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地 理 试 题
说明:
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o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读图完成1—3题
1.该岛国东、西部的板块分别是 ( )
A.美洲板块、大西洋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大西洋板块、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2.成因与该岛国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能源是 ( )
A.煤炭 B.天然气 C.水能 D.地热
3.甲城市距离R火山约为 ( )
A.420千米 B.340千米 C.120千米 D.60千米
图2为天气网中太原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图所示的日期最可能是 ( )
A.1月12日 B.5月1日 C.9月1日 D, 12月1 3日
5.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 )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原则。图3a是某段长城的景观照片,图3b是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结合相关知识,完成6~7题。
6.图3b中四条虚线最可能有古长城经过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若对长城进行考察,利用GPS信号接收机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 )
A.测定古长城的地理位置 B.测量古长城的海拔高度
C.确定考察队员的行进方向 D.获取古长城毁坏情况的图像
国家
储量(%)
产量(%
消费量(%)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0
0
26
其它
51
3
20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回答8~9题。
8.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降到2009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 )
A.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提高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9.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B.大力开采稀土资源
C.禁止开发稀土资源 D.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为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完成10—11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量盈余率
1.31
1.21
1.0
0.93
0.71
0.63
0.78
0.89
1.0
1.18
1.29
1.4
10.该水库储水量最小的月份是 (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11.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 )
A.南非 B.东南亚 C.南欧 D.中亚
图4是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
13.图示月份可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早晨出发时昏天黑地,恰似子夜,接近中午才曙光初露,只见路边所有黑色的树枝全部变成了金枝铜干。但是,不到一百公里光辉渐淡,终于一片昏昏沉沉……大雾不知从何升起,车窗上又噼噼啪啪响起雨点,从此这雾再也不散,这雨再也不停……”(摘编自余秋雨文集)。根据材料,完成14—15题。
14.材料中叙述的自然现象发生在 ( )
A.12月份的开普敦 B.7月份的漠河
C.12月份的瑞典 D.7月份的重庆
15.该地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一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5.完成16—17题。
16.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 )
A.太阳活动 B.人类活动 C.下垫面 D.大气环流
17.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冰期雪线下降 B.间冰期海面降低
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 D.间冰期物种锐减
读图6,完成18—19题。
18.图示区域的自然景观 ( )
A.以东西方向变化为主 B.以南北方向变化为主
C.以热带荒漠植被为主 D.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
19.图中陆地东部海域 ( )
A.有寒流经过 ` B.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C.洋流自北向南流动 D.等温线向北凸
图7表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图8是达尔文市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澳大利亚火灾的分布特点是 ( )
A.秋季火灾的分布范围最广
B.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C.30°S大陆东西沿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
D.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
21.达尔文市在冬春季容易发生火灾,原因是该季节 ( )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B.降水较少,气温在20℃以上
C.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D.风力较大,气温在28℃左右
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图9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读图,完成22—24题。
22.沿线路I、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暖温带草原
23.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 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 )
A.I线路 B.Ⅱ线路 C.Ⅲ线路 D.Ⅳ线路
24.乙区域生态建设的合理措施是 ( )
①植树造林 ②种草 ③自然恢复 ④退田还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读图,完成25—26题。
25.导致大理石柱在不同年代升降的原因是 ( )
A.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 B.地壳运动
C.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 D.海浪的侵蚀作用
26.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所受到地质作用及其对应的判断依据是( )
A.岩浆活动——火山灰覆盖 B.风力沉积——火山灰覆盖
C.海水的沉积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 D.海水的侵蚀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
图11中数字为纬度,M为晨昏线,a为最冷月等温线。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11中甲地此时 ( )
A.地方时可能为19时 B.正值日落
C.地方时可能为7时 D.正值日出
28.在图示月份中 ( )
A.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 B.北半球海洋、陆地月均温为一年中最高
C.上海日出时刻早于6点 D.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
图12中a为北半球的一段纬线,b为晨昏线,c为经线,A、B两点为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M、P为经线与晨昏线、纬线的交点。据图回答29—30题。
