ,高污染。
目的:扩大 ,增加产品产量,提高 。
后果:严重的 危机。
(2)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特征: 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目的:引入市场机制,平衡 的矛盾。
后果:实现清洁生产和 。
3、实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土地资源
问题:可耕地减少,土地 ,水土流失,土壤 和土壤污染。
措施:防治土地 ,治理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
(2)森林资源
问题: 失调,林质下降。毁林开荒,伐木取薪,造成覆盖率下降。砍伐浪费,不利于更新。
措施:合理采伐; 相结合;退耕还林;建立保护机制。
(3)淡水资源
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措施: ,跨流域调水;农业采取喷灌、滴灌等;减少浪费;保护水源,防止和治理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净化后循环利用;海水淡化。
(4)海洋资源
问题:石油污染, 捕捞,盲目围海造田,毁坏滩涂。
措施:减少 的排放,清除海上石油污染,禁止 ,实行休渔制度,科学论证围海造田,保护滩涂。
4、发展 ,提高生产效率。
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靠 来解决。
5、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6、协调 关系,从我做起
【当堂训练·基础题】
【 】1.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的措施是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aaa#aaa )
【 】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aaa#aaa )
【 】3.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
A.发展的内涵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aaa#aaa )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 】4.下列哪些论述中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A.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aaa#aaa ) B.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aaa#aaa )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 】5.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aaa#aaa ) D.不利的外部环境
【 】6. 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数码①~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aaa#aaa )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
下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