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正负数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正负数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17 12:0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 ?
? 《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二课时,它的上一课是《温度》,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可以在数的前面加“+”和“-”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负数》一课中,教材通过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0的特殊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较好基础。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比较、探讨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 ?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负数,了解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能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学难点:
了解0的内涵,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游戏激趣,感受相反 1、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 游戏的规则是:我发出一个口令,你们执行出和我的意思相反的动作。 2、其实,我们周围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 3、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们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 学生观看课件播放的图片 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相反的现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以教师带领学生做“相反”的游戏拉开序幕,既能放松心情、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以此为基础感知生活中相反的情况,一举两得。
二、尝试记录,探究新知
1、有时候,这些相反的情况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组成了“相反意义的量”。
2、你们能帮老师把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快速、清楚、准确地记录下来吗?
3、讨论交流学生记录情况。
4、比较各种表示方法,思考: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示,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哪种方法既快速、简捷,又准确、明了,而且数学味最浓呢?为什么?
5、认识正号、负号,学习正负数,了解其读法和写法。
6、介绍人类探究正负数的历程 学生自读屏幕上意义相反的量 学生拿出记录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想办法记录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记录,并相互评价别人的记录方法。 学生认识到应该有一种统一的,大家都能明白的表示方法。 学生认识正号、负号,学习正负数及其读写法,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体会到人类探究正负数的历程和自己刚才的探究过程相似。 寻找能够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教学模型,才能顺应从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逐步提升的历史顺序。教师以现实生活素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记录生活中相反意义的数量,并进行讨论比较,引发学生学习新数的情感需求,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简捷明了。 在学生记录、交流、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因需要而思考,因思考而创造,经历了一种符号化和数学化的过程:由繁到简、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了负数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凸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 三、抢读练习,巩固读写 1、抢读屏幕上的数,并判断它是正数还是负数。 2、同学们还能自己说出、写出正数或负数吗? 3、我们能把正负数说完吗?我们能把正负数写完吗?为什么? 练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数的负号不能省略。写出正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正号的,“正”字也就省略不读了。读负数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学生认识到正数无限、负数无限 抢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小数、分数、省略正号的正数,使学生注意到了正负小数、分数的读写,正负号的读写,完整地认识了正负数的内涵和外延,体会到了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抢读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自由说写正负数,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了正负数的读写,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正负数的无限。 四、链接生活,解释应用 你们在哪儿见过负数?它代表什么意思呢? 学生介绍清楚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负数,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并对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进一步巩固了对正负数的认识,同时感受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知识迁移,深入探究 1、你能在温度计上标出+2℃、-5℃、8℃、-10℃、-2℃吗? 2、让温度计变化一下(课件演示),你能在这个图形上标出+2、-5、8、-10、-2这些数吗? 3、如果给这里加上一个箭头,这样的直线就是我们以后要深入学习的数轴了。 学生体会到:只有确定了0℃的位置,才能分清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标刻的位置越高,温度就越高,零上温度>0℃>零下温度。 学生体会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量;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正数>0>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借助温度计“做足文章”,通过对已知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知识迁移,学生真正感受到0是分界点,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说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的理解建立在实际问题之上,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轴做了铺垫。 六、展开竞赛,巩固应用 倒计时竞赛:我们怎样为这场竞赛记分呢? 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正负数记分,胜,记+10分;输,记-10分”) 激烈的倒计时竞赛可以再次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教师刻意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竞赛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工具性,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而不是“虚晃一枪”。另外,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讨论记分规则,真实、实际地让学生应用正负数为自己的竞赛记分,抓住每一个机会,为教学目标服务。 七、衡量自己,开阔视野 请看这句名言: 季米特洛夫的正负号 著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评价一天的工作时说:“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如果读懂了,就跟家长、朋友交流交流,如果没懂,可以找同学、老师来讨论。 下课! 你可以在你今天的表现前面加上正号或者负号。 借助哲理性的名言,引导学生用正负数思考、衡量自己每天的表现,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余知识,启发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激起学生“爱学数学”的欲望。
板书设计
正负数 正数? ?? ?? ?? ??
?0? ?? ??
???负数 (+ 正号)? ?? ?? ?? ?? ?? ???(-负号) +15??+10??+2.5? ?? ?? ?? ???-20??-4? ?-1.3 2500??+150? ?? ?? ?? ?? ?? ?? ? -1200? ?-45 ……? ?? ?? ?? ?? ?? ?? ?? ?? ? ……