29.如果M、P两点重合,且离北极点距离最大,c为东经120°,则 ( )
A.北京刚好日出 B.上海市正处在上班高峰期
C.M点的夜长0小时 D.P点昼长12小时
30.若一年之内,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则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 ( )
A.地轴与晨昏线之间的夹角最大 B.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强盛
C.太原市可能秋高气爽 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31.(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图13)
图13
材料二 位于青海省和甘肃省边界的祁连山,现代冰川众多,海拔34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冰雪融水对河西走廊绿洲的灌溉农业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曾进行人工融化增加融雪量,以利于农业灌溉。近40年来,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米—6.5米的速度升高。预计2平方千米左右的小型冰川在2050年前会基本消失。
(1)简要分析祁连山雪线升高的原因。(6分)
(2)分析说明祁连山冰雪融水减少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12分)
32.(19分)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小时内,甘肃舟曲的降雨量达77.3mm,位于舟曲的三眼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828m,最低点1340m)和罗家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794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330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冲毁房屋5500余间。
材料二 自1823年至2009年的186年间,三眼峪沟泥石流曾1 1次给舟曲县城造成危害,但是县城范围仍在不断扩大。
材料三 舟曲泥石流发生区域示意图(图14)
(1)简述舟曲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
(2)分析说明造成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13分)
33.(12分)图15甲、乙分别是黄河与尼罗河的干流纵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河下游均几乎无支流汇入,试分析原因。(4分)
(2)乙河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建成后,给所在地区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哪些?(8分)
34.(14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
材料二 瓦汗走廊是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付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三 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图16)及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图17)
(1)简述图示区域沿36'N纬线的降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8分)
(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汗走廊放牧的原因。(6分)
根据昆明和贵阳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年较差(℃)
日较差(℃)
年平均
1月
4月
7月
10月
昆明
12.1
11.1
13.9
14.8
7.2
8.8
贵阳
19.1
8.0
6.9
9.3
8.0
7.5
材料二 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11—4月
5—10月
降水量(mm)
降水日数(天)
相对湿度(%)
降水量(mm)
降水日数(天)
相对湿度(%)
昆明
116.3
31.0
66
918.1
103.6
79
贵阳
278.5
80.9
77
849.8
95.0
76
(1)根据资料一,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差异。(4分)
(2)冬春季节,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之间的差异较夏秋季节明显。请根据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关系,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30 BDCDD BDCAC CBCCA BAACD BBBBB ABCC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小题,共75分。)
31.(18分)
(1)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2分)干旱加剧(降水减少)导致山体顶部积雪量减少,(2分)
人工融冰导致冰川量减少。(2分)
(2)河西走廊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2分)风沙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2分)祁连山冰雪融水是河西走廊的主要水源,(2分)祁连山冰雪融水减少使河西
走廊的荒漠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2分)水资源和耕地减少、(2分)农作物减产。(2分)
32.(19分)
(1)地势东北高西南低.(2分)相对高差大。(2分)沟谷强烈侵蚀下切,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2分)
(2)自然原因:①高山峡谷地貌,(树枝状)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2分)
②岩体破碎,风化慢蚀强烈,地表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堆积;(2分)
③强降雨天气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的爆发,(2分)滑坡和崩塌进一步集聚了岩土物
质。(2分)
人为原因:①人口的增长使得泥石流危险区被不断地开发利用,(2分)防灾减灾意识薄
弱增强了灾害的损失;(2分)
②多道人工拦挡坝依次被暴雨冲毁,加剧了泥石流灾害。(1分)
33.(12分)
(1)甲:下游为地上河;(2分)乙:下游流经干旱的沙漠地区。(2分)
(2)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淤泥,土壤肥力下降;(2分)河口处海域的鱼类因失去饵料而大量减少;(2分)入海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重,(2分)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2分)
34.(14分)
(1)总体降水少;(2分)分布上表现为东西两侧少,中间多。(2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受海洋的影响小;(2分)中部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2分)
(2)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2分)植被少;(1分)夏季(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2分)革类茂盛,适合放牧。(1分)
35.(12分)
(1)昆明的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2分)贵阳的年较差大,日较差小。(2分)
(2)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大,则气温日较差小;降水日数少,降水量小,则气温日较差大。(4分)昆明和贵阳在冬春季节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差异明显大于夏秋季节,(4分)因而气温日较差的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