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内容范围:第9课―第15课)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下列每小题最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栏对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2、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曾经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秦长城的范围是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孟姜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之一,因秦朝暴政,她的夫君万喜良被征召修建长城,最后死于长城上,而她也上演了一段流传至今的“哭崩长城”的传奇故事。以下属于秦暴政的是:
①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 ②繁重的徭役 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 ④刑法严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场景,下列有关这一农民起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爆发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夏
②建立了“张楚”政权,灭亡了秦朝
③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④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以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下列有关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B.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C.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D.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6、东汉初期,在汉光武帝的统治下,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该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④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14年5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中亚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代表土方赠送的一匹汗血马。如果沿汉朝丝绸之路送汗血马去中原,应走的路线是
A.西域——玉门关——河西走廊——长安 B.西域——河西走廊——阳关——洛阳
C.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 D.河西走廊——西域——阳关——长安
8、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们用现代化的手段再次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清雅的琴声中,一副神奇的“画卷”出现在“鸟巢”的中间,画卷中央铺放着一张白纸,演员们以独特的身体语言,在白纸上作画……下列有关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 ②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③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 ④纸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刘邦的夫人吕后为了逃避战乱,逃到了尼姑庵中,对于这一情节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故事是正确的,佛教于西汉初年传入我国
B.故事是错误的,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C.故事是真实的,道教于战国时期在我国兴起??
D.故事是虚构的,道教于东汉初年在我国兴起
10、假设甲、乙两人分别是秦国的农民和西汉的太学生,甲想获得更多土地、乙想谋取官职,他们分别必须做到
A.生产较多布帛——学习儒家思想? B.开垦较多荒田——学习法家思想? ?
C.建立军功——学习儒家思想 ? D.建立县制——在太学求学
1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两位帝王,都为我国的统一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抗击匈奴问题? B.加强中央集权问题? C.对待儒家思想问题?D.巩固政权问题
12、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
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B.华佗——创造医疗体操“五禽戏”
C.司马迁——写成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D.扁鹊——制成“麻沸散”
二、非选择题 (第13题9分,第14题8分,第15题9分,共26分)
1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9分)
图一:秦灭六国 图二 图三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作用?(2分)
(2)据图2说出秦朝在中央和地方设置的行政机构名称。(2分)说说这些机构的设置有什么作用?(1分)
(3)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秦朝统一了货币和文字。当时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和文字分别是什么?(2分)试分析采取这一措施有何意义?(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三:文景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百姓生活富裕。道路汉武帝初年,国家的府库充实,粮仓里的新粮压着陈粮,溢出仓外,以致发霉腐烂。仓库里的铜钱长期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钱币散乱,多得无法计算。
材料四: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
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1)针对材料一汉初的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政策?(1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体现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材料三中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被称作什么?(2分)
(3)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政策和思想给我们什么启示?(1分)
(4)请分别用史实说明,汉武帝在政治上、思想上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大一统”的?(2
分)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对汉武帝做一个评价。(1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材料三: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四: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从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1、大量的丝和丝织品
2、凿井、冶铁
1、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
2、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3、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1分)请用史实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
辛。(1分)
(2)结合材料回答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1分)有什么重大作用?
(1分)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一说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1分)丝绸之
路开通后的重要贡献有哪些?(2分)
(5)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你认为这
一构想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 BDDADA 7-12 ACBCCD
二、材料题
13、(共9分)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分)
(2)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1分)地方:建立郡县制。(1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秦朝的统治。(1分)
(3)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1分)文字:小篆。(1分)
意义: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2分)
14、(共8分)
(1)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1分)
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迅速灭亡的教训。(1分)
(2)农本思想;(1分)文景之治。(1分)
(3)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惠民政策;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1分)
(4)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1分)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5)汉武帝在位期间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1分)
15、(共9分)
(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
面;(1分)
史实:历时13年,出发时100多人,回来时只剩两人。(1分)
(2)原因: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1分)
作用: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
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1分)
(3)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1分)
(4)原因: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1分)
贡献:汉朝的丝绸和生产技术等经丝绸之路运往西域、中亚、西亚和欧洲;中亚
的葡萄、黄瓜等农作物传入中原地区;佛教等外来文化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推
动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
(5)有利于实现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促进欧亚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